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是时候检讨华教政策


是时候检讨华教政策
(本文于2012101日发表于星洲日报言路版)

。林怀龙。

926董总华团到布城向首相提呈华教八大诉求,表达我国华裔心声,这是民主国家人民对政府下情上达的方式。
诉求备忘录由资深的首相署部长纳兹里代表首相接领。过程中部长与董总领导人彼此表现友善亲切,交流顺畅;部长并表示认同来者诉求的项目内容,同时表示知道其中所诉求的某些问题存在已久,应该获得解决。
我们不论部长这种谈话是“外交词令”、是“哗众取宠”、或是真心诚意的谈话,都是值得表扬赞许的态度。政府与领导华教事务的董总,或甚至是申诉华教问题的华团,一向在所表现或是令人感觉到的态度,都是相对或存有顾忌心的。今次纳兹里的表现是友善、亲切、毫无敌意的。
身为民主国家的政治人物,纳兹里有表达心声、发表意见的自由。当然,他的意见或想法,不能代表国家宣示政策,这是理所当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没有需要因为纳兹里同情华教处境的谈话而感到尴尬或难做事。谁都知道,不论部长或执行官员,做事都是根据政策所产生的法案条文,而不是根据部长本身或谈话的纳兹里而行事。备忘录中所提呈的八大诉求,将被接受实行或部分被接受实行,或备案留待逐步实行,完全须由内阁决定再经国会通过方为标准。
马华做为代表华人利益的政党,在其所参与的国阵政府中,可能代表华人所提出的申诉不尽被执政的内阁或立法机构所接受,但是其心理必须是期望他们的提议或申诉能够得到越多人赞成支持越好。尤其是像纳兹里这样资深的内阁成员,能够表现出与代表华族利益的马华持有相同意见,能协助使马华的诉求得呈,那应该是马华求之不得的事,绝对没有理由对像纳兹里的这种国阵领袖的开声支持华裔诉求而感到酸溜溜,或感到置疑。
根据纳兹里的谈话,我国副首相兼教育部长,应该是诚心检讨对华教政策的时候了。
独立至今,或是从1961年教育法案执行到现在,华文教育,不论是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对华文的教导,或是华文独立中学所栽培出来的华文人才,全是对国家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是国家的资产而不是负担。假如说华人子弟在华文独立中学深造就有碍民族和谐团结,那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华文独中毕业生与宗教学校毕业的马来学生,或者是拥有淡米尔文资格的印度人,他们在社会上不论是私人界或政府部门共事,绝对可以和睦相处,亲切共事。政府可以设立独立委员会,在这方面进行调查,看我们的人民是否会因为来自不同源流的学校而阻碍他们亲切融洽相处。实际上影响国家人民亲善团结的,是煽动种族情绪以捞取选票的政客,以及显著偏袒的施政问题,便是影响国民团结的最大障碍。政府应该将之与教育政策一样进行检讨。
我们了解部长与官员必须根据政策法案条文处事,但我们也应该了解法案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身居国家领导高位的内阁成员,更应该敏感灵活,随着时代潮流的演进,而对政策法案条文经常检讨、修改、增删,以符合人民的需求。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關丹中華獨中與統考


星洲日报

言路

林懷龍關丹中華獨中與統考

2012-09-26 08:17
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說:董總不可能承認關丹中華獨中的華文獨中"地位,也不可能讓該校學生報考統考。
這項聲明,相信會給關丹申辦中華獨中當局感到十分為難。假如說維護及發展華文教育是全體華人的願望與責任,那麼互相合作,互相容忍,共同努力,齊心面對困境,那才是深受中華優秀文化所熏陶的民族應有的素質與智慧。假如說要互相為難,互相爭鬥,而感覺到略佔優勢時便非置意見不同者於死地不可,那真是太不文明瞭。
世界上任何一種公共考試,不管考試主辦當局是官立還是私立,都沒有理由限定只給某些人參加。實際上也沒有需要這樣做,因為考試的用意在於測試程度、在於鑒定資格。世界上著名的英國劍橋文憑考試,雖然考卷全是英文出題,但並沒有限定只有英校生才准參加考試。假如你沒有達到程度,不能考到標準成績,當局自然不發文憑,這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影響。即使我國的所有官方考試也是一樣,不管你是政府學校的學生、私立學校的學生、華文獨立中學的學生、甚至是沒有在學者,都准予參加考試。你能達到所需程度、考到所規定之成績,便發給文憑;否則你便得不到文憑。
我們不明白為何獨中考試局可以規定不准某些人參加統考。除非是為了要以此來置關丹中華獨中於死地,來展示董總的專權霸道。既然關丹中華獨中的學生在該校將教導國家課程以外的其他科目"之後又不被接受參加統考,然後再以沒有參加統考"來判定這不是一所華文獨中",華社不能給予支持。熱心華教而有智慧的華人摸摸良心想一想,這是公平的理論嗎?
學生參加考試是自由的。不管是英國的A水平(A Level)、O等級文憑(O Level)等等,當然獨中統考也不例外。政府不必特別聲明關丹獨立中學學生可以參加統考,也沒有權力限定學生不准參加統考;有這種權力的,相信就只有董總的鄒壽漢罷了。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林懷龍)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泰马诗人雅集的历史回顾


泰马诗人雅集的历史回顾
。林怀龙。
(本文于2012919日及20日连载于槟城《光华日报》副刊新风版)

当今旧诗词创作风气鼎盛

我最近接到两张诗人雅集的请柬。其中一张是怡保山城诗社发出的《壬辰中秋海内外诗人山城雅集》请柬,雅集日期是2012106日;另一张则是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发出,将于20121117日,在马六甲举行的第38届马来西亚全国诗人“唱天声”壬辰重阳雅集。请柬照例附上主持人的诗、词和对联各一,接到请柬的诗友一般上都要有所回应。回应的诗可以步韵,也可自韵;词可依照柬诗的词牌,或自选词牌填谱。对联亦可自选冠首文字。

各地诗社及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除了主办雅集,如端午节雅集、中秋雅集、重阳雅集等之外,平时还有主办各种提倡鼓励诗词创作,发扬诗教的活动。

目前在全马各地都有诗社的组织,而且社务相当活跃。诗词作者也很热闹,几乎蔚成一股炙热的风气。在半个世纪之前,旧诗词几乎只是一般受过古文教育,来自中国国内的老学究的玩意,而如今则是老中青男女皆有参与的普遍文艺活动。这种风气并非起于一朝一夕,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旧诗词创作及雅集的发源地

也许不会有人想到或相信,诗词创作风气起于雅集,而雅集风气则起自泰南合艾及槟州大山脚。这已经是几乎被人遗忘的旧事。

我于1960年到1969年在大山脚侨光学校担任校长,课余到国际书局饮茶座谈。初时书店老板是来自中国,曾经参加抗日武汉合唱团的洪志辉,另一位股东是擅长写作旧诗词的叶蔼园。叶老平日唱酬的诗友是蓝田玉和叶福源。他们三位都是年达古稀的老前辈,有很好的旧文学根底。我在196324岁时加入他们的吟唱行列。有人说文人相轻,但我们当时不但没有相轻,甚至互相标榜。蓝田玉是诗翁,叶蔼园和叶福源是诗伯,我则被套上才子的谬誉。后来加入了郑志明、孙少卿,以及来自北海的洪钦敬、巴东色海的陈重丕、陈夏火、双溪大年的许峥嵘、太平的梅连科等,阵容逐渐扩大。我们常有诗作在当时的报章副刊发表。在相同副刊发表诗作的,还有泰南合艾李荫桐、李慕轼(MR.BLACK)、郑国旗、曾德华等。偶尔也互相步韵酬唱,促近诗人感情上的联系。

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的首创者

当时在报上的新闻以及副刊诗作上,知道1965年及1966年一连两届,在合艾及宋卡有诗人中秋雅集的美事和诗作。雅集的盟主(主持人)是李荫桐和李慕轼,他们两位都是南益树胶有限公司合艾分行的重要职员。当时大山脚的这些诗友曾经受邀参加,蓝田玉应邀出席,并受促于翌年(1967年)在槟城主办第三届中秋雅集,命名为《丁未年泰马诗人中秋雅集》。

蓝田玉在返回大山脚之后,便联络诗友,包括一些槟城的诗友如黄晚香、陈习庭、杨自牧(永谦)、李典谟、沈高标、张少宽等人进行磋商筹备工作。“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由年老诗人领导筹办一项跨国集会,不免感到任重心焦;况且,主办雅集。招待来自泰马两国诗友嘉宾,虽然旅费宾馆开支,由参加者自行负责,而宴会、纪念品、请柬刊物印刷等需要一笔开销,所幸在筹备过程中,获得吉打州南部巴东色海儒商陈重丕慨然答应负责宴会开销,于是雅集经费已无问题。家居大山脚的蓝田玉,以兴奋的心情、坚毅的魄力,经过一番领导功夫,筹备顺利,丁未年第三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终于在槟城丹绒武雅,山坡上依山面海、风景优雅的怡园酒家顺利举行。主办当局以柬诗相邀,参与者步韵奉和,诗作丰富,白雪阳春、珠玑锦绣,美不胜收;编印成册,传阅吟咏,弘扬诗教,传承文化,意义深长。

雅集当晚,美酒佳肴,鸥盟相聚,宾主联欢,纸笔相传,联吟赓句,酬唱之声四起,交杯雅兴频传,极尽雅集之崇高兴致。这是马来西亚诗人雅集的首创。马邦中华旧文学,诗词对联之文风就此掀开序幕。

丁未雅集当晚,怡保有多位诗友前来参与其盛,深受诗兴文风熏染,回怡保之后,与当时怡保诗人沈亭、王光国、张英杰、吴起陛、彭士麟、赖甲贵、何继昌。白瑞祥、白成根、麦衮华等商议,乃决定主办第四届(1968年)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怡保,并公推儒商白成根与麦衮华为主持人。第四届雅集在山城怡保顺利举行之后,原本决定第五届在柔佛麻坡举行。当时麻坡诗人李冰人、苏和生、周庆芳、李怀德、吴金谷、林心青等人皆乐意筹办第五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麻坡,只因当年不幸发生513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影响了筹备工作,而不得已放弃主办。结果改由泰南合艾再次主办。因此,合艾的李荫桐和李慕轼,总共主办了第一、二、五三届的泰马诗人中秋雅集。

第六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在泰京曼谷举行,由陈广深主持。当时马来西亚有众多诗人前往参加,并且答应承接主办辛亥(1971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槟城。
                                           
图片说明:1 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第一至第七届主持人
            由上而下  1.1    李慕轼(左)、李荫桐 (第一、二、五届)
1.2              陈重丕(左)、蓝田玉  (第三届)
1.3              白成根            (第四届)
1.4              陈广深            (第六届)
1.5              许平等(左) 竺摩上人(第七届)

                      (上)
第七届中秋雅集阵容浩大

1971103日假槟城安顺律树胶公会礼堂所举行的辛亥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是自雅集创办以来,阵容最浩大,范围最广阔的一次。参与者除了泰马诗人之外,还有来自日本的何本休三郎,以及来自香港、台湾、菲律宾、新加坡、澳洲、印尼等国诗友如易君左、胥端匍、郑鸿善、王素琴、陈心彬、许统正、何文廉、陈宝书、刘楚才、蒋长安、黄景荣、宋崇基、神州客、逸尘、许清思、黄大可、张肇仁、杨震田、张直端、萧瑟风等大雅,投诗响应或亲身莅临参与盛会。其他诗友参与者计有泰国各地共111人、马来西亚114人,其他20人合共245人,加上文教界及艺术界嘉宾总共约400人。当年最杰出的前辈诗人兼书法家教育家任雨农、周曼沙、萧遥天、湘江才女彭士麟等均有出席。是晚宴开40余席,场面热闹,盛况为历届之冠。是次雅集盛会主持人为槟城儒商兼艺术协会主席许平等,及佛教高僧竺摩上人。槟城著名诗人杨自牧(永谦)在其雅集诗中写道:
词田大有又丰收,泰马诗人喜聚头。结社无忘明月约,飞笺满看秀囊稠。凌云气压旗山兀,吐凤才高鹤屿秋。六届赓盟今第七,更期届届比前优。

是次雅集盛会节目前后共有三天,首日迎宾,第三天是招待远地诗友观光槟岛名胜。雅集高潮,当然是在中秋夜,即阳历103日晚上假树胶公会礼堂举行的联欢宴会。宴会司仪由本人担任,当时我年方32岁,风华正茂,且声音清晰洪亮、思绪敏捷、口齿伶俐。对节目的宣布及场面的操控,可谓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陈习庭前辈不顾我的尴尬,当众高声盛赞,并乘机自炫我操控场面的情况,与他早年在中国向数千军人训言时的效果一样。只是他当时是十分严肃,而我则是亦庄亦谐,轻松又活泼。过后出版的雅集特刊中对当晚司仪的表现也有所表扬(我当时那种满足愉快的心情至今仍旧感觉到飘飘然,余韵未了―哈哈!)。

辛亥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并非只是作诗填词、联吟酬唱而已,而是节目丰富精彩,富有文学与艺术韵味、多彩多姿前所未见的盛会。在丰富精彩的节目当中,包括由陈君玉、陈火炎领导的槟榔屿平社京剧演唱、竞猜谜题文雅高尚巧妙的谜语、各籍贯诗人以其乡音吟诵诗词、历届雅集主持人致词、名士致词者包括诗书画三绝的五四运动健将、当代杰出文学艺术家易君左,来自法国的汉学家高世石龙宝氏亦以华语致词。

主持人许平等致词时倡议各地区成立诗社,并且将泰马中秋雅集扩大至东南亚中秋雅集。第一、二、五届主持人李慕轼提倡“旧瓶装新酒”,献议将旧诗词内容涵入新事物、新思想、新名词,以符合时代潮流,使生动有活力。竺摩上人在其致词中表扬诗教与佛理的亲密关系。上人认为诗的无邪情趣,是表现高度艺术的真境,与佛学上的荡执成智、迁恶为善,亦可息息相关。诗词是汉粹之一,是华族传统最优良美善的文化,更涵有人生高度的意义与价值。

薪火相传蔚成风气

在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来自各地的诗人,深受诗词艺术美善效果的影响,响应主持人许平等的献议,而接着纷纷在各地区成立诗社,甚至已成立了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并且每年轮流举办中秋雅集,号召各地欧盟鹭侣相聚联欢,疆界不再限于泰马,甚至来自世界各地诗人亦在所欢迎。而雅集也不只限于中秋节,端午、重阳也都被各地诗社选为举办雅集的节日。除了雅集之外,诗社也主办讲座会,定期举行诗课创作、诗词对联创作比赛等等,并且编印成册,分赠各地诗友。

至于各地诗社领导人以及雅集主持人,也经过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演进过程。例如原本由许平等领导的槟城艺术协会诗词组,先后由周子善、刘作云继续领导推展诗教活动,并且力求发扬光大。槟城其他诗社及各州各地诗坛组织亦然,虽然经过时光冲击,人事变迁,但是马来西亚各地的诗人只见增加不见减少,因为诗词创作的活动,已是薪火相传,蔚成风气。

                                                                 (下)


图片说明:
        
 1.泰马诗人第七届辛亥中秋槟城雅集全体合影


独中是变种还是绝种?


教育视窗:独中是变种还是绝种?(上篇)林怀龙
我于822日在本版发表拙作独中目前会变种吗?。当天吉隆坡中华独中申请在关丹开办中华独中的批文在报上曝光,我看了吓了一跳,怎么教学媒介语是国文,这还能算是华文独中吗?
我发表那篇文稿时的想法是在一个法治国家,没有任何部长或教育官员能使华文独中的本质改变。
华文独中存在但不增加
感谢我的学生陈强勤硕士,将网络上黄集初硕士所搜集有关我国教育政策的资料转发给我。
我阅读之后才发现到所谓华文独立中学(SEKOLAHMENENGAH PERSENDIRIANCINASMPC)早已绝种(不能再增加),而只是保持原状。我现在抄录黄集初硕士所搜集的以下资料以供参考:-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CinaSMPCSesuatu institusipendidikan yang menawarkanprogram pendidikan peringkatmenengah yang menggunakanbahasa Mandarin sebagai bahasapengantar untuk menjalankanprogram pendidikan yangdikawalselia oleh MalaysianIndependent Chinese SecondarySchoolMICSSExaminationBoard.这就是说华文独立中学是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而其教育计划则是受华文独中考试局监管。接下去的条文规定全马60所独种即不可减少,也不能再增加:
“Bilangan SMPC yang sediaada sebanyak60buah dikekalkantanpa sebarang dasar untukpenambahan atau pengurunganbilangannya.”
以上条文可能是在1996年,教育法案修正以后的产物。我相信教育部副部长或是在任的独中人士,尤其是华教界最高权威机构董总不应该不知道这些条文的确实存在,或者是某些教育官员所杜撰。
1996年修改1961年的教育法案时,华社及华教人士只注重在废除教育法案第21B项,教育部长有权在认为适当时将国民型学校改为国民学校的条文,而没有注意到对华文独中的阐释。
私立教育机构与华文独中
或者,当时华社可能认为华文独立中学只要不被减少就行;又或者因为华教问题太多,董总和华社为此疲于奔命,而不能关注到所有的问题,结果忽略了这项阻碍设立新华文独立中学的条文。
教育部提供给申请者申请开办私立教育机构的表格中并没有申请开办华文独立中学
的表格。因此,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相信是用教育部申请开办私立中小学校BPS1表格申请。
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批文中第8项注明教育部有被告知,该校将教导国家课程以外的其他科目。
批准人可能了解华社意愿而开拓法律条文以外的伸缩性范围。
根据上述的条文,除非条文中…“tanpa sebarang dasar untukpenambahan atau pengurunganbilangannya.”这个句子被删除,再增设华文独立中学的申请表格,否则我们华文独立中学已经不可能再增加。但修改法案是国会的权限,部长或教育官员无能为力。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改变现状,我们华社特别是董总,应该强施压力,促请执政党修改法案或法案所附带的上述条文;或者促情民联公布他们执政后对这些教育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否修改法案以解除对发展华文教育的限制。
目前国阵已公布了教育发展大蓝图,对华文独立中学的增办或是对整个华教的政策只是保证存在,而没有提升的计划。
我们希望民联能有明显的表态。如果政策法案没改变,即使民联执政,教育部长或教育部官员也必须依照现有法案条文办事。华社特别是华教的守护神董总,应该明了这个事实。
文:林怀龙
教育视窗:华文独中是变种还是绝种? (下篇)林怀龙
在槟城州,当年华文中学改制,同时,也保留独华文独立中学地位的,有钟灵、槟华、菩提、日新等中学。(感谢黄福地先生提醒我,吉隆坡中华独中当年也有接受津贴,想必是与槟城的上述中学一样)。
槟城州教育局根据华社的要求,将最优秀的华小毕业生选派进入钟灵、槟华与日新国民型中学,未被挑选的,才进入华文独立中学或国民中学。
因此,在国民型中学求学的都是最优秀的华小毕业生。
到目前为止,我们未曾见过与华文教学有关的私立教育机构(Institusi Pendidikan Swasta),不知道教育部所批准的关丹中华中学是不是第一所这类的中学。
关丹独中问题宜冷静处理
有关关丹中华独立中学办学的申请,我至今无法了解的是:关丹中华独中到底是申请复办还是开办。如果申请复办(恢复原状),那应该不是增加,教育部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因为没有penambahan
目前关丹华社与董总正因为关丹中华中学的批文问题产生争论,华族维护母语教育的力量可能因此而被削弱。作为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民族,应该有宽怀雅量、有高度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平心静气,共同商讨下列的两种方案:
1.利用现有批文,开办关丹中华中学,根据第8条批文,开办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以外科目,依照吉隆坡中华独中模式,准备学生应付独中统考,以及自愿参加政府考试;假如遇到困难,再团结一致来共同应付。以目前世界大气候以及我国政治的发展情况,相信我们的团结将是有所作为的。或
2
.索性将批文退回,表示申请者不能接受批文内所列条件,除非教育部再作检讨以符合华社的要求;而让开办关丹中华独中的计划暂时延搁,直到大选过后再来检讨。
林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