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1, 2014

唐诗题画(一)



七言绝句     古树诗人      林怀龙






















千年古树展新姿,
烟雾迷茫日暮时。
学究低头寻雅句,
徒嗟良久不成诗。

(此诗画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2014126日新风版副刊)

Friday, October 10, 2014

采桑子 悼何乃健



词二阙    采桑子
悼诗人作家兼水稻专家何乃健

。林怀龙。

(本词发表于20141011日槟城光华日报副刊新风版)

其一
人生如梦真犹幻。才读君诗,又悼君词,过眼烟云若电驰。
廿册精华千古诵。潇洒英姿,隽秀清眉,敦厚温柔人尽知。

其二
水牛陌上互嘶叫。夕日西移,稻穗低垂,农户伤悲失导师。
半世潜心穷研发。拓展新知,改造因基,为挽世人免受饥。


注:何乃健每天实地研究水稻,田里水牛也认识他,与他有感情。

Friday, September 5, 2014

师生聚会温馨亲切





师生聚会温馨亲切     。林怀龙。
(本文于201496日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

2014719日,我忽然接收到一则问候的微信,发信息者陈丽群,是北海光华学校19806C班的学生。她们离开光华学校已经35年,她说他们将要聚会,希望我出席参加。我感到非常高兴,一口答应。她又说她们之中一些同学,想要在开斋节假期间先来拜访我。我表示无任欢迎,希望她们前来座谈。

我在1979年初接任北海光华学校校长,直到1994年中退休,前后在光华服务了154个月的时间。

1980年北海光华学校共有72班的学生,总人数34百多名,是当时全马学生人数最多的小学。6C班只是当时12班六年级的其中一班,是成绩优秀的班级之一。

我在教育界服务30多年,前后在威省区内担任过侨光学校,中华三校,平民学校及光华学校的校长。其中以光华学校的学生最多,校务最繁忙,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少,所以我和学生之间难有亲切的感情联系。当时,我每周有上6C班一节的公民课,其余便是靠着周会上的演讲,来为他们打下人文教育的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到了他们与我分开35年后的今天,还会记得这位在光华已退休20年的老校长,而能联络同学,拨出时间来探望座谈。在这教育素质逐步转变的功利社会中,这的确是一件令我感到温馨亲切与值得珍惜的事。

2014729日,也就是开斋节的第二天下午245分,来了马材成,王智恩,詹莉萍,林文辉,祝丽蓉,周健旗,陈丽群7位男女同学与几位他们的孩子。进入我家门时,他(她)们便表现出欢乐兴奋的好情绪,我们大家亲切握手问好,之后兴高采烈的交谈,他们说很高兴看到我身体健康精神好,我也很高兴看到他们成家立业有成就,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告诉他们,身为教师,我们最高兴的便是看到学生有成就,并且乐意让老师分享他们成就所带来的喜乐。所谓成就,不一定是要赚大钱或任高官,而是能立足社会,奉公守法,成家立业,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几位前来座谈的同学,有的是电子工程师,有的是会计师,美容师,行政人员及商人。总之,他们都是没有让家长与当年的老师们失望的好学生。他们告诉我,同班的陈学瑜同学,目前是马来西亚肠胃专科的顶尖人物,我说我知道,我曾多次听到电台访问他有关肠胃问题的报告广播。

他们都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35年的时光便飞逝了。他们正在尽量联系当年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希望能常有相见交流的机会。人是感情的动物,尤其是对于童年时代同窗共砚时的纯真情谊,更是值得回味与令人珍惜。

他们在我家座谈了约两小时,便要告辞离开。离开前,他们拿出了带来赠送给我的礼物:有名贵的普洱茶饼,中秋月饼,还有他们联络到同班同学,联合赠送给我一盒价值不菲的野山人参,以精美的木质盒子及烫金铜扣包装。红卡纸上写着:“致敬爱的林校长,祝您身体健康,事事顺利!北海光华小学19806C班全体同学敬上”。我感激他们的到来,但却对他们贵重的礼物感到受之有愧。



Monday, August 4, 2014

令人敬仰怀念的慈善老人














令人敬仰怀念的慈善老人
――纪念许峥嵘老先生逝世12周年――
。林怀龙。
(本文于2014年8月5日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副刊《新风》版)

201485日,是许峥嵘老先生逝世12周年纪念日。

许峥嵘老先生祖籍中国广东省普宁县。1908121日在故乡出生,200285日在吉打州双溪大年逝世。在其95年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历中国内乱,日本侵略,第2次世界大战,马来西游击战争及紧急法令,乃至经过谈判脱离英殖民地统治而独立,再成立马来西亚。这些战乱周折,并没有阻止一个自抱生活哲理,一生淡泊明志,以其刚强毅力,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决心与行止。其一生所秉持的精神态度,所留下的功绩记录,令人深深敬仰,令人永远追思怀念。

私利公益

许峥嵘老先生于1927年在汕头市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即南来定居吉打,原本志愿当教师,遵循父亲意念经商。在双溪大年自己命题的『淡庐』居住76年。他为人轻私利重公益,虽然在商业上无大成就,但在慈善公益教育事业等社会服务方面,则作出了刻画时代,福利人群,永远令人追思怀念的特殊贡献。

许老先生是一位被公认为精神伟大,毅力坚强,睿智贤慧,高风亮节的社会领袖。他对双溪大年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新民之父

在教育方面,他担任了新民中小学及老街场华文小学数十年的董事会总务,副董事长及监学,后被推举为五校董事会顾问。他担任吉打州董联会正副会长达24年。在善社方面前后担任明修善社社长26年,后被推举为辅导社长,赢得宋大峰祖师乩颁:『德贵峥嵘辅圣业,教珍硕老奠明修』的褒奖对联。此外,不论在义山、婚姻注册、教育保送单位、李氏基金会、南华医院、华团联合会等等方面,他都受推举担任要职并积极作出贡献。1994年被新民四校三大机构推举为『新民之父』的最高荣誉。1995年双溪大年各有关华社,为敬仰许老先生的高尚品格及对社会的长久贡献,特地成立委员会为他庆祝88岁大寿,并设立『许峥嵘教育慈善基金』,作为持久延续许老贡献社会的精神。这是华社少有的盛举。这项盛举,也充分反映出大年华社领导人的智慧与雅量。在许老逝世一年后的20037月,『许峥嵘教育基金委员会』出版由吉打州著名历史家钟锡金所编辑的《许峥嵘纪念集》。对许老的丰功伟绩,保留更完整、更具体的记录与纪念。

德教长老

许峥嵘老先生不只是虔诚的德教信徒,而是一位对德教教义有深入研究及透彻领悟的德教长老。他担任德教联谊会会长7年,后担任顾问。他主张秉承人类智慧,以理信弘扬德教。联谊会主张以《德典》中所收集之乩文作为宣扬德教之经典。经典阐明《德典》发行之后,德教不再扶乩。(根据作者了解:道教继续扶乩扬教,道教乃德教所包涵的五教之一,以乩文宣扬德教精义。但德教超越道教.)。许峥嵘老先生是《德典》编篹及出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德典宣扬的是:
德教崇奉唯一真理,即神造万物,主使宇宙万物生息、运行、存亡所依赖之唯一真理也。人依之则安,物依之则阜,国依之可治,教依之可化,天下依之则太平。。。。至于历代圣贤则为德教信徒学习模仿之对象与榜样。

德教信徒遵循唯一真理,注重修己化人,修己助人,修德行善,教不离德,德不离身。而非注重拜神祈求庇佑,也不是因为求善报才行善。。。

在平日的交流中,我曾听到许老先生感叹:德教应以《德典》精义善导人心,德化人性,而不应沦为只供求神问卜的宫观庙宇。我曾劝慰他莫以短暂纷扰忧心劳神,应如老子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始终希望有朝一日,『五教本同宗,万善归一德』的德教精义,终将成为世人共同领悟崇信的唯一真理。

斯文儒雅

许老先生早年在中国接受纯粹的中华文化教育,文学造诣精深。对诗词文章及书法,都有不俗的修养成就。他为人谦逊有礼,待人处事,总是斯文儒雅。我并无缘与他老人家有很多共处交流的机会,但是我每次在报上发表文章,他总是有阅读并且来电话赞许。每次有机会相遇,便被他热诚的双手紧握。我过去曾在一些德教场合讲话,似乎都扣到他老人家的心怀。总是亲切交流,并且给予诸多勉励。我的年龄比许老先生少32岁,他的热诚盛意,充分表现出一位长者奖掖提携后进的风范。

许老先生曾多次邀我到他的『淡庐』座谈,20023月初,我终于得到张荣光校长及其岳父德教前辈李焕炎先生带领,专诚到『淡庐』拜访许老先生。他非常高兴,当时他已是95高龄,但精神矍铄,身体矫健。他很兴奋地领导我们去参观明修善社、青松岭等。当天并让他花费数百令吉的丰餐招待。我心中实在感到过意不去,回家后修函题诗寄去向他老人家衷诚道谢。数天后便接到他老人家316日回函褒奖,并以整齐亮丽的毛笔书法题写答诗。谁能料到在4个多月后的85日,许老先生便无疾善终,魂登仙界。他的回函与答诗,成了我珍贵的墨宝。

Monday, July 21, 2014

甲午秋宵海内外诗人山城雅集诗词联



甲午秋宵海内外诗人山城雅集     
。林怀龙。

  七律

谨依顾问张英杰词长柬诗原玉奉和

秋来和气满人寰,相聚山城逸致閒。
文化传承凭意志,骚风扬振挽时艰。
诗声警世维人道,笔阵绕峰护翠环。
今夜锡都开盛宴,八方雅士醉相关。
注:怡保盛产锡米,别号锡都

  长相思

志气扬,喜气扬,四海诗家献锦章,高歌锡米乡。
意难忘,景难忘,山外浮云绕碧苍,盟鸥聚一堂。

诗钟  秋宵一唱

秋静蝉声撩客梦
宵清山寺绕梵音

秋宵  冠顶联

秋意舒徐 满怀诗兴如潮水
宵辰静谧 彻夜心思沁月光

Saturday, July 19, 2014

唐诗的格律、吟唱与欣赏



唐诗的格律、吟唱与欣赏
(本文乃作者受邀于2014718日在马来西亚吉打州
双溪大年明修善社所主办《唐诗格律研讨会》的讲义)

所谓唐诗,就是在中国唐朝时代所流行的诗歌,也称为近体诗。近体诗有别于之前的古体诗。古体诗起始于最早的诗经(风、雅、颂),接着是楚辞、汉赋。古体诗也称古风,包括歌、行、吟。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长短参杂)。

(甲)  唐诗分类

唐诗(近体诗)分为五言(每句五字)及七言(每句七字);又分为绝诗(每首四句)和律诗(每首8句)。按此格式可将唐诗(近体诗)分为:

1。五言绝诗, 2。五言律诗,3。七言绝诗及 4。七言律诗。

(乙)唐诗格律

唐诗(近体诗)有固定的规格。其中最基本的是平仄、押韵。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除了讲求平仄押韵之外,其中第34及第56句必须是两对的对联(讲求对仗)。律诗的组句章法分为起(第12句)、承(第34句-也称颔联)、转(第56句-也称颈联)、合(第78句)。

(丙)唐诗平仄与押韵

1.五言绝诗(五绝)

唐诗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平仄1,3 不论,2,4 分明,(2平,4仄或2仄4平)

    X       0   X          0       X   00   X代表仄声O代表平声OO代表押韵(下同)
1   2   3   4   5      1   2   3   4   5
                    

    0       X   X          X       0   00
1   2   3   4   5      1   2   3   4   3
                    

绝诗平仄:
1.唐诗平仄之分依照《诗韵》所列;阴、阳(汉语拼音第1、2声)是平声;上、去、入(汉语拼音第3、4声)是仄声。古诗韵中的入声,其中有约342个字在新汉语拼音中变成第2声即平声字,但作唐诗须用回《诗韵》中的仄声。(例如“读书”的“读”字在诗韵中是仄声,依此类推)。
2.平仄第1,3字不论,第2,4字分明,(第2字平,第4字仄或第2字仄第4字平)
3.平仄 第12句相反,第23句相同,第34句又相反。

绝诗押韵:第24句必须押韵(即每句最后1字必须同韵)第1句尾字可与第24句尾字同韵,否则就不得同声。如第1字不入韵,第24句尾字押平韵则第1句尾字必须是仄声字。如第24句尾字押仄韵则第1句尾字必须是平声字。

     
2.五言律诗 (五律)

唐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X       0   00          0       X   00
1   2   3   4   5       1   2   3   4   5
                     
   
0       X   X           X       0   00  
1   2   3   4   5       1   2   3   4   5
        华(话)疏            颔联
 
    X       (   X           0       X   00
1   2   3   4   5       1   2   3   4   5
                          颈联

    0       X   X           X       0   00
1   2   3   4   5       1   2   3   4   5
                             梦    

五言律诗平仄:

平仄第1,3、字不论,第2,4、字分明,(第2字平,第4字仄,或第2字仄第4字平)。平仄声与五言绝诗相同,只是多了四句。

五言律诗句式 12句相反,23句相同,34句相反,45句相同,56句相反、67句相同,78句又相反。

五言律诗押韵方式与绝诗相同:第24句必须押韵(即每句最后1字必须同韵)第1句尾字可与第24句尾字同韵,否则就不得同声。如第24句尾字押平韵则第1句尾字必须是仄声字。如第24句尾字押仄韵则第1句尾字必须是平声字。除第1、2句外,其他单双句尾字不能同声。

3 七言绝诗 (七绝)

唐诗   刘禹锡   乌衣巷

     X         0          X    00                       X         0    00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0         X           X                 X         0          X   00         
1    2     4    5    6    7             1   2    3    4    5    6    7
                              

七言绝诗平仄押韵方式与五言绝诗同,只是改为1、3、5、不论;2、4、6分明。 


4 七言律诗 (七律) 

唐诗   李商隐    无题

      X         0         X   00                         X          0   00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0         X          0   X                   X          0         X    00
1    2    3    4      6   7             1     2    3    4    5    6   7
                                    颔联

       X         0          X   X                  0         X         0    00 
 1      3      5      7           1     2      4    5    6   7
                                     颈联

       0         X          0    X                 X         0          X    00
 1      3    4        7            1    2      4    5    6    7
                                 

七言律诗平仄:

平仄第1,3、5字不论,第2,4、6字分明,(第2字平,第4字仄,第6字平或第2字仄第4字平,第6字仄)。这就是我们口中常念的:1,3,5 不论;2,4,6分明.

七言律诗句式 12句相反,23句相同,34句相反,45句相同,56句相反、67句相同,78句又相反。



(丁)诗的吟唱与欣赏



动声曰吟,长言曰咏,高声曰诵,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诗歌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作者的想象的表现

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要“吟诵出诗中的情其感。

品味诗歌,就必须调动读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唯此才能步入作者的内心
细嚼慢咽的品味古诗词,才能更好的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


1.吟诗、赏诗方式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被称为诗囚的苦吟诗人贾岛少年时期读书很刻苦,家境贫寒,屡次应试却连连落选,后来去庙里当了和尚。他经常苦吟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曾题诗说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里虽然有夸张的意思,却说明贾岛作诗确实是耗费了不少心血。贾岛推敲的诗作: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吟诗三品

一吟一品:品物境
再吟再品:品情境
三吟三品:品意境


唐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韩文公),唐代诗人,也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因为上书皇帝,告诉皇帝迎接佛骨这样做法是错的,所以得罪皇帝。
《谏阻迎佛骨表》的奏书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的消息而被贬潮州。当时的潮州是南蛮的荒野。韩江在当时是一条乌烟瘴气的臭水沟。老年人被贬职到那边陲的荒野地区,生活恐难适应,很可能是人去尸骨回。此时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子到蓝关送行,以激动心情,写了这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这种复杂的情感。朝奏夕贬一封八千,形成强烈的对比,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元曲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吟诗三品  过程入下:-

一吟一品:品物境

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构成多彩多姿,变化多端的凄美图画。

再吟再品:品情境

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藤 想 象 (枯);树 想 象 ();马 想 象();道想 象()……顿时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

三吟三品:品意境

品出意境,景物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达到物我两忘。此时,一首诗便真正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