Friday, September 4, 2009

教育宜注重积极启导

教育宜注重积极启导 。林怀龙。

为人父母者,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为人师表者,一样希望学生早日成器成材,以证明自己的教学成功。所谓严师出高徒,虎父无犬子,这些赞语,都是标榜着下一代的成就,全是长辈影响以及培育教导之功。道理没错,事实也是如此,担忧的是,有人因此而急功近利,苛刻强求,错用方法,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弄巧反拙,遗患无穷。

我们常见到一些父母,对子女要求苛刻,教导严格,稍有过失,经常未经问明原由,追查原因,即声色俱励,给予警告呵责,甚至在众人面前,急于行使为人父母者的权威,当众训示,让孩子毫无容身之地,自尊心严重受打击。他们在无助的情况之下,只好吞声忍泪,低头沉默。但是孩子将不会因此而知错思改,他们一般上将会等待时机会,发泄心中苦闷。对于校中老师带有侮辱性的处罚方式,学生同样不能诚心接受,而是抑制强忍,伺机报复。我们在学校厕所中看到满壁涂鸦,粗言秽语,辱骂老师校长的大字报,便是基于此种心态而产生。对于父母,子女们是不致于采取象对付老师校长一样的手法,但是他们将不会让不肯维护自己面子的父母太有面子。你要他考第一去向亲友们展示,他可能偏考最后,让你丢脸,然后宁愿忍受你再一次的辱骂。

也许有人会反驳,孩子不听话,不守规矩,怎么能放纵不给予严厉的管教?将来刁蛮成性,如何得了!这话没错,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没有人不同意父母师长应尽“养必教,教必严”的责任。问题是如何“严”法。在教育的原理上来说,“严”应该是不苟且,不放松。抓紧机会,积极启导,便是严格。严格可以友善亲切,可以深动诚恳。可以当众表扬,或旁敲侧击,举例暗示等等。“以后不准你再讲骗话”,“好孩子说话要诚实”,这两句话目的相同,效果有异。前者是消极的警告,后者是积极的启导。
父母或师长,以长辈的学识与经验,引导训练儿童或青少年,活用头脑开拓思路,分析事物道理,评断是非,分别善恶,决定取舍走向;提升面对挑战的能力,建立信心,培养自行解决日常生活上所面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活的教育,才是开启智慧,培养人材的良好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并没有脱离“严格”的标准;事实上这种积极性的启导方式,比诸呵责警告,打骂处罚更加严格。因为它所需要花费的精神气力更多。有句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指的是老师短时间的教育开导,使到学生永记心头,终生受惠而感到恩同父母。这种令人毕生难忘的教导训示,肯定不会是通过警告呵责的方式来进行。
稍微有注意儿童行为表现的父母,便会发现时常受到赞扬称许的孩子,将会不断增加受到赞扬称许的良好行为。时时刻刻受到责骂警告的孩子,即使不变得更坏也不可能变得很好。假如行为有改善,那必定是有另一位长者给他的激励与引导。
曾经有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行为不检点时,便认为是严重败坏家声,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形象,居然亲自跑到孩子的班上当众大声责备自己的孩子,以展示其家教严格,庭训昭彰;岂知孩子知其用意,恶其出卖孩子自尊以满足自己虚荣心向的可恨行为,就此叛逆到底,不肯上学,宁毁前程;躲在自己房中不出门。久而久之,成为精神病患者,父母亲就此成为他一辈子的奴才。其他类似的例子不少,实在不忍心多加举例。
对孩子施加压力,以求取考卷上的高分数而名列前茅,可能是父母师长的光荣,但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成就与幸福。终日在考试例题及书本中营钻,并没有活用头脑,拓展思路的机会。
即使是在八股科举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已经强调“读书贵得作者意”。如能完全明白所有书本作者的原意或用意,读书者必然能够将各家学说及各种科目内容融会贯通,而发展到举一反三的豁达思路。读书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堪称乐趣无穷。而为人师长者,能将学子带上如此境界,才是神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
将学问知识挤压入学生脑中,让他在考场上倾吐出来,而考到好成绩,不应该是,但却偏偏是今日教育的特色;我们担心这种教育将培养出自私,软弱,冷漠的个性。通过呵责,警告,羞辱,或其他伤害自尊的处罚方式来进行训道工作,只能训导出消极,叛逆,孤僻的人格。这些都不是通过理想教育方式所要达致的美满成果。

开拓思路,启导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联想能力,建立融会贯通的敏捷思绪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乐观,积极,亲切,友善的生活态度,这才是理想教育所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