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2

温馨的晚餐


温馨的晚餐
――侨光同学别后50年再相聚――
。林怀龙。
(本文发表于20121122日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

今年9月间的某一天,我忽然接到黄赛玉同学来电话,说是一位50年前毕业于大山脚侨光学校的同学从外国回来,希望见见老同学。她因此设法联络1963年侨光复办后第一届毕业同学来聚餐,并邀约我们夫妇出席。我珍惜这个机会,决定应约,希望能和我正式开始教育工作时最早接触到的一班学生相聚谈谈,以了解他们别后的生活情况。

我于1959年在槟城师范学院毕业,陈国宏讲师向教育局推荐,让我去当试验校长。记得当我在196014日,到侨光学校任职时,他们这班同学是在三年级上课,到1963年毕业。

侨光学校是在大山脚蔗芭,乡村地区人情味浓厚。当年这些在乡区成长的孩子(尤其是潮州人的子女),年纪小小便懂得人情世故。她们懂得协助父母料理家务,也对长辈和老师们特别存有孝敬的心理。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总是担任校长,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多,所以只有人数不多的侨光学生和我感情上比较亲切。

当时这班学生共有31位,毕业时剩下29位。他们都是在19501951年出生,今年已是6162高龄,其中有3位已经作古,目前只剩下26位,而黄赛玉同学却有办法联络到其中的24位,只有陈澄南与林文义两位同学联络不到。(其中陈福顺与黄保国博士临时有事未克出席)。我与太太一同到会。李光照老师和同事陈秋华伉俪也受邀出席。大家相见互相握手问好,非常亲切。

相别50年,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今天两鬓霜白,老花眼镜两旁的皱纹,在欢笑起来更显得生动显著,但却是感情更加丰富的展现。老实说,这20多位同学之中,我记得姓名的只有约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一完全认不出,其他可以认得却忘了姓名。他们都不在乎,见到当年的师长还健在,他们已经心满意足,纷纷前来作亲切的问候,场面真是令我非常感动。

这班同学出生的时代,是马来亚英国殖民地统治的最后时期,马来亚人民解放军(马共)对抗英国殖民地政府,政府为对付敌人而颁布了紧急法令,因移民而产生了许多新村。如大山脚的武拉必、峇章武莫、峇东丁宜、双溪弄武新村。那是一个恐怖的时代,但是他们当时年纪还小,没有感觉到什么恐怖的气氛。

马来亚在1957831日脱离英国殖民地宣布独立,1963916日成立马来西亚,也是他们小学的毕业年。当时教育还不普及,小部分同学就此步入社会,大部分升上中学。中学毕业后上大学的同学,只有黄保国得到奖学金去美国、黄玉凤去台湾、陈福顺去南洋大学,吴钻心去英国学护士,其他的我就无从知悉。

独立初期,经济还未发展,这些同学的青少年时代,找工作不容易,谋生困难。她们当中有些当过小贩或劳动工人,不过他们都能奉公守法、安分努力,过良好公民的稳定生活。

自从林苍佑医生引进电子工业,槟州带头,全国跟进,招来外国投资,使马来西亚从农业转型到工业发展,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素质改变。

这班同学生活在20世纪及21世纪的交替时代,既看到20世纪的事物,也可见到21世纪的事务。的确,这两个世纪的交替时代,事物的变化实在太显著了。单就科技方面,电子科学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时代,科学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提升、生活改变,使到前后大不相同,简直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班同学离开学校之后,在各地各行业生活。现在年纪也都大了,很多人子女成才,当了祖父祖母,正是含饴弄孙的退休时刻,能够在今天相遇相见,这种机缘真是难能可贵。我们都知道这种机缘不多,临别依依,大家互道珍惜,也互祝珍重,希望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