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5, 2009

挽任雨农联

一代教育家
高级拿督任雨农恩师千古

雨润禾苗千徒万生共沐师恩大德垂千古

农耕异域五湖四海长留风范丰功著永年
众学生同拜挽


灵堂挽联

雨渗夷疆杏苑长留典范
农耕瀚海文坛永浴光辉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悼念任雨农老师


一颗文教巨星的陨落
--悼念任雨农老师-- 。林怀龙。


(本文刊载于光华日报A16版 22-12-2009)


世间有人瑞,大地有精英。人瑞涵清气,精英吐玉晶。
玉晶传智慧,清气育忠贞。忠贞兼智慧,青史任留名。

这是1998年任雨农老师88岁时,我赠送给他的五言律诗。在11年后的今天,任老师的清气,忠贞与智慧,确实是千古任留名了。

任雨农老师在2009年12月20日,即华人冬至前2天安祥仙逝,距离生于1910年,享寿99岁,如以华人风俗积闰计算,应该是104高龄,确实是世间人瑞。一颗文教巨星的陨落,只留下"雨渗夷疆,杏苑长留典范;农耕瀚海,文坛永浴光辉"的高超境界.

任老师天赋风华品貌,家传道德文章。在尚未罹患癌疾之前,虽年逾90高龄,依然仙姿鹤骨,脸色红润,身体轻健,精神矍烁;情感丰富,文思敏捷,下笔滔滔,褒善贬恶,说理透彻,叙事周详。他前半生为教育事业耕耘播种,曾任北海中华四校校长,槟城钟灵中学,太平华联中学华文教席,吉隆坡语文学院,师范学院,南北马华文假期师训班华文,中国文学及教育讲师;退休后专心著述,诗词散文,散发文学的高雅逸致,缔造人间的真善美。是教育界的光辉,是文学界的璀灿。他的著作,有教育部发行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唐诗三十首笺注》,中国北京再版的《湘芬堂诗词集》、《风雨南洲》、《江山灵秀》以及《青山云外》、《生活的旋律》等。

任老师桃李满天下,大家都尊敬他,爱护他.有些买一号机位,以五星级酒店招待他出国游历.有些献出巨资为他出版书法全集,文学诗词全集,然后以其著作义卖助学,为槟城明新学校筹募建校基金,成绩美满.
任老师在书法方面,尤其造诣精深。其书法从隽秀飘逸,到反朴归真,到超凡脱俗 的境界,充分表现出他的高雅气质及文学修养。他曾先后受邀为槟城槟安医院义展,为教育机构义展筹款。其中在槟州大会堂为新纪元学院举行义展,由当时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博士主持开幕,反应热烈,筹得义款达50多万零吉。

我虽然是任老师众多学生当中最无成就者,但因在旧文学诗词方面经常得到他的教诲,时有酬唱互勉而建立深厚感情.我于60年前先后在北海中华公学一校及总校念小学四五年级时,任老师是中华公学总分校四校的校长,接受过任老师的教诲,建立起师生感情.数十年来经常来往而成为好友.每一两个月均有与任老师及拿督斯里谢有吉局绅,拿督温子开,拿督王炳耀等聚餐交流,听其言谈教诲,感到亲切与荣幸.
任老前辈原籍湖南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少壮南来,为文教事业,作出特殊贡献。

2001年,任老师以91岁高龄,荣膺前槟州元首阁下封赐DMPN高级拿督勋衔。这项轰动了文教界的封赐,代表着任老师一生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州政府对他的赏识,是仁政尊贤的高格表现。

1995年任老师受到大马华人文化协会推荐,荣获文化荣誉奖;1996年荣获中国陕西师范大学聘为名誉教授;与荣膺州元首封赐勋衔,全属文教界的殊荣。这些都是因为任老师的文学造诣,教育精神;以及他对人类文明建设的特殊贡献。

任老师如今功绩已成,责任完毕,闭目长眠,永存典范,遗爱人间.身为学生及好友,我们将会对任老师,永远追思怀念.愿任老师在天之灵,安宁休息.

附录林怀龙3-10-2007赠任雨农词章如下:
欣接拿督任雨农恩师惠赠诗词选集,谨谱临江仙二阕致谢 .林怀龙.

其一
喜接精心选集,欣然拜读赠词,深深感动谢恩师。高风怀亮节,眉寿逾期颐。
有幸经常求教,多蒙不弃牵持,古来贤哲总忧时。恒思随骥尾,旷野共神驰。

其二
仰首苍松翠柏,心仪灵慧仙姿,曾经骤雨狂风吹。胸中怀正气,屹立一良师。
天理从来公正,何忧狐鼠偏私,如今岁月证尊卑。彩霞观灿烂,钦赐喜扬眉。

备注:拿督任雨农半世纪前因倡议反对钟灵接受津贴改制,遭受告发而被开除教职。晚年因其历
来对文教的贡献,而蒙槟州长钦颁高级拿督荣衔,证明天道无差。

附录任师赠怀龙“临江仙”原词如下:

我欲观临巨海,相邀明月同舟,放乎江上任悠悠。举杯同一醉,洗尽古今愁。
明月高悬天上,人间何处能求,何如文苑访才侯。诗人灵性好,相共武陵游。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纪念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纪念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林怀龙。




(本文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 16-11-2009)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只付默然微笑中。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委员阎肃给“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评语。简练文词的意境,展现优秀中华儿女的智慧、豪情与逸致。

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距离他于1911年12月11日在杭州市出生,享寿98岁。一代巨星的陨落,震撼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坎,特别是中国大陆政府与人民的心绪。他现在所遗留下来的,是直立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的钱学森塑像、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钱学森研究资料档案柜”、中国航天研究基地多少渗入钱学森智慧与血汗的航天科技建设、更宝贵的是中国科学界受过钱学森指导栽培的,千千万万的尖端科学家。他们将承先启后,代代相传,为中国,为全世界人类的科技创新建设,作出永无休止的贡献。

钱学森生而聪慧,三岁背唐诗宋词,心算加减乘除。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负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后潜心于力学研究,师拜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教授,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母校主讲“商用火箭”课程。

1947年钱学森与自幼青梅竹马的著名声乐家蒋英结婚。蒋英是军事教育家蒋百里第三女儿,原送钱家为养女,五岁时蒋母要求索回爱女,钱家答应,条件是将来嫁回钱嫁当媳妇。双方相爱守信,遂成比翼鸳鸯。最难得的是彼此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都热爱多灾多难的祖国。

1949年中国解放后,他们便一心想回国作贡献。但受到美国方面的阻挠监视,受尽折磨终不改变志向。蒋英模仿儿童手笔,写信给比利时的亲人,避开美国政府的监视而传达钱学森回国作贡献的意愿。信函辗转到中国总理周恩来手中,成为与美国政府谈判交换被扣美国侨民军人的有力证件。美国政府最终答应让钱学森回国以换取被中国扣留的美国军人与犯法侨民。

1955年10月钱学森夫妇及一对儿女回到中国。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钱学森激昂地说:“我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着的祖国,今后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他向当时的中国政府呈上“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意见书”,受到中国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接纳与重视。回国30天后即成立力学研究中心,担任主任。马上投入中国导弹计划的研究工作。美国及中国领导人都承认钱学森的力量胜过五个师的军队力量,实际上何止于此。中国航天科学在钱学森的领导研究与人才的栽培之下,进步神速。1958年完成东风导弹计划,1964年试射东风导弹,及试炸原子弹先后成功,给中国科学界注入兴奋剂。在钱学森的极力栽培之下,中国科学人才倍出。接着火箭,人造卫星,核子弹,载人往返太空的神舟建设,不断进步。最近居然发射火箭击落自己的人造卫星,展现科学上的伟大成就。

其实,科学的发展,并非单为制造先进武器。更重要的是工艺建设,以使人类生活达致便利舒适的境域。

当然,中国科学上的成就,并非单靠钱学森一人的力量。但是最主要的是他对人才的栽培,对贡献祖国的精神与意志。这种精神与意志,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一面。所以他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模范”。

中国今天的进步与成就,给全世界的中华民族带来无限的光荣与兴奋。也给全世界弱小受欺侮的国家人民得到希望与安慰。更给一向垄断军力,蛮横霸道的军事强国,一些深思检讨的灵感。

这位“两弹功勋卓著,毕生精忠报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的奠基与倡导人的身体如今已在这地球上消逝。但他那“此生惟愿长报国”的精神,将永伴中华民族而不朽。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戴黑眼镜的女人

短篇小说

戴黑眼镜的女人

20世纪50年代英殖民地政府统治下的马来半岛,有许多华人新村,村民缺少经济生产,生活贫困,民智未开,思想保守。加上政府将一些私会党徒限制居留在这些新村,衍生许多青少年男女的行为问题。这篇小说故事题材,便是反映当时新村居民生活情况的片段。

在这一向被认为十分守旧的新村里,竟出现了一个戴黑眼镜的女人!

戴黑眼镜是时耄的,尤其是女人戴上黑眼镜,在这个村子里是第一次出现。

这件事简直骚扰了整个乡村。主角是三年前离家出走的庞桂英。虽然庞桂英在三年前出走时,她的家人曾声言已与她脱离关系,再也不允许她回到庞家。然而,她竟回来了,而且家人并未与她闹过一声。原因是庞桂英的父亲庞大,在桂英出走后不久便因重病而去世。

说到庞大,在这村里,他该算是个闻人。在少年时代,他曾经念过三字经,也曾背诵过千字文,算盘账法也颇来得;只是三十年前从唐山来到这里,从过去的农村移民到现在的新村,一直没有碰上好机会。所以他就像母鸡孵蛋,永运孵不醒一般,一直过着农耕的生活。虽然他家境从未有起色,但村里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幼都十分尊敬他。每逢遇上邻居吵架,都来请他做「公亲」。谁家卖鸡卖鸭,也都赶着来请他帮忙算账。

谁料时运不济,自从那般被政府限制居留的阿哥们来到这村里之后,他的名誉便一天不如一天了。原因是他那不争气的女儿――桂英,居然与那般家伙搞上了。整日神出鬼没,来去无踪,这件事引起了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纷纷。庞大多少听到些消息,从此再也不敢出去走动了,这股闷气他只好向那宝贝女儿去发泄。

桂英就在这种情形之下愤然离开了家,而那般搅得民不聊生的家伙也就在这时候失踪了。
庞大开始出来行动。

「 阿英怎么啦?有什么消息没有?」比较关心他的老前辈们见到他便会悄悄地问
一声。
「有什么值得提的?就算我庞大倒霉,难道还允许她败坏了村里的风俗?我早就说过,只有把她赶出去,我庞大才可留下多少面子来见人。」庞大认为这样才能挽回他
濒于破产的家风。
「其实吗,她年纪还轻,如果她肯回来认错改过,也不必过于严究她啊。」在以前,他们都很赞赏阿英的。
「严究不严究,她已不再是我们庞家的人就是了。」庞大出言坚决。

然而,桂英却安然地回来了,而且戴着黑眼镜回来。

当她提着行李,扭呀扭的走进这村里的时候,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那批未成年的姑娘们,都纷纷搁下手上的工作,看热闹般地赶着来。起先,她们并未想到,这戴黑眼镜的女人便是阿英姐。一直跟到她门口,辨出她的真像时,却又纷纷地跑了。
于是她们聚集在阿兰家的门外,开始讨论着。

「阿英姐准是在外头发达了,你们可有看见她颈上的项链和手上的金手镯?」
「腕上的金手表才值钱呢?」另一个说。
「你们猜她做什么工作去?」阿玉用探讨的目光,瞧着周围的同伴,希望找出她
的答案。
「准不会是帮人家煮饭洗衣服。」阿兰肯定地说。
「你怎知道?」阿珠不服气地说道,「大都市里找钱容易,干什么都有收获的。
那儿像咱们村子里这样倒霉。」

「可不是,我们大姨母的亲家家里的佣人每月薪水就有八十大元。」小丫头比着
八个手指说。
「只消做上半年,什么金器手饰都有了,更何况阿英姐已经去了三年。」
「她为什么要回村里来呢?」
「钱太多了用不完,难道不带回一些给家人用吗?」
「她可能是来接母亲和弟妹进城里去。」
「要是庞大叔还活着,相信也不再板起脸孔骂阿英了。」
「你们说她还记得我们吗?」
「怎会不记得。」
「可能她还带些东西送我们呢?」
「我却不想爱她的东西,我只希望她能带我进城去。」
「你父母亲不反对吗?」
「你忘了阿英是悄悄地偷跑出去的?」
「你也想学她啦?」
「我会先和爸妈商量的。」
「……………」

就在她们议论纷纷的当儿,庞桂英在门口向她们探望了一下后,便向她们这边走来。她脚上的高跟鞋已换上了一双日本拖鞋,但脸上的黑眼镜却还没有脱下。
这下子可喜煞她们了,大家静候着。
「我们都不出声,看她先叫谁?」

桂英走到她们面前,脸上露出一丝儿笑容,这笑容不像乡下人来得那么简单,而
是带着几分苦涩与勉强的。
「你们好吗?」她开声问道。
大家纷纷应好,但声音不很整齐。

接着是一阵子的沉默。相隔了三年,她们好像生疏得不敢交谈。
过了片刻,阿兰说道:
「阿英姐,你发达了,我们都恭贺你。」

桂英只是保持着原来的笑容,没有说什么。

「看你身上佩戴着的手饰,我们真羡慕死了。」阿玉道出了心声。
「是的,我们不知道几时才能像你一样。」另一个附和着说。
「英姐,你几时回城里去呀?」
「我们也想到城里去找工作。」
大家舍不得眨一下眼睛,只望着桂英的脸孔,等待着答案。
沉默了好久的桂英,终于启口说话了,她说:
「我已不再回城里去,我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们已忘了我过去的错误吗?」
她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着似的,好容易才说出这三句话。
「错误?」阿珠说:「你不是带了好多东西回来吗?难道你的母亲还不高兴?」
「你那些手饰总共能值多少钱啊?」
「请别问价钱。」桂英苦笑着说:「我是牺牲了比那更可贵的东西才换来的。」
「你是说金刚鉆吗?」阿兰知道,在世界上,金刚钻这东西是最值钱的。
但桂英却摇摇头。
这可令她们搔不着头脑,只能相顾无言了。

阿珠觉得让这宝贵的时光在沉默中溜走,那未免太可惜了。所以她换了一个话题
说道:
「我认为那些手饰都是多余,只有这黑眼镜才够威风呢。」
「珠妹,你错了,」桂英诚恳地说,「我戴黑眼镜并非为了表威风啊。」
「那是为什么?」有几个人齐声问道。
桂英只好用手指把黑眼镜缓缓地取下。
「嗳呀!」大家几乎叫出声来,原来桂英的眼眶周围都是伤痕。
「这些都是牙齿咬的痕迹。」
「是狗咬的吗?」大家问。
「可以这么说。」桂英答。

这就怪了,都市人到底是都市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么会「可以这么说」的。
大家都觉得桂英姐的谈话越来越深奥,不敢多问下去。

阿兰的母亲在呼叫她回去,这使各人想起了自己的家务,便纷纷散去。

桂英将黑眼镜挂上,回头走向家里去。

洋楼里的悲哀

短篇小说

洋楼里的悲哀

本文获得1959年槟城光华日报创立50周年金禧纪念主办东南亚短篇小说创作比赛第8名。故事反映殖民地时代受洋文教育被洋化的年轻一代与保守的上一代在思想与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与矛盾。


是假期中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时锺已敲过了七点,但槟城某处住宅区大部分洋
楼的门窗还未打开。喜鹊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清晨之歌,马路上虽有车辆往来,但
并不热闹。
这里有一间刷上浅黄色灰水的中型洋楼,楼上左边房间的两片窗门被推开了,接
着一位绑马尾的少女探出头来,她用灵敏的眼睛向右边的马路张望着,接着伸出手掌向着远方摆动,又用玉指指指自己再指指对方,最后轻轻地将窗门关上。
五分钟后,这洋楼的后门缓缓地开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拿着一个手提袋,蹑手蹑脚地走出来,那便是刚才从楼上窗口探出头来的少女,她名叫玛丽。
站在马路那一边的罗柏,见到玛丽已经出来,便赶快迎接上去。
[ 哈咯!玛丽小姐,早安。 ]接着指一指自己身上穿着的大红花衣:「玛丽,你看〖 士代 〗不〖 士代 〗 ?」
「呸!不男不女的。」
「嗳哟!――」
「快点走,不要多嘴了。」玛丽拉着罗柏的衣角,「他们在哪里等我们呢?」
「弯岛头,我们坐电车去。」
电车来了,他们手拉着手上了车。
前几天,罗柏的朋友比特,在丹绒武雅预租了一间食风楼,向人借了几十张舞曲

唱片,租了一架扩声机,约定罗柏玛丽等二三十个朋友,准备去闹个痛快。但玛丽的
母亲这次却反对她参加。因为玛丽的功课很差,去年考 LCE 不及格,所以这次假期特地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准备给她补习各门功课。那家庭教师已经来了两次,见不到他的学生。玛丽的母亲很不好意思,所以昨晚玛丽提起要去野餐一事她便极力反对。她要玛丽今天留在家里,见一见那家庭教师。谁知今天一早她便从后门悄悄溜了出去

玛丽的父亲就是黄福财,他是福建人。四十年前从唐山来的时候是跟人做咕哩的
,后来克勤克俭,储蓄了一些钱,便和朋友合股做生意。现在自己已经拥有一家出入
口商行,目前住的这座洋楼是和平后才买下的。
三十岁的时候,他娶了一位道地的娘惹太太,就是玛丽的母亲,但玛丽并不是他
们的亲生女。
原来他们两夫妇结婚了整十年,直到日本南侵的时候,还没有生育下一男半女。这对恩爱的夫妇,常常因为家庭太寂寞而感到生活单调。虽然如此,但黄福财始终没有娶小老婆。娘惹越来越心急,她便悄悄地跑去给「鹿特」张、「鹿特」黄、「鹿特」颜去检查,结果都证明她是不能生育的。于是她在暗中哭泣了三天三夜之后,在人家的介绍之下,便买了玛丽和乔治来养。
乔治已经二十一岁,玛丽已经十八岁。乔治跟着福财姓黄,但玛丽却用回原来的
张姓。
照他们两夫妇当初的意思,这两个养子女,给他们读红毛书,将来长大之后他们
结成夫妇。这样儿子和媳妇都是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一定比较能够专心服侍他们,
同时他们的遗产也有了可靠的承继人。
现在福财已经六十岁,他的娘惹太太也变成五十多岁的老娘惹了。
照他们十八年前的预料,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安祥地在家休养,等待抱孙,让
年青的儿媳去接管生意了。谁知乔治和玛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毕业,刚进学校时,他们两人读书都还可以,自从什么央基装、牛仔舞流行之后,他们便糟糕了。从上午读到下午班,越读就越糟。
这一天是礼拜天,福财伯不必到商行去视事。起身后和他的太太对坐在厅上,谈
着玛丽今晨偷跑去参加野餐会的事。
「这女孩子真不懂事,我们的意思她好像全不知道,还整日去和外边的男孩子鬼混,真气煞人。」福财伯皱起眉头说。
「乔治也还不是一样,昨晚还和他外边的打令爱丽丝去参加朋友的〖巴蒂〗,到
深夜两点种才回来。」
「都是你做母亲的不懂,不会向他们提出我们的意思。」
「谁说我没有向他们提起,我不知已向他们说了几百次,只是我一说起,他们便
摆起一片手掌,大拇指指鼻,小指向着我摇动。」黄太太一面做着手势为自己辩护。
福财伯这才静了下来。
「不过!」过了几分钟,福财伯摸着下巴,莫明其妙点了几下头说:「还好,就算他们不照我们的意思,玛丽出嫁了,我们的乔治娶回一个孝顺的媳妇来还不是一样吗?」
「好是好,不过我总不愿意让玛丽离开我。」老娘惹黄太太扁着嘴巴说。
他们正在谈着话,家庭教师来了,黄太太叫他明天才来。
乔治在十一点时起身,洗了脸,向他的父亲要了二十块钱,打扮得潇里潇洒,坐
着「士古得」出去了。

洋楼里剩下一对老夫妻和一个,「阿婶」在睡午觉。
…………………
第二天中午,玛丽摆着马尾,嘣蹦跳跳回来。
一踏进门,她便说:
「妈,我不再读书了。」
「什么?不读书了!你不是还没有〖巴士〗吗?」
「我,我已经和人订婚了,我不再读书。」她挨着门,嘟着嘴,摇摆着身体。
「你订婚了?怎么不告诉妈和爸呢?」黄太太更加惊奇了。
「现在太空时代,订婚结婚是自己的事,不必告诉爸妈的。」
「嗳呀呀!你也得让我们看看你的男朋友是谁呀!」黄太太从来没有对着女儿发这么大的脾气,她这时候的确已经气得面红耳赤。好在乔治刚好在家。他见母亲生了这么大的气便劝她道:
「妈,现在时代不同,订婚结婚是人家私事,你不用生气,人家会笑你的。你要见她的男朋友,不是可以叫她去叫来给你看吗?」接着他问玛丽,「玛丽,是不是罗柏?」
玛丽点点头,「不坏啊!」乔治几乎从躺椅上跳起来:「他的dance很好!」
「他已经〖巴士〗九号。」玛丽补充说。
「他打鸟很准的!我知道。」乔治说着用手比着拿枪的姿势,瞄准他呆站着的母亲!「碰!」
「乔治,你看他〖士代〗吗!」玛丽问。
「〖士代〗!哪里不〖士代〗?」乔治向玛丽伸过手去,打着英语说:「来,玛
丽,让我祝贺你!」
他们俩紧紧地握手。
老娘惹黄太太仍旧站着发呆。
…………………
晚上,福财伯回来。对玛丽订婚的事,他并不反对。他对玛丽说:
「订婚就订婚,等你考到九号以后才结婚不是好吗?」
「不,我已经……」玛丽像是受了委屈。
黄太太睁大了眼睛指着她:
「你……?」
玛丽转身跑上楼去。
福财伯张大了嘴吧,缓缓地摇了几下头。
……………
三个月以后,玛丽结婚了。
阿婶从她的房间扫出许多黄梨皮和芒果皮。
为了玛丽的出阁,福财伯在清香楼设宴五十席,招待商场上的亲友。
为了玛丽的离开,黄太太哭得眼睛红肿。
这洋楼少了一位活泼的少女,更显得寂寞凄凉。
不过,玛丽嫁出去以后,乔治却大大地變了。他不再整日在外流荡。一放学回来便躲在家里。连零用的东西也叫他父亲替他去买。这一来黄太太暗中高兴得不得了。
她常和乔治谈些关于将来的事,只可惜乔治好像老是心不在焉。
…………………………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乔治和他的父母亲一起在后厅用早餐。忽然门前的门铃响了
,阿婶匆匆出去开门。
客人进来了,是以前常和乔治在一起的爱丽丝,和一对中年男女。他们说要见乔治的父母,阿婶叫他们在客厅坐下。
福财伯和他的太太先后洗了口迎出厅来,乔治却不离席。
爱丽丝,黄太太是认识的,经过询问,她才知道这对中年男女是她的父母。
福财伯一边敬上烟去,一边叫阿婶捧出茶来,最后问他们有何贵干。
爱丽丝的父亲开口了。他说:
「黄先生,你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
「哪里哪里,」福财伯没待他说完。
「看在你老人家的脸上,所以我今天才会来拜访你。不然的话,我早已把令郎诉上法庭去。」爱丽丝的父亲接着说。
主人这时已经觉得有点不大对路,福财伯便开口说:
「我的乔治如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尽管说出来,我一定严厉教训他的
。」
「奥!教训倒不必,我要问一问他,我这〖滚丁〗(巫语怀孕)了的女儿看他可要负起责任。」爱丽丝的父母面色庄严,声音沉重,客厅里一时充满紧张的气氛。
「如果有这样的事,那真是对不起,不过,我想既是他们两相情愿,让他们结婚不就行了吗?」福财伯态度镇定。
「你老人家有这个意思那事情就好办得多。不过,你要知道,我们两夫妇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我们老早就不打算让她嫁出去而是要招婿的。现在事情已经到了
这步田地,我们只好将你的乔治招过来。」
「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我们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让你们招了去,我们可不是完了吗?」 黄太太已经有被割肉的感觉,便抢着说。
「不管你们一个两个,我的女儿一定要招婿的。」爱丽丝的母亲大声叫起来。
「你要招去招别人,不要来招我们的乔治。」黄太太也提高了嗓子。
「那我就诉你们上法庭,捉你们的乔治坐〖卡沽〗去。」
「静下来吧,我们有事情慢慢商量。」福财伯到底是个有涵养的人。
「事情只有这么办,你的孩子做错事,我们已经很尊重你老人家,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如果诉上法庭,对你也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你考虑看吧!」爱丽丝的父亲站
起身来:「走,我们回去。」
客人离开之后,黄太太哭得眼泪鼻涕大把流。
黄福财知道儿子已经做错了事,对方态度又强硬,他年纪已经老了,不想再和人惹事,心里虽然也痛苦,却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决定照着对方的意思算了。
于是,订婚礼就在一个礼拜后举行,福财伯不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一个月后的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爱丽丝的家里大摆宴席,闹得天翻地覆。
福财伯在自己的厅里背着手踱来踱去。黄太太用手绢捏着红了的鼻子,忽然灵感
一来,她说:
「昨天听李夫人说那卖猪肠粉的第十个儿子要送给别人养。」
福财伯没有反应。
过了几分钟后才说:
「 我已经决定在我们死后把全部遗产捐给养老院。
黄太太听罢,忽然又抽咽起来。

洋楼里充满了悲哀的气氛。

渔村往事

短篇小说

渔村往事

20世纪50年代,马来半岛有许多华人聚居的渔村。渔夫家庭生活贫困,思想保守。当时法治尚欠严明,蛮横霸道的邪恶势力确有存在。这篇小说故事题材,通过青年互相仰慕爱恋的情节,反映当时渔村的社会形态。在华族渔村已逐渐消失,社会已趋向文明进步的今天,对当时所发生的事,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


昨晚,一个远道归来的朋友,给我带来了你的音讯,说你已加入「天涯歌剧团
」,开始你漫长的艺术流浪生活。他们还给我带来你印在广告纸上的相片,从那相片上,我看出你虽然过着风尘仆仆的生活,但仍与风尘女子有着遥远的距离,因为我仍
旧能从你相片上找回那纯真的微笑。
我深深地了解,你之所以抛开富裕的家庭,去加入一个四处飘泊的歌剧团。一方
面是为了离开与你生活理想互不相容的蛮横的父亲;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你的艺术天才
得到发挥的机会。对你选择这条道路的勇气来说,我得深深地敬佩你;但对你此后本
身的生活与前途,我又为你深深地挂虑着。因为在目前的社会,纯粹而高尚的艺术,
好像不易受到欢迎,而为了使经费得到长久维持,我相信你们的歌剧团一定会走上「
配合潮流」的可怕路线。――这当然不会是你们。尤其是你所愿意。
听那朋友说,你当时遇到他,便紧拉住他,要向他打听关于我的消息。而其实他对我的生活情形也并不十分明了。
告诉你吧,自从一九五七年初与你分离以后,我还走过其他几处不如意的地方,
但跑来跑去,仍跑不出粉笔灰范围。只是我那股炙热的情感,我哪熊熊的志愿,已经逐渐被可恶的环境的屡次打击而渐渐消沉了。
这些日子来,每当我遇见一件不如意的事时,我便会回忆起过去和你在一起时的那段日子,同时也连想你父亲那张可恶脸孔,以及他的可恨的所作所为。
我更不能忘记的:是你我初认识时的那般互相仰慕的甜蜜情景。

我还清楚地记住:我第一次听到你的歌声,是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那晚正是中秋节的前夕,同事们都纷纷回家过节去。只留下我,-- 一个来自远方而在此身负重大责任的校长,在简陋的房间里编绘着各种统计表格。就在那四周沉寂的夜晚,微风传
送来你清脆又哀怨的歌声。
云――儿飘―― 在天――空,
鱼――儿 藏――在水――中…………
我当时被你的歌声所牵引,我的心神已荡漾到渔村上了。索性收拾起桌上的工作,
拿出那古旧的提琴来,用笨拙粗哑的琴声,在和你那扣人心弦的歌声。直到你的歌声停歇,我才把提琴收藏。
这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啊,在这荒落的渔村,竟有这样难得的歌唱人材。而又是我到来整整半年的时间才发现的。因此,我内心便有一股探寻的需求。
我拉开窗扉,探首窗外。只见外边月光如水;仰望天空,白絮缕缕;远处海上的渔船镇静地浮着。岸上渔夫们仗着月光在补网,也许经过一阵歌声淘洗的缘故吧,我对这渔村夜景感到比平时可爱得多。
于是我披衣步出房间,背着手漫步在渔村里,脸虽然不敢到处张望,心思却在估测着刚才那歌声的来处。
渔夫们纷纷向我招呼,邀我进他屋里坐。但我只以欣赏月光为理由来婉辞他们的
好意。
正如你所知道的,我当时留给村上人们的印象可真不错。因为在你们那村上的学校,历任校长据说都是老糊涂。而我当时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把那两百多个学生
的学校有条不紊的接办下来,而且还能在校政的改革及我本人私生活方面,令他们感到相当满意。加上小地方浓郁的人情味及容易意满足的简单头脑,因此便铸成我在那
儿的一点声誉。
我当晚的散步并没有丝毫收获。
第二天晚上我仍旧听到你悦耳的歌声。
因此从第二天的黄昏开始,我便有饭后散步的习惯。
一个星期后的一个黄昏,我终于有所发现,然而这发现却使我感到非常失望。
原来那天当我走到那间全村的人们所痛恨的恶霸的大房子左侧时。那熟悉的歌声便在我耳际响起,我将脚步放得缓慢,暗将目光注意到大房子的楼上去,而证明歌声就从那儿发出来,但当时只望见你垂在背后的两根辫子,而你更没有发现我在暗中注意你。
由于我当时对你蛮横的父亲有着极不好的印象,故使我联想到你的脸庞和行为一定和你的歌声不相符和,此后我也就很少再散步到你住的地方。
至于我怀恨你的父亲,那是我到渔村小学的第一个校董会议开始的。
他是学校董事会的重要份子,――信理员代表兼建委会财政。同时他又是学校所在地的地主。在那一次校董会议上,我要求董事部将校舍右边那株快要倒下而对学生性命及校舍安全有着极度威胁性的椰树砍去,董事们经一致赞成通过,而你父亲却硬要学校赔偿他两百元的津贴费。那当子由于西北季候风的影响,马来亚西海岸每个港口的海产都很差,渔人们收成不好,渔捐的中断,造成渔村学校的经济大起恐慌、──当时那间学校并未得到政府的津贴,教员薪金等经费须靠村中的渔捐来维持,而你父亲就偏要在学校经费短绌的时候,来榨取那两百块钱的赔偿。学校方面当然是付不起的。后来那株椰树终于在一个风雨之夜倒下,压坏了亚答的校舍。
后来我又听到村上人们对你父亲的许多残暴的行为暗中痛骂,原来你父亲有二十艘电动舢板,放租给村上买不起渔船的贫穷的渔夫。而租价却逐步在提高,不论租
用的渔夫的收入如何差劣,生活过得如何痛苦。他在村上开设烟间,引诱渔人们抽食鸦片,开设赌摊抽「头水」,使渔夫们以血汗辛苦找来的伙食钱输个清光,而他那时更露出嘿嘿的奸笑,拍拍人家的肩膀:
「要不要借──」
他放的是一种叫「日仔利」的高利贷。比如借时四十八块,每日还两块,一个月还清,他便得到十二元的利息。慢还一天则另加利息三角。──据说他当时的生意
相当旺盛。
村外海边海潮低时,渔人们停船起落鱼虾的那木板小码头,是你父亲独资建设的
,在那儿起落的海产,他要抽十五巴仙的「过桥钱」。渔人们觉得这种抽价太过高昂
,便要求合资以高价将码头买下,但你父亲却死也不肯,要另建一个他也不答应,因为地是他的。
你的弟弟──潮仁,是学校里最顽劣的一个学生,老师们呕尽心血,用尽各种方法管教他,都毫无成绩,于是我知道这是家庭教育太差的原故,便向你父亲提起,然而,他却淡淡地回答道:「孩子要坏才好,不坏将来是没有出息的,你们后生仔没有经验。」
后来有一天,潮仁被告强夺了另一个学生的文具盒,我便把他叫到教务处来问。
我先检查他的袋子,再搜查他的书包。结果没有找到文具盒,却在书包里发现一张你们全家人合摄的相片。
于是,我要他讲出相片每个人的名字。
那时我便知道你叫兰兰。看相片上的年龄,大约是十六七岁,从你端秀的脸庞和脸庞上那纯洁的微笑,我敢断定你在那家庭中,一定是特出而善良的一个。
当时潮仁还告诉我:
「姐姐本来在A 城读初中,最近爸爸不知为什么把她叫回来。」
「你姐姐以前是在这里念书吗?」
「是的。」
「现在她为什么不到学校来走走?」
「我本来叫姐姐到学校来玩的,但她说以前的老师都跑了,现在的老师都不认识
,所以她 不敢来。」潮仁这样说。
「你告诉姐姐说有空时来学校走走,新老师和旧老师都是一样喜欢见见校友的。

当时潮仁听懂了我的话,他点点头。
「相信你姐姐读书时一定很听话,你应该学你姐姐的好榜样。这次我不处罚你,下次不要拿同学的东西了,懂吗?」
也许是一段的谈话使到你弟弟和我感到亲近了许多吧,所以他当时竟答应我此后
不再犯校规了。我自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给那学生。
当日黄昏,我吃过晚饭,背着手在学校左边的空地上散步。
「校长,我姐姐来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潮仁,他跳跳蹦蹦的跑在前面。你用缓慢的脚步在后面跟着,手上还拿着一本小册子。
虽然,你是校友,本来以一个校长来会见一位校友,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然而
,当时我见你来了,却感到有点不大自然。
你望见我,起先只是露出一丝甜美的微笑,而我只是向你点点头。
「校长,我想请你在我这本纪念册上,赐下一些宝贵的训语。」你双手向我奉上

那本绿的色纪念册,谈吐是那么斯文有礼。
我接过你的纪念册,先仔细翻看一下,说:
「好的,我写好之后再叫潮仁送还给你。」
「那么,我得先谢谢你了。」你说。
「不用客气,校友与母校应该常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非常希望你们能够时常到学校来看看。」
「学校比以前进步多了,以前我们在这儿念书时,校中什么设备都没有,而且学校周围生满野草,常有毒蛇出现,现在你来了,样样都改革得很好,还种了许多美丽
的花卉。」你把目光投向周围的花圃。
当时我不晓得你所说的是事实,抑或只是虚构来恭维我的客套话。但我相信在你的眼光里,我总不会是一个糊涂校长。我想到你为什么停学的事。便问道:
「你不是在A城念书吗?怎么不再上学了?」
「是我父亲不许我继续读下去的。」你有点埋怨似地说。
「为什么呢?」
「是有人在破坏我,说我在学校里只顾搞恋爱而不读书,其实那人真太无耻了,而父亲竟听了他的话。」你说。
「那破坏你的人是谁呀?」
「就是董事长的儿子。」
「也是这里的校友吗?」
「是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破坏你呢?」
「因为他想要…………」你两颊绯红,低下了头,没有再说下去。
那家伙真太岂有此理,我心里想。
「你读到哪一年级?」
「今年初中三。」
「你父亲也未免太过份了,只余下几个月也不让你念完这 一年。」我不客气地说
。你默默地承认了你有这样一位不讲理的父亲。
自从那天过后,你时常在黄昏时到学校里来散步,遇见我有在时,我们便会自然
而然地谈起一些话来。但由于我须保持那恼人的尊严;你也不愿意驱去那可贵的矜持,所以我们尽管有许多接触的机会,也仍旧有着一段相当的隔膜。当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惹来可怕的闲话。
年假到了,我只在校中住了几天,把一切校务整理妥当之后,便回到P城来。你
当时似乎有依依不舍的样子,向我要了地址,还要我在假期中多多写信给你。
而回到P城的第三天,便收到你的一封长信。你说这些日子来,由于我的指导,
使你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你说你对我怀着深厚的感激,更希望我永运不要离开那间
学校。
我的覆信寄出不久,又收到你的第二封长信。你说那董事长的儿子曾经在前两天叫人来说媒,要把你娶过去,但因为你恨死他,所以骗说曾给人算命,命中注定须到二十一岁以后,才可嫁人,否则便会克死丈夫。你能够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来避开这件事,那真是你的聪明。在信中,你还告诉我你父亲是个怎样阴险可恶的人,你恨透 他。还希望我常常要提防他。──我深深感谢你。
第二年开学,我又回到学校里。
再见面时,我们彼此都感到不好意思。这也许是因为在通讯中,彼此在心事上都

有太过分的表露的原故吧。
开学后不久,你和其他几位校友,要求我协助你们组织一个歌咏队。你们有这种意思,我当然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短时筹备,校友歌咏队终于组织起来,我还帮你们向渔村上热心人士去募捐得二十套男女制服。校中那架颇有历史性的老爷钢琴,成了伴奏的工具。校中唯一的
钢琴圣手吴老师也答应给你们义务帮忙。我便成了歌咏队的当然指挥。
村上的青年们,很多有聚赌的坏习惯。自从参加了歌咏队之后,他们已把闲暇的时间用在练习歌唱方面,那些坏习惯渐渐地革除了。
青年男女们得到聚合在一起的机会,砥砺砌磋,增进了纯正的友情。
学校方面得到大家的帮助,锄草种花,对美化校景,大家都献出了最宝贵的热忱

至于你我之间,由于歌唱的练习,便增进了许多接触的机会。
一个青年,对美好的异性产生爱慕,这是极自然的现象,我是一个正常的青年,对于像你这样一位有着甜美的外表,而又有纯洁善良的灵魂的少女,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怎能不产生爱慕之心呢。然而,我是一校之长,在这偏僻的渔村,学校就是道德风俗的最高尚机关;而校长自然应该是地方上人士的楷模。在这社交观念仍十分保守的地方,我必须绝对保持尊严的态度,才不致引起地方上老前辈们的无谓讥笑

但你在我面前活泼与大方的举止,却似乎已引起歌咏队里的青年们的注意,所幸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失去对我的崇敬。
就在那年中「马来亚教育报告书」震动了整个教育界。火炬运动与学龄限制使到每间学校的学生人数都突告增加。
校友们在你的领导下,几日来全村奔走,协助母校登记将于最近数年内入学本校之儿童。而登记的结果,我们发觉翌年入学之儿童比往年多了两倍,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原有校舍之不敷应用。经过董事部开会的结果,通过收容所有适龄儿童,本校须增建教室两间。这个议决案你父亲加以反对。他说学校存多少位子便收容多少学生好了
,其余的不用去管他。他理由是:扩建校舍又得筹款捐钱,那是多么麻烦的事。但他
的反对终以票数少而告无效。
你与其他所有的校友们,听说母校即将发动筹款来扩建校舍,大家都很兴奋地准备献出最大的力量来协助筹款。
为了这件事,我们开了一次教师与校友联席会议,结果议决在当年年底,由教师与校友及在校学生,联合来举行一次游艺大会,以便协助筹募建校基金。
于是,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天都在加紧练习,除了歌咏之外,还有舞蹈与话剧。
大家一边勤于准备各种节目,一边更到处去预售游艺会的票子。而各人的家中,都还有着各人繁重的工作。
你对于这些工作,一点也不会感到厌倦疲劳。你的这种勤于服务大众的精神,使我对于你增加了更多的敬爱。
第二学期过后,接着又是第三学期的来临,一切游艺会的节目,在更紧张的气氛中排练着。
时间是一天天的过去。大家准备迎接的日子终于到来。
学校前面的空地上,搭起一个露天的戏台,这里没有电供,所以只好挂起一盏盏的大汽灯。月亮爬上了学校后面的山冈,星星眨着兴奋的眼睛,在等待着游艺会的始戏台四周已经围满了村民,这该是渔村内从未有过的大日子,虽然这一天是涨潮的日

子,但所有的渔船都停泊在海滨没有出海,为的是大家要共同来欢庆这罕有的伟大的
夜晚。
歌咏队员穿上汤得笔直的雪白制服,你的脸颊上淡淡地涂上一层均匀的红粉,两 条乌黑的辫子上还配上了两只白蝴蝶,因为你将是每个歌剧节目的主角。
「我真有点害怕,」将要开始的时候,你跑来对着我,用手掌摸摸胸膛说。
「不用怕,为渔村子弟的教育,你应「快乐地走上战场」。我微笑着用一句歌词来鼓励你。
「是的,〖你的微笑在我心上】,」你调皮地引出另一句歌词。
大家等待着的游艺大会终于开始了。首先是董事长简单的致词。
致词完毕,接着是一声铜锣巨响,男女歌咏队员分别应声由戏台左右两边的楼梯
鱼贯步上台去。男的队员由一位曾到外埠念完初中、现在村内任渔行书记的校友姚致忠所带领;而女队员便是以你为首了。
你们在台上排好队伍之后,便开始了歌咏节目。首先是开场曲「把生命交给歌唱
」你的歌声最神气和响亮。
接下来便是二部合唱。间插你与姚致忠对演的「先有绿叶后有花」。
你的歌声与表演一样超出了预演时的水准,使到观众们称赞不已,同时也使我感到无限的骄傲。
在几个歌咏和舞蹈节目之后,我看见观众们的情绪很激动,便走上台去提议临时
穿插自动献金点唱节目。这提议得到台下观众们热烈的支持,因此,三元两元的献金
点唱便开始了。
忽然间,司仪走到台前,慎重地宣布道:
「 各位观众,这里有个好消息请大家注意:就是本村二十位热心的青年渔夫,联合以二百元巨款,点本校校长与歌咏队──歌声最好的队员──兰兰小姐合唱一首〖
青山绿水〗。司仪将〖青山绿水〗四字念得特别慢而清楚。
我听了这报告,不禁满头发热,感到非常难堪。我更怕你会因此感到羞耻而难过
,虽然这些点唱的青年们并非怀着什么恶意。
当我正低头在窘着的时候,忽然听到四周围的掌声雷动。我抬头一望,原来你已经昂然站在台中央,眉目间还扬起了激昂的气慨。我深深受了你的感动与召唤,终于
毅然地步向台上,──又是一阵雷动的掌声。
在吴先生的钢琴引导下,我们终于启口歌唱,也许是受激昂情绪的影响吧,我的歌声抖动而响亮,而你嗓子更是清脆而悠扬。台下的观众张着口静静地听着,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你我的歌声震荡着静谧的空气,更荡漾过山峦海洋……
我们的歌唱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结束。下台前,我们相望互赠以胜利的微笑。
那一晚的游艺会,一直到十一时许始告完满结束。单单献金点唱一项,就有九百余元的收入。事前卖票所得扣去一切费用,尚存二千余元。总共加起来,那一次的游艺会共筹得三千二百余元。再加上董事部向外坡人士所捐得的两千元,便凑足了两间板墙教室的建筑费。而这一次的筹款,你可说是献出最大力量的一个。
然而,由于这一次的公开合唱,一部分村民们终于开始在谈论着我们的闲话。这听说是那董事长的儿子到处去传播谣言的结果。
后来,有一次你到我宿舍房间里来借一本小说,恰巧被他从窗外走过看见了。他
便抓着机会到你父亲面前去胡说八道。而你那不分皂白的父亲,竟再一次相信了他的话,而公然到学校里来用最粗野的话把我教训了一顿。

我承认我在男女恋爱这方面的修养还不够。我没有耐心,更没有勇气。虽然心中
的确对你怀着至高的敬爱,但终经不起你父亲那一次的侮辱而把所有的念头都抛得烟消云散。
后来很少见你出来走动,更没有和你接触的机会。据潮仁说你已受了父亲的严厉监视。由于我自尊心受了严重的打击,再说我对那间学校的责任也可说告一段落了。
因此我决定在当年年底辞职。后来由于一部分董事们的苦苦挽留,我才在那儿拖到第二年(一九五七)初,下任校长到来时,便离开了那儿,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了。五
年来对于渔村上的那段往事,我从没有忘记过,尤其是你,兰兰!唉!

水落石出

短篇小说

水落石出

20世纪50年代独立前的马来亚人民生活贫困,教育不普及。许多适龄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他们年纪小小便去当童工,受尽折磨,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和60年后的情况相比,真有天渊之别。



一片长得大约有丈余高的树薯在随着轻风而摇幌。在树薯园里,有一些矮小的亚答屋。
风吹薯叶的沙沙声,冗长细锐的虫鸣声,间插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
天上星星在眨眼,眨眼。猛然间,一颗扫帚星横划过天空,朝向薯园的尾端降落。薯园最尾端的一间亚答屋子,是本村内最矮小,最破陋的,此刻,「嗨嗨」的呻吟
之声,正来自那破旧矮小的亚答屋内。
「嗨!……嗨……。阿忠,阿忠阿!」
「爸,我在这儿。」孩子伸过手去,被他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紧紧地握着。
「叫,叫你妈,……不,不用端药来了,我,我有话要,要跟你妈说啊。」病人喘着气,眼睛忽睁忽闭,显得很费力地说着。
「妈!爸叫你来呀。」孩子蹲在床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父亲干黄的脸。
「好,就来了。」阿忠的妈从厨房里应声走出来,手上端着一碗冒着烟的药,口里呼呼地在吹着。
她先将药碗放在床边的凳子上。伸过手去,用手背触一触病人的额、胸。
「糟了!怎么会冒出这么多汗,」她心里暗想,但却装着镇定的样子说:「你安心地躺一躺吧,药已经煮好在这儿,等一等就可以喝了。」
「不,不喝了,你们母子都过来。」他两只再也举不起的手,被左右母子两个人紧紧地捏着。
「阿忠的妈啊,我,我去了以后……,你,你要把阿忠送到『卜干』(市镇)去,学木工,学,学机器……学做生意……学,学 什么都好,就,就是不要让他拿锄头,千,千万……千万要记住啊!不,不要拿锄头……」病人话说到这里,头微微向右侧斜去,两眼迷迷的,只留下两道白缝。
阿忠的妈两眼紧张地一睁,两手在丈夫的额,胸口,手上,脚上到处摸着,按着
。――胸口仍旧是热的,但手上,脚上却已冷得像冰。

「爸,爸,爸!」阿忠一连叫了三声,没有反应。
「阿忠的爸!阿忠的爸!」她摇摇丈夫的身体,四肢已直得像木:「哇!阿忠的
爸啊!你就这样去了,你忍心抛下我们吗?……呜……。」「爸爸,呜,呜……。」阿忠的哭声,夹在他母亲歇斯底里的哭声里。一时震憾了整座亚答屋,整个农村。
……
于是,树薯园里,有手电筒的光,有煤油灯的光。来了,这些善良的邻居,知道邻居已经发生了不幸,都纷纷赶来探望。
帮忙点「臭土」灯的,帮忙买香烛银纸的,帮忙打水煮开水的,围着母子在劝慰的。这亚答屋里一时热闹了起来。
第二天,几个做头的,在农村里捐得两百多块钱,(这农村有个规矩:不论哪家
有人去世,全村上的每一家都得尽量献出钱来协助丧家料理丧务。)第三天便把阿忠
的爸草草收埋了。



自从阿忠的爸去世以后,本来他们母子两人,依样锄草种薯,刻勤克俭,日还算勉强过得去。只是他临终的遗嘱:不要再让孩子拿锄头,却使阿忠的妈始终念念不忘
。因此她拜托了好多人希望他们能代阿忠在市镇上找份工作,只要阿忠能胜任,工钱
多寡不计较。
过了不久,终于有了消息。
阿忠被母亲叫到面前。
「阿忠,本来你年纪还小,又没见过世面,我并不忍心要你离开我,但是你爸的遗嘱我们不能不听从。所以我拜托了好多人,才在市镇上给你找到了一份店员的工作,你明天就得跟林叔叔上工去。」
阿忠默默地听着。
「在外头不像在自己的家里,要随时随地照顾自己。对人家要有礼貌,老的叫伯伯,年青的叫叔叔,还有,要诚实,手脚要好,不要贪心别人的东西。这份工作是很辛苦才找到的,你不要随便给丢了,好好努力,将来对你有好处。」
母亲一边训诫着儿子,一边走去给他拿出几件已不合身的粗布衫裤来,放进纸袋里,此外牙刷,面巾等日用品,也都预备妥当。
第二天一早,阿忠吃了早饭便跟林叔叔上工去,他母亲送着他们出村口。在路边等搭巴士车。
母亲从衣袋里摸出一元钞票,塞进阿忠的裤袋里,说:
「这一块钱你带在身边,早晚肚饿可以买点零食。我昨天跟你讲的话你都记得吗?」
「记得。」阿忠不耐烦地回答,他把头掉向别处。第一次离家,父亲又刚死不久,心里总感到有些难受,不听话的眼泪老要挤上眼眶来。「多蒙林叔叔帮忙,你以后该好好报答他。」
「我知道。」
「你们何必这样客气,这一点点小事也得记在心里吗?阿忠工作的那间店离我工作的地方不远,我会常常去看他。大嫂放心好了。」
「那太多谢你了。」
正谈话间,巴士车已经来了,阿忠从他母亲手上接过纸袋,跟林叔叔上车去。「
妈,我去了。」他回过头来说,「你回去吧。」

巴士开行时,他母亲还在咿咿呀呀的说话,大概总是昨天的那几句吧。他坐在巴
士车里,林叔叔的手勾放在他的肩上。凉风从前面扑来,他心里有一种凄然的感觉。



阿忠工作的地方,是一间不大不小的杂货店。头家和太太对他还不坏,尤其在吃饭的 时候,好像怕他少吃似的。这使初次离家的阿忠,感到一些温暖。
只是跟他一起工作的阿牛,却使他感到不安与害怕。
阿牛大约有二十多岁,个子矮矮胖胖,手掌非常有力,每次头家不在时,阿忠总要被他捏得叫「多隆」。
阿忠第一次到这里工作便发现阿牛是一个可怕的人物,原来那晚关店以后,头家对阿牛说:
「阿牛,阿忠今天刚到市镇来,对各方面都生疏,你先带他去走走,要见识一下,改天送货去才会方便些。」
「是,」阿牛对头家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回过却狠狠地瞪着阿忠说:「走!」
阿忠便跟他出街去,在路上,总见阿牛脸色不大好。
「你今年几岁?」阿牛问。
「十五岁。」
「哼!十五岁就要出来捞世界。」
「牛哥你呢?」阿忠有礼貌地反问,他希望这样能够讨好阿牛,使阿牛改变那骄傲的态度。然而,阿牛却不高兴地说:
「你管我几岁干吗?小鬼!」
阿忠不敢再作声,他们默默地走着。
「你有没有钱?」阿牛忽然问他。
「有。」
「多少?」
「一元」」
「去你的!一元也算有钱吗?」
阿忠又是沉默。
走过一段大街之后,阿牛他折进一条小巷,走进一间咖啡店。
「一元拿出来,先请你大爷喝茶。」
阿忠不敢反对,他伸手摸进袋子。「嗳呀!刚才我换了裤子,忘了把那一块钱带出来。」
阿牛不相信,他摸进阿忠的袋子里,用手指试探了好久,发现里边果真没钱,便发怒道:
「他妈的!你敢跟我开玩笑?」他铁一般的手掌,捏在阿忠细软的小手上。
「咿呀!牛哥『多隆多隆』,请你放手。」他痛得蹲了下去。
「你欺侮小孩是不是?」咖啡店里有人在喊。
「嘿嘿,开玩笑呀。」阿牛这时才放手。
阿忠回到店里,掌骨还有些痛,但不敢告诉头家。
此后,阿忠一见到阿牛那粗黑的「铁沙掌」,心中就有些怯怕。每每头家不在时,阿忠总要被捏得滚出泪珠来。阿牛要他叫干爹,叫大爷,最后还要他叫多隆,才肯
放手。

他时常见阿牛偷拿香烟到厕所去抽,有时还拿回家去,但他不敢告诉头家,他想
:自己不偷就好,何必管别人。
半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星期天照例关店)阿忠他们村上有人到市镇来
买东西,他便「隆邦」了脚车回家去。要不是这个方便,他得等到月底拿了工钱才回
家 ,虽然他很想念母亲,很想回去一趟。只因为这里回到村上的来回车资五角钱,
还得走一段很长的泥路;再说他身边的一块钱老早请阿牛吃掉。这天他能『隆邦』脚车回家去看母亲,心里真高兴极了。
他把店里的一切情形,和市镇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告诉了母亲。
母亲知道阿忠已经学会了看秤、包东西、送货等工作,心里暗暗高兴。想到受可恶的阿牛欺侮时,却又有些不安。但她只叫儿子忍耐,只要没有伤害到他的身体,一切可以忍耐,不要和人发生冲突。
母亲的训话,阿忠全记在心里。
这一天,阿忠母亲特地采了一些花生根,炖了一只刚养了三个多月的小雄鸡给他吃,据说男孩子像阿忠这个年纪,吃了花生根炖鸡肉会长大得特别快。
下午四点种,阿忠的母亲提早煮了晚饭,给他吃了回市镇去。



他回到店里,一走进门就发现坐在柜台后的头家,脸色似乎不大好,他心里很不安,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不如意的事。他想问,但又不敢,他怀疑是头家不喜欢他回去
,但今早他说要回家时头家又为什么不阻止他呢?他总是想不通,而阿牛却在门外得
意地走来走去,时不时还向他抛个神秘的眼色。这使越是坐立不安了,他注意着头家
的举动,头家也正注意着他,当他们的目光接触了好几次之后,头家忽然伸手向他一
招。
他怯然遵命。
「 阿忠,你是初出来学工的,家境又不好,我希望你能在这里好好学习,将来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这些日子来,有人告密说你不诚实,手脚不好,常拿店里的香烟出去卖,我本来不信,但不见的数量越来越多,过去又没有这种现象,所以我不得不对你起疑心。希望你及早改过,回头是岸,免得我动起怒来对你是不利的。」头家说着,每一句话都像震一样刺进他的心里。
「不,头家,我实在没有拿你的香烟呀。」阿忠扁着嘴巴为自己伸诉,眼泪几乎要涌出来了。
「算了,我不再追究,只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就好了。」
「是别人拿的」阿忠嘴里再喷出这样一句。
「不许强辩!」头家大声叫道:「以前从来就没有不见东西。」
阿忠哑然,只好到后面去洗脸,阿牛忽然从后门钻进来,伸出一只手指向他警告道:
「要是你敢胡说,我要你的命!」
阿中忽然想起刚才头家说的那句话,有人告密。――他恍然大悟。
此后阿忠在店里更觉苦闷,尤其是送货出门时,他总担心阿牛会去偷香烟来陷害他。
日子一天挨过一天,阿忠庆幸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
一天,是星期六。头家要他跟太太到火车站去拿东西。原来是头家的大儿子在外

埠读书毕业回来。
他带了好几个重重的皮箱,据说里边都是书本。阿忠抱起其中一个皮箱,压在自的肩上,摇摇幌幌地扛回店里来。
头家的儿子叫万年,大约二十岁上下。万年一回到家里,脱去了衣服便把阿忠叫来。
「你叫什么名?今年几岁?家住哪里?」万年问。
阿忠照实说了。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不继续念书,便出来做工呢?」
「念书?我从来就没念过书呀。」阿忠说。
「那么你不认识字啦?」
「号码我会,字可不认识。」
「你喜欢学字吗?」
「当然喜欢。」阿忠心想:学了字多方便,要送货送到什么店号一看就知道,不用问东问西,有时还要挨骂。
「那么以后我每天教你学认几个字。」万年用手拍拍阿忠的肩膀。
「谢谢你,少爷。」阿忠的母亲告诉他,头家的儿子要叫少爷的。
「别叫少爷,叫我万年哥。」
「谢谢你,万年哥。」阿忠心里真高兴,他微笑起来,把一星期来的愁闷都忘了。



自从那天起,每晚关店以后,万年都教阿忠认字。起先学认自己的名字,再学各间店的店号,然后学写。
阿牛看见万年对阿忠这样好,心里越是不甘愿,一有机会,他仍要欺侮阿忠。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
这个星期天,阿忠到这儿工作刚满一个月,所以昨晚头家发给他两张十元的红钞票,算是他这个月的工资。头家还对他说:
「这一个月来,你工作非常勤力,要是你能规规矩矩的努力下去,我两个月后便会给你加薪。」
「谢谢你。」阿忠接过那以自己血汗赚来的二十块钱,心里很高兴,整夜没睡。他想:这二十块钱,明天一早先去买点东西,带回家给母亲吃用。余下的除了留起一两块给自己做零用外,全交给母亲收起来。
然而,今天当他要回去的时候,却又发现头家的态度不大好。
「头家,我要回家一趟,今晚便回来。」
「嗯。」头家冷冷地应着。
阿忠回头走到门口。
「慢点!」头家忽然叫住他。
「把纸袋放下。」头家向他走来。
阿忠放下了手上的纸袋,里边装的正是他今早给母亲买的东西。
阿牛站在门边,双手叉抱在胸前,辛灾乐祸地吹着口哨。
头家伸手进阿忠的袋子里,摸一摸。
「这是什么?」阿忠的袋子里模出一包廿支装的幸运牌香烟。
「啊呀!」阿忠嘴巴一张,不禁叫出声来,身体随着微微发抖,他正想着要怎样来为自己伸辩。

「咯,咯。」他左右两颊被头家送上两巴掌,身体在晃来晃去,头部有些晕旋,
两耳翁翁地响。
「万年!把这贼子装衣服的纸袋拿来。」
头家气得满脸通红:「把他赶出去,不许他再回来。他妈的!不识抬举的贱东西
。」
万年应声从后面赶了出来,手上拿的不是阿忠装衣服的纸袋,而是一个旧皮箧。
「错了,错了,那是我的呀!」阿牛叫着跑过来抢他的皮箧。
「扑」的一声,万年已将皮箧抛出门外。阿牛转身正要跑出去拿,万年随手抓起一个牛奶箱,对准阿牛的背上猛力敲下去。
阿牛幌了幌身,回过头来又吃万年一个拳头,身体失去平衡仰躺在地上,万年追上去再加了猛力的一脚,阿牛一滚便滚下臭水沟里去。
万年这时才回转身来。
「你疯了是不是?」在旁边看得发呆的头家,走上前去问道。
「我疯?」万年气喘喘,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明明在厕所的壁洞,望见他把那包香烟放进阿忠的裤袋里。」头家愕然,好一会才拉着阿忠的手说:
「对不起」」
「这个月起加薪十元!」万年说。
「是的,这个月起加薪十元。」头家坚决附和。
阿牛从水沟里爬起来以后,拿着皮箧垂头丧气地走了。
水落石出以后,阿忠再也不受头家怀疑,又没有人再来欺侮他,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精神上却很爽快。

受伤的小心灵

短篇小说

受伤的小心灵

马来亚独立前穷困家庭的暴力与所有不合理行为,给下一代造成激烈的冲击,使他们在恐慌与痛苦的环境中度过恶梦一般的童年生活。

夜是黑沉沉的。
四周是恐怖与死寂,带几分悲惨声调的狗吠,助长了夜魔的威力,唧唧的虫声来自黑甸甸的野草丛中,微风吹动他战栗的皮肤上的毛孔。
他全身都在抖动着,两手紧抱着饥饿的肚子,缩成一团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然而
,他发现他的心是热的,热得汤手。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离开祖父的家有多远,然而,他知道这里离开他跑出来的地方一定不很近。不然的话,父母亲怎会捉不到他呢。
唉!现在只有忍耐,只有等待,忍着饥寒,等到夜尽天明。那时,那时他便可以向路人打听,打听回到祖父祖母那儿的路线,他忽然想到什么似的,他伸手进裤袋里去,按一按那五个硬硬的两角银子。那是一块钱,一块钱可不算少,坐车可以坐得很远的。去年年底,林老师带他们一年级全班同学到北海海滨去玩,每人的来回车费才四角钱,一块钱就可坐五倍的路程啊。
太疲倦了,实在太疲倦了,他再也不能支持,于是,他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再想了。
不知过了多久的时间,他耳边响起了鸡啼声,他立刻抬起头来,揉揉惺忪的眼
睛,望望周围。只见远处的天边,已有一小片鱼肚白色,于是他站起身来,伸一伸酸痛的腰肢。他看见远远传来鸡啼声的地方,有一堆一堆的黑影。他知道那是屋子,有屋子一定有人。
他沿着隐约呈现在眼前的小沙径,向着有屋子的地方走去。
他走着走着。
黑暗的大地渐渐被那片鱼肚白光所吞食,白光在渐渐地向整个高空伸展,伸展…

天已经亮了。
远处的牛车路上出现了行人和脚车,他疲乏的小脸上,露出一丝胜利的微笑,伸手抓一抓散乱的头发。
「九――层―― 糕」
「油――炸――鬼 」
他听到冗长清晰的叫声,那是小孩子的声音,于是他用伶俐的目光追踪着那悦耳的叫声去搜寻那叫卖的影子。
啊!就在前面……一个提着大竹篮的孩子,年龄大约和他自己差不多。
他加紧脚步追上前去。
「喂!买糕啊!」他叫喊。
那孩子的耳朵像是特别灵敏似的,马上听到他的声音,提着篮子向他走来。
孩子把篮子放下。
「 给我两块九层糕,」 他递过一个两角银币。
孩子送了糕,找了钱,正想起身走。
「 喂,慢点,」他拍拍那孩子的肩膀,「你叫什么名,我们交个朋友好吗?」说完随手把糕送进口里,因为他的肚子已在叽哩咕噜地叫着。
「 我叫李二毛,你呢?」那孩子笑嬉嬉把头回过来接着说:「就住在前面,」他翘着下巴来指示:「有空到我家来。」
「我叫秋星,我不住在这里的。」他把第二块糕塞进口里说:「 二毛哥,你可知

道这里去大山脚有多远?」
「大山脚?你去大山脚干吗?」
「我要去找我的祖父和祖母。」他走近去拉拉二毛的手,「 二毛哥,请你快点告诉我吧,我要赶路啊。」
「 你就一个人去吗?」
秋星点点头。
「大山脚我去过的,就在前面村外的大马路搭青色巴士车,三毛钱。」二毛比着三个手指。
「你真的去过吗?」秋星喜悦地问。
「是去年跟爸爸去的。」
「去玩?」
二毛摇摇头,上层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唇,脸色从兴奋转入沉静。接着闪闪的眼球里已蒙上一层稀薄的水镜。他低声说:「是爸爸要把我卖…… 」
秋星好奇地走到他面前,仔细地端详着他。
「 我走了。」三毛提着篮子回转头急急地走了。
「 二毛哥!二毛哥!」秋星带着抱歉的心情追上去。
前面的脚步又停止,这回他连手上的篮子也放下地去。也许是手太酸了吧。然而
,他没有掉回头。只见他伸手到袋子里摸出一条破旧的手帕在擦眼睛。
秋星静悄悄站到二毛身后。
「 二毛哥,你生我气了是吗?」 他低声问。
二毛摇摇头。
几分钟的沉默。
秋星想起了自己,再看看前面的小同伴在哭泣,他幼小的心灵为缕缕的悲哀所统
治,于是自己的眼眶跟着蓄满了泪水,接着便是[ 释释 ]的抽泣起来。
这哭泣反而能使二毛回转头来,他拭干了眼泪,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秋星。
在幼稚而纯洁的心灵中,同情别人是比同情自己较为重要的,因此二毛忍却了自己,反而同情起秋星来了。
「 秋星哥,你为什么哭呀?」
秋星只望二毛一眼,仍旧呜呜地抽咽着。
「 快说呀,」二毛走过去拉秋星的小手问:
「 你有困难吗?我帮助你。」
秋星抹抹眼泪,掀掀鼻涕,问道:
「 你刚才不也在哭吗?你又为什么哭呢?」
二毛被秋星一问,便无话可说了。
他们呆站了好久。
两张洒过泪水的天真脸庞竟相对而露出些微的笑容,然而这微笑很快又收敛了。
「 时间不早了,我还是要搭车到大山脚去吧。」 秋星正要跨步走。
「 不,」 二毛阻止道:「 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一个人去找祖父祖母。」
「 告诉你吧。」 秋 星站定,干脆告诉二毛说:「我昨晚从家里跑出来,一直跑
了很久,跑到这里来。现在要回大山脚去找祖父祖母,以后再也不到爸妈的身边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爸妈都是坏人,我讨厌他们,我要回到祖父母的身边去。」

「祖父祖母不会打你吗?」
「祖父祖母都爱我的,他们不会打我。我回去他们还会很高兴呢。」
「那么爸妈不会到那边去捉你回来吗?」二毛对这事感到有趣,便不停地发问。
「不会的,爸妈已经说过:就是祖父祖母死在家里烂了,臭了,他们也不回到那边去的,嗳呀!爸爸和祖父打架骂架的时候真可怕呀。」
「你爸爸真敢骂你祖父吗?」 二毛也许认为这是世界上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何止骂呢,」秋星睁大了眼睛,捏着小小的拳头,用少林拳的姿势,向前捶去又喊道:「 打!」
二毛也张大了眼睛,很紧张地,像正在欣赏着电影戏上的打斗镜头。
秋星见二毛听得有趣,更是滔滔不绝地叙说着。
「爸爸骂祖父老不死,又骂了很多臭话,他说祖父祖母虐待妈妈?其实爸爸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他不知道祖父祖母并没有虐待妈妈,是妈妈乱说的。」
二毛只是静静地听着。
「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就悉悉索索的乱讲一场,说祖父祖母叫她养猪洗猪栏
,煮饭扫地,又骂她不给她吃饭。其实这都是骗人的,妈妈真不羞耻,叫人不说谎话
自己又要说谎话。我告诉爸爸,爸爸不相信还要鞭我,所以我讨厌他们,我就去告诉祖父。
祖父很生气,去骂爸爸,两人就打起架来…… 」
「来,我们到树下去。 」这时阳光射得二毛睁不开眼睛,便拉着秋星到树下去坐下来。
「祖父年纪老,没有力,被爸爸一拳打倒在地上,还用脚去踢!」秋星神出脚去
,比着踢足球的姿势。
「后来呢?」
「后来邻居的人都围过来把祖父扶起,送到医院,他们骂爸爸,爸爸很生气就搬家,我和弟弟本不肯去,爸爸用麻袋把我装进去,只留一个头在外面。」秋星说着头顶一缩。
「嬉嬉,好玩,」二毛喷出笑声。
「唉,还说好玩呢,」秋星白着眼睛埋怨二毛。
「后来你们搬到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那边叫什么地方,我只知道那是外婆的家。」
「你怎样跑出来呢?」
「昨晚上爸叫我去买烟,我便拼命跑, ]秋星捏着拳头,做着赛跑的姿势,[ 又跑又停,停了又跑,就跑到前面的草丛里去躲着。」
「野!」二毛帮他喘了一口气。
「二毛哥,你说你爱祖父还是爱爸爸?」秋星两手托着下巴反问二毛。
「我没有祖父,但我也不爱爸爸。」
「为什么?」
「因为我爸爸也是个坏人,他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他呢?」
「你爸爸不打祖父,怎么能说他是坏人呢?」
「我爸爸虽然不打祖父,但他打妈妈,比你爸爸还要凶呢?」
「真的?」秋星也许认为爸爸打妈妈,那是不可能的事。
「谁骗你,」二毛说,「爸爸打妈妈,最爱拉着她的头发,把头压在地上敲着敲着。」他还做着手势。

秋星吐出他的小舌头。
「你妈妈没有反抗吗?」
「反抗?连顶嘴都不敢!」二毛再补充一句,「 只是哭!」
「那么你妈妈现在一定很瘦的。」秋星很同情地说。「我可以去看看她吗?我叫
伯母,你说是吗?」
「不,妈妈已经在去年跑了。」二毛很失望地说。
「跑了?跑到哪儿去呀? ]
「我怎知道,」二毛张着口,呆呆地望着远方,像在回想着什么似的,好久才说

「妈妈是最爱我的,我将来一定要找回她,秋星,你说我妈妈会不会……哇…」
他忽然哇的一声,抱头痛哭起来,带着含含糊糊的声音,咿咿呜呜地,好像是说有人告诉他,妈妈已经跳水自杀了。
「嗳呀!不好了!]秋星忽然跳起来大声叫道,「野狗偷吃糕了!」
二毛猛然回过头去,只见两个竹篮斜倒在地上,几只野狗正在疯狂地抢着里边的
糕。
「哇!哇!…… 」二毛不顾一切,仗着歇斯底里哭声,向着狗群中扑去,准备与野狗拼死命。然而,他抢回在手里的,却是两个空篮子。他呆望着提在手里的两个空篮,已经呜咽不能成声。
听得较清楚的,却是秋星的哭声了。
…………………
黄昏,当二毛的满脸横肉的父亲,拿着一条藤鞭到处去找二毛时,村中有人说:
今天早晨十点左右,看见二毛和另一个孩子,在村外的大马路边站着。
…………………

Sunday, October 25, 2009

北海德教会紫威阁思亲堂祭祖


主祭黄龙河,陪祭杨坤水等进行祭祖献礼仪式


左起:张振来,陈远藩,陈子意进行祭祖献礼仪式



思亲堂承嗣子孙热烈参与祭祖仪式




思亲堂祭祖仪式进行前的热闹场面



思亲堂祭祖仪式堂前布设





1969年思亲堂成立时首次祭祖仪式古装进行仪式


千秋俎豆,报德崇功
北海紫威阁思亲堂神主龛
祭祖仪式庄严隆重

林怀龙 2005年

神主龛奉先祖神位

北海德教会紫威阁设思亲堂神主龛,每年举行夏祭和冬祭两次拜祖仪式。仪式依照古代祭祀祖先的礼节与方式进行,庄严肃穆,十分隆重。

紫威阁思亲堂设有五个神主龛,计分为中龛,中龛左座,中龛右座,昭龛和穆龛。每一神龛,供奉阁友祖先神位,称为德座。将祖先灵位,供奉在德教会紫威阁思亲堂,涵有崇功报德的意义,每年由紫威阁董事筹备举办的祭祖庆典,承嗣人世代子孙,前来参与隆重的庆典仪式,显示千秋俎豆,孝思绵长。

发扬孝道维护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孝道,发扬孝道。德教以中华文化传统道德的价值观,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十项生活价值,作为宣德扬教的基础。其中孝道居首,是人人应该崇尚的美德。父母在日,尽心奉养;父母作古,祭祀
追思。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又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奉养父母,不必丰餐珍品,主要在于孝心。与其拜祭时摆设丰富祭品,不如当父母在生时,奉养以微薄的食物。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思亲堂祖先德座的承嗣人,竞相以丰盛的祭品来拜祭他们的祖先。其实,拜祭先祖,意义在于缅怀追思,祭品的丰盛或简单并不重要。

思亲堂神主龛历史

紫威阁创立于1960年,从北海红毛井路的木板屋,到甘光孟加里路的双层店屋,都未能充分推展阁务。迨至1968年迁入堂皇的现有阁宇之后,便开始积极推展阁务,其中一个主要项目便是筹备设立思亲堂神主龛。

早在该阁尚未迁入新阁宇之前,吕纯阳师尊便于丁未年(1967)四月十四日圣诞良辰,降鸾安顺德教会紫逢阁,乩题“北海德教会紫威阁思亲堂序”。以勖勉紫威阁设立思亲堂神主龛,供奉祖先德座,以便追本溯源,缅怀祖德。

吕圣在序文中提及“。。。夫思本亲仁,追源广义,崇功昭孝,报德明伦,其中声孚气求,源长流远,岂止伦德明报,孝功昭崇,义源广追,仁本思亲之道而已耶!。。。”

祭祖仪式庄严隆重

思亲堂神主龛经过一番筹备,并从新山恭请德教前辈陈文耀德长,以及其他前辈德长,前来指导成立盛典以及拜祭之仪式。1969年(岁次己酉年)12月28日,思亲堂神主龛正式成立,并举行同德祖先德座升龛晋主仪式。全体董事,古装司事,承嗣同德,热烈参与,庆典隆重,庄严肃穆。

拜祭仪式,有司仪唱礼,通引引导,各龛位有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各龛位前祭坛,衣冠齐整的礼生分立两旁,根据司仪所唱传递及接收祭品。

仪式开始时,首先是“盥洗”,通引引导各龛主祭者先后排列,到洗脸盆前洗脸,以使身心净洁,表示对祖先的崇敬。

由通引引导主祭者环绕祭场一週,回到神位前下跪,这时挤满整座礼堂(祭场)的承嗣子孙全体就地下跪,然后“行初献礼”:奉香,献列祖考妣红帖,焚红帖。接着奠酒(敬土地神),献酌,献茶。行三叩首礼,兴(全体恢复站立)。初献礼到此便算完成。

接着便“行亚献礼”。除“盥洗”一项之外,其他仪式重复,惟所奉上的祭品不同。这次奉献的是献粢盛(饭),献园蔬,献五牲。而“行三献礼”时则是献发粿,献寿方,献财帛,献祭文,读祭文,焚祭文。致嘏词。献芙留,彻馔。全体三叩首礼后便宣告礼成,承嗣子孙有带财帛者,可到场外空地特设之大火炉焚财帛。

先祖安宁子孙兴旺

思亲堂成立至今,三十多年来,每年在农历四月廿九日举行夏祭,十一月廿日举行冬季,都是依照相同的仪式进行。只是董事们的服装已从古装改为西装。

凡是有意将祖先神位供奉在紫威阁思亲堂神主龛者,必须先参加为该阁之永久阁友,入会费1百令吉,此后无须再交付任何费用。至于选定神主龛位,则须另交费。每座龛位收费不同,阁友可自由为其先人选择龛座位置。

阁友在为其先祖选择神主龛位之后,不能随意将其灵位引上神龛。升龛晋主,则规定在每年冬祭,即农历十一月廿日进行。该阁恭请德高望重的德教贤达,主持点主仪式,以求先祖安宁,子孙兴旺。

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华人讲华语在教育上的意义

华人讲华语在教育上的意义

林怀龙同学是槟城日间师训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也是槟城日间师训毕业教师会发起人之一,前后担任过大山脚侨光学校,北赖中华第三分校,武吉丁雅平民学校及北海光华学校校长。林同学对华文及华文教学法的潜研颇有心得。自一九七三年起,受邀兼任北马华文假期师训班华文教学法讲师。其所编著之《华文教学法讲义》几已成为全马各华文师训学院华文组学员人手一册的参考书。本文是林同学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一日受平民校友会邀请,于该会所主办的一项教育研讨会上所发表的演词,原文曾刊载于南洋商报、星槟日报。在林同学发表这篇演讲词时,马来西亚华人讲华语的风气还不兴盛。其演词的目的,在于鼓励人人讲华语,以期华语成为华族的母语,而利及接受华文教育的下一代。在30年后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在马来西亚的整个华族社会完全展现。

槟城日间师训毕业教师会主办第27届日师联谊会特刊
~~编者~~ 08-12-2007

(一) 中国语言的统一

中国自从公元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以后,便大力提倡推动统一中国语言,以期全中国各省各县的人民,能以共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打破语言的隔阂,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全民大团结,另一方面可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水准。但是中国文字虽然统一,而方言土音,种类繁多,要统一中国语言,非得要有一种发音清晰,容易为全民接受的国语不可。于是北京话便成为中国的国语,(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规定官场用语MANDARIN凭韵书及反切注音为准则,但未被普遍推行至全民)。公元一九一三年(即民国二年)中国教育部成立读书统一会,制成注音符号卅九个,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由教育部公布,一九二零年又增加一个符号,总共四十个,计声母廿四个,韵母十六个,专门用以标注统一的中国国语的标准读音,后来又增设国语罗马字,成为中国国语的第二种注音符号,与上述的注音符号相辅并行,为汉字以外一种国语音标文字,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中国大学院公布;字母即采用世界通行之罗马字。不论是第一式的注音符号,或是第二式的国语罗马字BPMF……都是用以标注中国国语语音的符号,中国语言,通过这些注音媒介,正式步上统一的道路。

(二) 华人,华语,北京话

目前我们称马来西亚的中华民族为华人,称华人统一的语言,普通话或中国国语为华语,华文便是华人书写的中国文字,我的讲题:华人讲华语,便是指马来西亚的华人讲中国国语。而不一定是指中国人讲北京话,在中国原有的字典词书上,并没有华人华语华族这些语汇,即使有也是另有涵义,例如华族这个词汇在辞书里的注释是“显贵的家族”或是“贵族的美称”而不是指华人,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华人讲的标准华语,中国人讲的标准中国国语和北京人讲标准北京话,是应该有所区别的。我要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在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有一些人认为华语就是北京话,要讲华语就得学北京人讲北京话,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要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讲标准的北京话那简直是太苛求,也没有那种必要,因为统一中国语言运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强求我们生吞活剥把具有地方性语法习惯及特别腔调的北京话完全模效过来才算标准。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则北京歌谣:
(甲) 小小子儿,不作活儿,人家偷牛,你拔角儿。
(乙)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从以上二则歌谣中“作活儿”,“媳妇儿”,“门墩儿”,以及每句最后一字卷舌韵(儿尾韵)都是北京人特有的语法习惯与腔调,在整个中国的标准中国语来说,并不鼓励养成这种念起来怪蹩扭,听起来怪肉麻的北京口语,而对我们马来西亚华人所讲所写的华语华文来说,更没有必要去强调这些了。我认为目前许多华人失去讲华语的信心,可能就是误会以为讲华语就是要讲标准的北京话。在提倡“华人讲华语”声中,这无疑的是一种阻碍。不过,马来西亚华人讲华语,也不能不求合乎中国语法及语音的标准。例如“我先吃”而不是“我吃先”,“你上那儿去”而尽可能不说“你去那里”,“刚才”不能说成福建口语的“头先”,“解决”不应说成广东话的“搞店”;此外如变声词语像“校长校对”,“教师教书”,“难民难堪”,“闻人新闻”……等是应尽可能分辨正确读音的。

(三) 华语应成为华人母语

自从中国提倡统一中国人的语言,推动讲国语的风气吹起,马来西亚(前为马来亚)的华人(前称华侨)便开始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讲华语(前亦称国语,独立后国语指巫语,中国国语改称华语),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初期由于能操华语者为数有限,且带乡音,故在推行方面实有困难。到目前来说,如果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要积极推动讲华语以统一本邦华人的语言,使华语成为本邦华人的母语,应该不是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应该了解到保存着传统的家乡方言,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上并无多大意义,在教育上却有坏处,不过本邦华人讲华语的情形到底还未达到普遍,因为会讲华语的华人虽然多,但是并未养成讲华语的习惯。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尚未了解到华人讲华语的意义。有些懂得讲华语的华人见面时用英语来交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讲英语比较光荣,或是为了掌握练习讲英语的机会,前者大大要不得,后者尚情有可原。有些人喜欢以方言来交谈,这可能是感到以方言交谈较亲切,或是认为以华语交谈词难达意。其实这完全是习惯问题,习惯了便词能达意,便有亲切感。要养成讲华语的习惯,我们每天必须尽量以华语与人交谈。老板与工人,顾客与店主,教师与家长,父母与子女……大家应该以华语交谈。我们各自采取主动,不必担心对方讲不通或听不懂。其实现在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华人,应该有九十巴仙以上是能听讲华语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华人多数土生土长,在本邦华校念书,只有极少数是在中国乡下受方言教育的。当然,这其中有一小部分因为某种原因而不把自己当华人,不曾听讲过华语的,我们不能勉强,这些人跟华人社会也不会有多大的关系,而且他们早把英语当作自己的母语了。这些人的子子孙孙看来也不像很有可能进入华校,因此讲华语对于他们的子女在教育上来说并无多大的意义,至于有意让子女进入华校受教育的华人家庭,养成讲华语的习惯,努力使华语成为母语,对他们的子女教育前途是有很大助益的。

(四) 讲华语在教育上的意义

如果华人不能养成讲华语的习惯,不能使华语成为华人的母语,而一直保持着传统性的家庭方言,一直使方言延续作为我们子孙后代的母语,到了入学时,他们没有听讲华语的基础,一旦进入学校听老师讲华语教读华文书,他们将感到生疏,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母语,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语言。在学习上,他们就如进入马来学校或是其他语文媒介的学校一样,一点也没有占优势。这对于一个必须学习多种语文的马来西亚华人子弟来说是一种多余的负担。而面对着听不懂华语的学生,教师讲解与学生理解一样困难,一样费力费时。学生不容易培养良好的语文基础。相反的,一个来自讲华语的家庭而习惯听讲华语的儿童,当他入学时,老师所讲的一切,他都听得懂。在诵读华文课文时,他能掌握正确的读音,又能理解所念出的文句。例如课文中的句子“运动的益处”,学生一念便知其意,因为他平日在家谈话中已惯用有关词汇,只是尚不懂其字形而已。如今老师一念,学生自然地把耳听“运动”这个声音与目视“运动”两字的字形交替配合,马上掌握了“运动”这词语的发音,字形,意义及其用法。套用教育术语,这便是“阅读准备”方面所占的优势,也是打好一种语文基础的先决条件。学习一种语文的过程,是先说话后读书,我们华人应该是先讲华语然后读华文,而不是读华文之后才讲华语。有一位家长抗议华校教师以华语与他初入学的孩子谈话。家长理直气壮地责问老师说:“我的孩子才进学校,还未读到书,怎么能讲华语呢?”显然这位家长并未察觉到他的孩子自从咿呀学语到进入学校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好好地被利用于阅读准备方面,而且还误会以为一定要念了华文书之后才能讲华语,真是太可惜了。
一个进入学校的华人子弟不能占到接受母语教育的优势,而不能打好华语华文的基础,便会影响到对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在对于其他语文的学习方面,也将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在马来文方面遇到一个生字,PENGALAMAN,翻查巫华字典,解释是“经验”,如果华文基础差,不认识“经验”两字,便得通过别的途径去认识这个生字的涵义,否则一目了然,省时省事。虽然有一些外国文字是不能直接被译为华文的,但打好了一种语文基础之后再来学习其他语文,总是会感到较为便利轻松的。我们身为家长的,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教育前途着想,在未入学时使他们培养听讲华语的基础,他们进入学校受教育时有了好的开始,当他们在学时,更要多多鼓励他们养成讲华语的习惯,使他们对于所读过的词汇有了复习而加强记忆的机会。

(结语)

华人讲华语,统一华人的语言,消除华人与华人之间在语言上的隔阂,进而促使华人团结,这是一般上的意义,在教育方面华人讲华语,能奠定母语教育的基础,为子孙后代的教育拓展光明的前途。而华人讲华语,养成习惯。使华语成为华族的母语并非困难不易做到的事,我们在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时,应该不要忽略了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子子孙孙能真正受到母语教育的实惠,那么,大家讲华语,让我们互相勉励吧。

汕头大学对林怀龙作品的评述

中国汕头大学
海外潮人文学研究中心出版
近现代海外潮人文学
第三篇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潮人文学

林华(林怀龙)作品的评述

林华,原名林怀龙,193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广东普宁。在20世纪60年代曾用林华、马龙、虹影等笔名,著有短篇小说集《不再倔强的人》、《悲喜之间》(与蔡文超等合作)、《记得当年年纪小》(与人合作);评论杂文;《华文教学法讲义》。在这些创作中,林华主要是以现实主义的视觉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借文学作品传达自己的主观情绪、理想和意图,体现中国传统的“诗言志”文学思想。他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以其敏感细腻的文学感受,淡泊明志的创作心境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抹上浓重的马来西亚当地色彩,作品中融入了高涨的时代呼声。他的文字清新隽永,感情真挚热烈,视野开阔,因而成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
进入了21世纪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林华,将更多关注的目光和精力投入到爱的教育、儿童和青年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时政、社会事务中,他继续拿起笔,关心国家和社会,将自己的思绪形诸笔墨为诸多杂文评论和哲理言谈。林华的视野开阔,见解犀利而独到,他写作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内容大致分为“生活言谈”、“时事言谈”和“教育言谈”三类。
“生活言谈”类的文稿主要是透过值得公众注意到生活现象和社会事件进行哲理性的追问,以启发读者理性和智性的思考。有从形而上的诗性探索为切入点谈人生心境的,如:《观彼顾此说人生》、《佛教靠我》、《一失足成千古恨》、《机遇与人生》、《谈心境与生活意念》、《人生与命运》等篇,宽容、豁达和平淡之感贯穿于这些文章,成为了林华“生活言谈”的主要基调。他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认为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掌握的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是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的。他提倡兼爱平等、和谐共处——他多次提到“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才算是理想而又有意义,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人生的内容因为各有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人生在世,首先必须建立本身的生活理念,要过平淡的生活,或是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人生二字写起来简单,但经历起来则千变万化”。林华鼓励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淡泊平静的心态,他说:“过于强调物质而忽略精神生活的今日社会,人类生活必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强烈竞争。患得患失,战战兢兢,使得一个人终日以诚惶诚恐的心态过日子。久而久之,人的精神便趋向紧张而毫无宽松的感觉。”此外,林华针对一些青年的不良行为发表评论,对青年的发展施以更多的关注,如《谈年轻人的工作态度》、《青年人的志向与计划》、《青少年热心崇拜偶像》等篇中,告诫青年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并且勉于事而慎于言,孜孜向前,只有不断努力靠近目标才能有所作为。虽遥居海外,林华对于祖籍国仍有着深厚的亲情,他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呼吁华人团结,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团结。同样谈得较多的是关于个人的修养问题,林华期望人与人之间能够融洽相处,相互督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他遵从孝、敬、礼、义、爱的儒家思想,推崇理性的生活方式,告诫人们诚信、宽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林华非常关注民主动态,他肯定了社会给予文人的自由言论空间的制度,同时也指出“珍惜自由言论的权利”应该成为文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从上述言论中可以看出林华崇善的品格,他相信温顺的力量,追求亲善、和谐氛围,也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效率,改善生活,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林华对教育问题事事关心,他不仅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更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殚精竭虑地投入关注。在他的言论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关及教育问题,涵盖了教学活动和教育制度的方方面面:从宏观上呼吁社会关注教育以及期待国家完善教育制度,到细节上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系统的意见和建议。林华首先倡导平等开明的教育制度,鼓励政府废除大学固打制,扩大土著学生的学习名额。林华认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各族人民应该同舟共济,理智良知超越种族情绪的迹象”。在马来西亚,由于华人人口总数居其第二,因此为了有利各族人民的沟通和交流,林华提倡在普及华语的同时发展华语教育,这样才能完成华人与各族的和谐共处,密切往来。在多篇文章中,他谈到,“不论何种族,除了学习自己的母语母文之外,多学习其他语文,是绝对正确,对将来的前途发展,是绝对有利的……各族之间互相学习,使更进一步互相认识各别的文化,更进一步促进各族之间的亲善团结,肯定是有万利而无一弊的”。林华从马来西亚的国情以及世界大团结的趋势出发,强调了要“热爱华文,学习华文”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文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语文,华文则可以成为我国人民的经济语文。”他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并提出希望: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为孩子走向未来美好的前途护航。他鼓励家长与学校进行定期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以及学习情况。此外,还非常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应该具备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专业化的教学技能,能敬业乐业、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他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指出了教育制度、教学实践中有待改善的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停留在批评谴责的层面,而是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中学生纪律问题与教育制度》、《母语教师专职化》、《教育与治安问题》、《作文的教与学》、《缩短中学课程》等篇目中,他根据马来西亚的不良教学现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坚持认为帮助学生开导思路,启导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融会贯通的敏捷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乐观、友善的生活态度,是理想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
历史是一种符号,标识着时代的痕迹,承载着后人给予的无限阐释,而当其被怀念和记忆的时候,需要的是严肃认真的思考。林华对时事历史非常关注,在“时事言谈”中,他持以热忱于历史进程中国家的民主和谐发展,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人性化。值得一提的是,林华对时事政治的介入,始终以“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为前提,坚持理性的知识分子的立场,秉承着高度的理智,保持从容,主张冷静交流和明智裁决。从强调遵从政团纪律到倡导宗教自由,从呼吁国家安定、经济稳定到献策公务员制度的改革,都充分体现出他对于马来西亚的炽热真诚。
应该注意到的是,林华在这个时期的评论及人生言谈中没有了他在上个世纪文字中的沧桑和苦难,没有了郁积的满腹辛酸,也没有了一种飞絮浮萍的漂泊感和陌生感,更没有口诛笔伐的尖锐,他并不是把文字当作精神寄托或者灵魂的避难所,相反,这些文字字字珠玑,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了温馨而安谧的人文关怀,彰显出崭新的时代精神,饱含了对于社会的美好理想和对于真理、正义的热情歌颂。从这些平和而真挚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当今马来西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地居民和华裔后代融为一体的团结和睦、人们平定而有序的生活节奏和欣欣向荣的精神文明,林华对于马来西亚各方面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充满了自豪之情,同时,他深情的眷恋着中华民族,仍不忘对祖籍国的发展以及血浓于水的祖籍国人民的生活抱以诚挚的关注。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激励教师勤树人

重视教育施良策 激励教师勤树人

2001/12/06 南洋商报 ■林怀龙

政府采取多项特别奖励办法,如在学校及教育局,增设升级职位,给予教师更多的升职机会……

人不论从事任何行业均有不同的表现。商人当中,有者惨淡经营,有者业绩平平,有者营运得法,管理有方,业绩优异,甚至飞黄腾达。为人办事者,有者糊涂懒散,有者得过且过,有者智慧加勤勉,表现杰出,连年升级。

力求建树好老师

从事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的神圣教育工作者,既有一小撮人在教学工作上敷衍塞责,误人子弟;也有少数照章行事的教书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为数最多的,应该是认真尽责,力求建树,受人敬爱的好老师。

我国教育部,过去将教师与其他公务人员一视同仁;升级制度,年功加俸,以及其他福利措施,均无多大差别。只要工作顺畅,不犯错误,行为没有违反公务员的纪律规则,到了适当时候,其上司便推荐加薪或升级,无甚特别奖励。

至到90年代初期,舆论界经常非议政府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嘉奖激励,乃至教育工作不受垂青,枉称神圣,却无实惠,精神物质,两相匮乏,如何引起人们对于神圣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兴趣。

有鉴于此,政府采取多项特别奖励办法,如在学校及教育局,增设升级职位,给予教师更多的升职机会;为教师分设普通加薪,特别(二级)加薪,以及跳级(三级)加薪。

加薪奖励设奖项

教育部也为教师设立了专科教师,以挑选出对各科教学有专长技术的老师 ,并给予适当的加薪奖励。除了以上所述,教育部还为教师们设立了杰出教师奖。

虽然杰出教师奖,对于一位小学教师来说,每月只是加薪50至80零吉,但能够获得这项荣誉,等于在教育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受到肯定。因为杰出教师奖,毕竟比其他奖励项目更难获得。

根据教育部总督学拿督阿都拉欣近日所公布的数字,教育部自从1993年设立杰出教师奖以来,全国只有1千318名中小学教师获得这项荣誉。

由此可见,杰出教师奖,名额非常有限,得来确是不易。可能是教育部发现杰出教师奖的名额太少,难以应付对适当教师所应施予的奖励,所以决定增加名额。

目前在全国的26万3千名教师当中,已有了2千600名教师获得杰出教师奖,但这只是教师总人数的1%。

我们当然不能同意在100名教师当中只有1名是杰出的。我们相信政府必定能采取各种有效的奖励措施,逐步落实,以使所有认真教学的老师们,都能得到认同及获得应有的奖励。

正如拿督阿都拉欣所表示,教育部仅批准2千600项杰出教师奖,并不意味着政府吝啬,他说只要教师能证明本身是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增设有关奖项不会成为问题。

由此可见教育部重视教育工作者,时时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身为教师,更应该敬业乐业,尽力做好份内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最有意义的贡献。

谈年青人的工作态度

谈年青人的工作态度 。马龙。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工商各业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对人力的需求殷切,失业率降低,即使工作能力不高,甚至懒散怠慢者,也都不难找到工作。这种情况,往往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效率表现。

我国是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不论在制造业或服务业的领域,都需要起用大量的人材,包括蓝领或白领,因此造成了处处有“工找人”的情况出现,使到受薪阶级身价提高。有者甚至因此而表现得态度傲慢,认为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东家不打打西家,谁能奈我何。加上我国劳工法律,偏袒于职工,对于因工作表现欠佳而遭资方辞退者,工业法庭所作出的判决,往往都是要雇主作出很大数目的赔赏,使到老板们更加穷于应付。对于不合作,工作效率差劣者,也不能随便辞退。这种情况,已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职员的工作态度。

其实工作态度懒散不积极,不论是对人对己,都不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年青人来说,更是损害自己,坏了前途。

年青人资格有余,经验不足,在在需要努力进取,多多学习,才能不断拓展知识范围,累积各方面的经验。在累积增广了经验知识之后,便等于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当时机到来时,便会受到赏识而升级增薪,即使是离开岗位,另谋高职于其他机构,也会多得贵人提携扶持,可谓无往而不利,受惠的终归是自己。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此充满工作机会的时刻,认为自己应该多占便宜,处处偷工减料,时时就逸避劳,不事进取,不作积极贡献,甚至讥笑挖苦别人,以为别人是傻瓜,自己最为聪明。那么,此君必定长久依然故我,知识经验毫无进展。这种情形,同事看在眼中,老板心知肚明。即使一时不便炒你鱿鱼,也会伺机行动。最低限度,升级加薪的机会,绝对不会轮到你。这种人一旦离开职位,想要另谋高就,已是所向无门。因为过去的同事,如今已是其他机构的当权人物,他们对你往日的工作态度,留下深刻印象,避之忧恐不及,那有可能再来聘请你呢?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小小,而我们周遭的眼睛又偏偏是那么多,那么雪亮。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形象态度,完全被摄入他人眼中,毫无躲藏的余地。一旦坏了象形,要再从头来过,已是不容易。

因此,年青人应该记取:投机取巧,懒惰自私,自认聪明,到头来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15-04-2001 光明言论

Friday, October 9, 2009

志强畅游槟城升旗山


上下槟城升旗山的缆车,在四分之一路程时互相闪避


志强畅游槟城升旗山 。林华。

志强畅游了槟城的旧关仔角,蛇庙,极乐寺和峇都丁宜海滨之后,父亲的生意洽商和应酬也已经告一段落。在晚餐时,父亲对志强说:这几天够忙碌,天气又闷热,在回吉隆坡之前,最好上避暑胜地升旗山去住一晚。志强听了非常高兴,拍手赞成。父亲又说:我这几天忙着生意上的事,不能亲自陪你去玩,要麻烦舅父和表哥表姐带你畅游各处名胜。明天,我们招待他们一家上山度假,算是回报他们这几天来对你的热忱招待与照顾。

志强的父亲,随即以手提电话,拨通升旗山上唯一的酒店BELLEVUE HOTEL预定了3间客房,再拨电话邀请舅舅他们一家四口,明天一同上山度假。

第2天早餐过后,我们便收拾行李,父亲办完城市海湾酒店退房手续之后,便在酒店大堂等待舅父的车子到来接我们。

不多久,舅父他们的车子到了,舅母和表哥表姐跑下来帮我们搬行李。舅父的车子不大不小,父亲在前,与当司机的舅父同座;我们四个人挤在后座。舅母说,路途不远,挤一挤没问题。平日忙于家务的舅母,今天能够忙里偷闲,陪我们一起上山度假,也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

车子行驶了约20分钟,便抵达阿依淡升旗山下的缆车站。我们搬下行李,舅父去泊车,父亲去排队购买缆车票。看顾缆车站的值班人员,见我们行李多,豁免我们排队的麻烦,允许我们先从旁门进入候车室,等待父亲购票后列队上缆车。

舅父说:槟城升旗山的缆车,工程浩大,世界少有。这项工程建设于1923年,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控制缆车的机器和电缆,虽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照顾维修,但是经常发生故障,虽然没有造成危险,但却引起诸多不便。

我们上了看起来倾斜的缆车,车内坐位却平正,但座位不多,坐的人少,站的人多。万一有人忍不住偷偷放个屁,车内的人便得忍住呼吸。

缆车开动之后,粗大的钢缆,拉着沉重的车厢缓缓上升。车道两旁有石壁,石壁上有梯级。表哥说:山上人家,多是帮助富翁看顾别墅的穷苦人家,他们一有时间便在别墅附近的空地种花种菜,收成之后,挑着产品走石级下山去贩卖,多得收入,少花车费。

缆车行了10分钟左右,便到达双轨分叉又复合的轨道。原来下半段路程的上下两个缆车厢,在这里互相闪避,擦身而过。两个车厢内的人,互相摇手招呼。原来小小车厢,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彼此有缘在这里相会,大家都珍惜这半山相遇的机缘。

在半山换车厢之后,再向上进发,半途照样有两车相避的情景。全程大约费时40分钟,便到达山顶车站。

缆车抵达山顶,周身顿觉一阵舒适清凉,空气清新,令人精神振作。步出车厢,鱼贯走到绕山小路的起点。有些人登上可载数名游客的小汽车,慢行驶向迂回曲折的山径而去。我们一行六人,提着行李,步行绕过一座小山峰,经过迷你型的警察局及邮政局,以及一些摆卖纪念品的小摊阁,便到达BELLEVUE旗山酒店。酒店前有一座小规模的飞禽公园,一眼望去,可见里边飞禽不多,可是他们吱喳周啾的啼叫声,却是给静寂的山颠平添生气。

办完手续,入住酒店。客房简单布设,没有冷气设备,但气温不高,大约24-25 摄氏度。志强心想,难怪爸爸选择到这里来避暑度假。

黄昏,他们走出酒店,沿着弯弯曲曲的柏油山径寻幽探胜。到处是高耸的树木,疏疏落落的别墅洋房,洋房周围鲜艳茂盛的奇花异卉,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下给。山上的柏油小径,可谓四通八达,可是我们只沿着最高的一段直路步行,如进入支路左道,也不敢行走太远便倒回头,因怕迷路惹麻烦。古人名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本便是形容山野间四通八达的小路情景。

晚间,他们在酒店餐厅吃火锅围炉。他们特别要求餐厅侍应生将火锅摆在庭院露天的草地上。这样可以一方面进餐,一方面欣赏升旗山上美丽的夜景。

舅父乘着晚餐之便,向我们讲述升旗山的历史。原来英国人来特于1876年登陆槟城,将槟城列为英国的殖民地,并开发为通商口岸。当时航海技术还不是很发达,为使从欧洲及其他各地来的商船容易辨认目标,便在槟城最高的山上升起英国旗作为标志。这便是升旗山命名的由来。后来,到槟城或马来半岛做生意及开发树胶园的英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嫌这里的天气太热,便开避道路,上升旗山盖别墅,来做为他们避暑度假的地方。后来又建设缆车,使大家都能上山游玩。我国独立以后,这些英国人的别墅,由州政府公共工程部管理,各级议员或政府公务员可以租用,每间别墅每日租金只收10多令吉,非常廉宜。

吃过火锅,又听完舅父的讲述,志强和舅母及表哥表姐,跑到庭院边沿的围栏处,向下眺望槟城夜景,只见灯光闪烁,五彩缤纷;好像千颗万颗夜明珠,在一片银光灿烂的大海中闪耀;而流动的车辆灯光,又如川梭不息的营火虫,在忙碌的飞行,真是美丽得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晚,志强怀着美丽的槟城夜景入梦乡。第2天,他们个个心情开朗,精神饱满,在凉风习习的吹拂中,在和煦清朗的照耀之下,带着满足与欣喜的心情下山。



――――――――――――――――――――
图片说明:上下槟城升旗山的缆车,在四分之一路程时互相闪避

志强畅游槟城峇都丁宜海滨

志强畅游槟城峇都丁宜海滨
。林华。

槟城的峇都丁宜海滨,是在槟岛的西北角。志强和表哥表姐,一同乘着舅父所驾驶的汽车,出了槟城市区之后,便沿着海滨道路,向西北行驶进发。

最初一段道路十分宽阔,看来是刚刚修筑完成,一些路段的修路工具还没有被移走。道路左右两旁,有许多高楼大厦。其中多数是高级公寓,也有商业大楼,购物中心,酒店餐厅等等。舅舅说:“这地带以前并没有这末热闹,最近十年来建筑业发达,许多地段都盖起高楼大厦,人口突然增加,路上车辆多,交通也显得非常拥挤了。”舅舅接着又说:“由于槟城这个小岛,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各族人民亲善和谐;同时又是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和东方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民风醇厚,文化多彩多姿的槟城,不但成为各族人民所乐意居住的地方,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所以槟城岛上,固定的居民和流动人口,都在不断地增加中。”

车子大约行走了5-6公里之后,公路逐渐弯曲狭窄,好象龙蛇扭腰一般蜿蜒曲折。幸亏舅舅的驾驶技术高明,轮盘左右旋转,总是得心应手,纯熟老练。大家坐在车中,虽然略有左右倾斜,但是依然气定神宁,毫无晕眩的感觉。车窗外的碧水蓝天,尽入眼帘;碧波上风帆点点,蓝天里白云丝丝,细浪浣沙,飞鸟翱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车子越行越远,出现在右边海滨的景色,越来越是优美宜人。志强看到一连经过了好几座的海滨酒店。表哥告诉志雄:“这些都是四星级以上的国际豪华酒店。其中有香格里拉酒店,金沙酒店,假日酒店,御苑酒店,还有松涛,海湾,珍珠酒店等等,都是气派豪华,设备齐全,静洁幽雅,令人置身其间,有如处于皇宫仙境一般的舒适开怀。”

他们几乎在每一间酒店都有停车进入观光,虽然是走马看花,但却见到处处都有美不胜收的景色。由于这里的酒店都是国际大集团所经营,每一间酒店都有其引人入胜的景致。不论是自然景色的协调,或者是人工装饰的设计,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手法。

志强跟随着舅父与表哥表姐,在御苑酒店的餐厅用午餐。这是自助式的自由餐,按人数计算餐费,食物种类繁多,有正餐前之开胃热汤,沙勒冷食,正餐则有牛肉,羊肉,鸡鸭鱼虾,饭,面,空心粉等等;甜品水果冰其淋等,则是正餐之后的辅助食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开始进餐之前,舅舅告诉他们,享用自由餐,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不慌不忙,少量取食,尝到美味时再加添,千万不要多拿,不要吃到饱。因为吃饱了,即使更美味的佳肴,也不能再吃了。原来这便是享用自由餐的秘诀。

这餐厅对着海滨,顾客可以一面用餐,一面观赏海滨景色。虽然是炎热天气,却有许多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只穿着游泳装,赤露身体,扑身或仰卧在沙滩上晒太阳。据说在他们的国家,这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天,难得见到这样骄艳温暖的阳光。相信这便是他们宁愿牺牲进午餐的时间,而去曝晒在阳光底下的原因吧!。

志强他们一伙人用过午餐之后,便信步走到外头去看看。酒店与沙滩之间,绿草如茵,草坪上有椰树遮荫。椰树的叶子,迎风飘荡,发出沙沙的声响。草坪与海水之间,隔着一道洁白宽阔又绵长的沙滩。马童拉着马儿,向游客招揽生意,一次骑马付款10令吉。有些家长,把孩子抱上马背,坐着拍照留念,好不开心!。

酒店在海滨设有水上俱乐部,出租游艇,降落伞和水上“士古特”(摩哆车),供游客作刺激性的游乐。这些情景,便是热带海滨的特别请调,也是几乎每一间海滨酒店都备有的设施。

听说这些酒店,到了夜晚情调更加美好。不但处处张灯结彩,并且笙歌舞蹈,魔术杂技,舞龙舞狮等等,各酒店竞相展示马来西亚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可惜的是志强并没有机会观赏到这些海滨的夜景和艺术表演。

他们在黄昏时分,当西边的太阳依然呈现一片炎热的金光时,便离开海滨,驱车回返市区的酒店。

志强平日常听老师说起,槟城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文化多彩多姿,是我国马来西亚,最具昧力的旅游胜地。这次跟随父亲到槟城,在舅舅与表哥表姐们陪同之下畅游槟岛之后,印象美好深刻,发现果然名不虚传,证实老师的话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志强畅游槟城极乐寺

志强畅游槟城极乐寺 。林华。

槟城寺庙众多,其中极乐寺最为雄伟壮丽,并且最富有中国寺庙的特色。极乐寺不但范围广阔,建筑宏伟,并且富有文化艺术的气势。

那天,志强随着舅舅和表哥表姐,游览槟城郊外的蛇庙之后,便驱车回到市区近郊的阿依淡市镇用午餐。阿依淡便是远近知名的极乐寺所在地。这里有许多槟城著名的小食,其中有槟城福建虾面,咖哩面,叻沙,香炸卤肉等等。志强他们一行人,就在布满小食摊格的咖啡店,一面品尝香喷喷的小食,一面谈着极乐寺的历史与文化艺术特色。

舅舅告诉志强:槟城寺庙众多,其中极乐寺最为雄伟壮丽,并且最富有中国寺庙的特色。极乐寺不但范围广阔,建筑宏伟,并且富有文化艺术的气势。其中画栋雕梁,诗词对联,书法绘画,木雕石刻等等,多是出自中国或海外巨匠名家的功夫手笔;其中有皇帝公侯的墨迹,也有达官绅士的作品,真是集天下名家艺术于一隅。

午餐过后,志强跟着舅舅与表哥表姐,驱车到半山的停车场停泊之后,便进入极乐寺观光。他们最先经过万佛宝塔的前面。这座宝塔,里面供奉着1千多尊的佛象,所以称为万佛宝塔。经过宝塔底下,再沿着走廊拾级走向极乐寺的旧建筑物,看见许多妙联佳句,也有劝善格言或诗章,配以雄浑壮丽的书法及木雕石刻,布满了建筑物周围的石壁,石柱,门楹等处,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

舅舅告诉志强和表哥表姐,槟城的极乐寺,是在中国清朝,光绪皇帝时代的公元1891年开始建设,距离现在已经有112年的历史。

舅舅又说:根据历史的记载,槟城是早期华人从中国南来,最喜欢居住的地方之一。古时候的槟城,也称为槟榔屿,是一个还没有开发的小岛,岛上只有几处小小的渔村。初期华人到这里,除了从事农牧业之外,也随着英国殖民地政府的统治开发,建立起通商口岸,而与各国商人来往做生意。由于华人机智勤敏,刻苦耐劳,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高度成就。其中有些成为富商巨贾,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而兼善天下”,于是从中国引进文化宗教,以充实当时华族侨民的精神生活。

公元1889年,中国福建省有一位高僧,法号妙莲禅师,受到槟城华族侨民领袖的邀请,到槟城来游历视察。他发现这个美丽的小岛,山明水秀,气象不凡,是建立寺庙,宣扬佛教的好地方。所以便和其他高僧商议,得到大家的同意,将平日善信施舍而保存下来的衣钵钱款,在清静山麓,买地建庙,称为极乐寺。极乐寺周围的山,因为山的形状象白鹤,所以称为白鹤山。这便是槟城阿依淡白鹤山极乐寺兴建的开始。

一百多年来,槟城极乐寺历届住持禅师,佛法高深,主持有方,得到各方善信支持,香火鼎盛,每日前来进香,或到来游览观光的善信游客,多如过江之鲫。在全东南亚各地热心善信,不断捐助缘金,扩展修建之下,槟城极乐寺范围逐渐扩展,并增加了许多雄伟的建筑物。早期建筑的万佛宝塔,和近期落成的观音圣象,是极乐寺最宏伟,最突出的建设。现在,极乐寺不但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同时也是槟城,甚至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国家赚取了不少的外汇。

他们走走站站,一面观赏泥塑石雕的名家诗词书法,一面听舅舅的鉴赏分析;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大雄宝殿。前殿四大金刚威严雄伟的塑像,手执大刀,宝剑或琵琶,正襟危坐,令人敬畏三分。正殿是供奉观音菩萨和其他副神的圣殿。

志强喜爱华文书法,也喜欢欣赏诗词对联,他认为这些都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精华。所以当表姐在大雄宝殿之前焚香膜拜,默默祷告时,他便取出小小记事部与原子笔,跑去抄录下一些对联。其中如:

佛法本无边,十万户烟火楼台,共仰灵光普照。
俗尘浑不染,数百里青山碧海,都从宝座回环。

思广大,诵慈悲,紫竹林中常观自在。
救灾厄,离苦难,红莲池上果现如来。

对联和劝善诗词的内容,都是教人领悟人生真义,不要为钱财势力所引诱,而作出违背良心危害他人的事。应该早日醒悟,发慈悲心,救苦救难,以求身心舒畅,安度宁静生活。志强从小看到父母上寺庙求神拜佛,但本身并未曾正式归依佛教。他知道所有宗教都是劝人弃恶从良,多行善事;就如极乐寺中所有诗词对联所给予人们的启示一样。假如人人都能接受宗教的启导,做个善良的人,这个世界便成了和平美丽的世界!

从大雄宝殿左旁,根据箭头指示,再向上行走,便到达登上鹤山观音圣象的缆车站。缆车只有一个车厢,可容纳10名搭客,只需约5分钟时间,便可抵达鹤山观音圣象所在地。圣象慈祥,竖立于宏伟全新的建筑物之上。对着山下槟城市郊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护佑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他们只在圣象前面瞻仰数分钟,拍了照片,便乘搭缆车回到旧寺庙。

走进寺庙的人,总会受到鼓罄凡音的启示,以及香火烛光的熏染,而心归仁慈,立意行善。将近走完极乐寺的志强,便有这样的感觉。他站立在万善箱前,从袋子里取出一张5令吉的钞票,折成小方形,轻轻塞入万善箱,心中便感觉到无比的快慰与舒适。

他们在售卖佛象及其他纪念品的摊格前面徘徊观赏,花去了好多时间,最后买了一些小小的三宝神象,准备回到吉隆坡时,送给同学朋友。当夕阳金光洒向白鹤山巅时,他们便拖着疲劳的脚步,离开了极乐寺。

志强游槟城蛇庙

志强游槟城蛇庙 。林华。

从槟城市区家乘坐汽车向南行,大约15公里的路程,需要花上20分钟的时间,便可到达槟城旅游胜地之一的蛇庙,蛇庙又称清水岩,是一间古老的神庙。

神庙里供奉着清水祖师,相传祖师的金身及香火,来自中国福建省安溪县,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

志强跟随爸爸到槟城的第2天,因为爸爸有生意上的应酬,便由居住在槟城的舅父,到酒店来带他出去游玩。舅父和表姐表哥,一早便到达酒店。当他们在酒店用早餐时,舅父说是要带志强去参观蛇庙,表哥便先把蛇庙的地点和历史大略告诉他。

用过早餐,他门一行4人便开车上路。首先,在槟城市区的一段路程,交通十分拥挤。表姐告诉志强:由于槟城山明水秀,风光明媚,又有许多富有历史性的名胜古迹,是一处相当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所以每次到了学校假期,马来半岛内地,甚至新加坡的游客,都纷纷带着子女家人,驱车到这号称东方花园的槟城来观光游玩;再加上从世界各地闻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便使槟城这美丽的小岛,特别是岛上的市区,显得车水马龙,人潮拥挤。

舅父是老槟城,他驾车技术高明,路途熟悉,不多久,便已离开市区,驱弛在笔直的滨海大道上。大道的左边是海滨,海水拨弄着沙滩,溅起雪白的浪花;右边首先是布满一座座高楼大厦的住宅区,接着是工厂林立的工业区。这些土地被充分的利用,却又显示出妥善的规划,使人看了,心中产生舒服的感觉,也兴起无限的赞赏。

在表兄表姐的指指说说间,舅父的车子已在古庙前停下。泊好车子,他们便拾级走上神庙的正门。只见两旁摆卖的小贩正在向游客招徕生意。小贩之间,有卖香烛的,有卖纪念品的,也有卖纸扇和鸭嘴帽的。这些摊格之中,最吸引游客注意的是在米上写字的“米艺之家”毫芒书法家,这可以说是此处独有的民间艺术。年纪轻轻的少女,可以用很精细的笔划,在小小的白米上题诗写字,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只是观赏的人多,购买题字米粒做为纪念品的人则不多。

志强看到一位计程车司机,用不很流利的英语,向一位外国游客,讲解蛇庙里的各种布设。原来外国人喜欢单身出外旅游,他们如果为了要省钱,而没有雇佣专业导游员当向导,便只好由计程车司机滥竽充数。但是由于司机长久累积经验,熟能生巧,大体上都能满足一些普通游客的需求。

走入蛇庙正殿,只见神台上清水祖师的金身端坐其中,两旁是其他神明的金身圣象,桌上香炉香火鼎盛。香炉旁有特为蛇群而备的灌木架子,青蛇盘旋其上,露出三角型的蛇头,呈冬眠状态。前来膜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而进出参观的游客则穿梭其间,有如过江之鲫。

进入正殿之后向右转,便进入专供游客摄影留念而备的蛇厅,厅中设有灌木盆景,灌木上盘曲着青蛇多条,或大或小,都是驯良静伏;尽管游客抚摸,甚至抱起摄影,都是服服贴贴,任由摆布。难怪到这里来参观的游客,都会啧啧称奇。

向着蛇庙后方走去,是亭台楼阁,花园蛇池。所谓蛇池,是一处四边围墙,中间种满花木,清幽凉爽的小花园,专共蛇群前来静养休息的场所。据说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清水祖师圣诞千秋的日子,蛇庙左右及后面灌木林中的青蛇,便都涌入庙里向清水祖师进行朝拜,过后又再向四方八面悄悄消失。庙后蛇池,便成了众蛇群的宾馆。百多年来都是如此,这是传奇,却又是真实情景,不由你不信。只是近年来蛇庙前前后后,都已被开发,经建设了许多工厂和民房,蛇群的隐居场所,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时至今日,众蛇群已经来到走投无路,藏身无所的地步。它们的坎坷命运,就连清水祖师,也无法保佑了。

庙后另一座神龛,供奉观音佛祖。凡是到神庙来的善男信女,也顺便在此添油保运,祈求平安多福,所以香火旺盛。

志强他们走走看看,已经将近中午时分;炎热的天气,使到他们不想再作兜留。于是,他们在门外喝了椰子水之后,便上车开足冷气,向着回返槟城市区的道路驱驰而去。

志强畅游槟城旧关仔角


航行于槟城北海之间的渡轮


志强畅游槟城旧关仔角 。林华。

黄志强这次趁着学校假期,跟随做生意的爸爸,从吉隆坡来到槟城游玩,心情愉快又兴奋。

他们到达槟城的第二天,爸爸上午没事。他们在住宿的城市海湾酒店, 用过早餐之后,爸爸便带他到旧关仔角去游玩。

从酒店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走去,清洁的街道,虽然不算宽敞,但是设有人行道,迎着习习凉风,走起来不但不觉得辛苦,甚至还感觉到很舒服。

向左绕过一间看来已经十分古老的学校,围墙内清脆的钟声,吸引志强向大门望去,看到头戴白巾,身穿白袍的妮姑,朝向建设在学校中的教堂走去。爸爸告诉志强:这是一间由天主教会开办的女子中学,俗称妮姑庵学校。

志强问爸爸:“是不是在这里念书的,将来都要当妮姑?”

“不”,爸爸说:“英国人把天主教带到槟城,尽量宣扬教理,培养信奉天主的良民,使大家奉公守法,不要为非作歹。”爸爸稍微停了一下,又继续说:“教会通过妮姑或修士,开办学校,教育儿童和青少年,使他/她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但却没有要求这些学生,学成长大后成为尼姑或修士。”

“爸爸,这所妮姑庵学校,是否有招收男学生呢?”志强问。

“没有。”爸爸回答:“尼姑庵学校只收女生。刚才我们走来时,离酒店不远的右边,不是有一间圣芳济学校吗?那就是专收男生的教会学校。”

他们父子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海边。他们走在海边的长堤上。一眼望去,正是海阔天空,白云飞鸟;远处鱼舟游艇,穿梭交织,谱成动中带静的优美图画。原来这里便是闻名已久的旧关仔角海滨。

他们站在长堤边,在一座古老建筑物对面的纪念碑前,回头看看两座并立的新旧建筑物。听了爸爸的讲解,志强知道那座新的建筑物便是槟州大会堂,许多大型歌唱或舞蹈戏剧等艺术演出,都是在这里举行;至于那座古老的建筑物,是从前槟城市政局办公处;在英国殖民地时代,是乔治市(英国政府称槟城岛为威尔斯太子岛,称槟城的首府为乔治市)政府办公厅。目前是代表英国文化遗迹的古董建筑,成为游客参观摄影的槟城名胜景点之一。

志强跟随爸爸,越过马路,走在古建筑物前面大草场的边缘。爸爸说:“这片占地广阔,绿草如茵的大草厂,周围种植花树,是目前全槟城州内最大的草场之一,也是槟城人民早晨和黄昏,甚至夜晚,到来散步散心的好地方。许多由政府或民间主办的盛大集会,也都在这里举行。我国历任首相,都曾经在这里向成千上万的槟城民众演讲。”

他们走了不久,便来到草场的另一边。志强看到一座城堡,城堡上面置放着朝向大海的大炮。

志强问爸爸:“这些大炮是用来打战的吗?”

爸爸说:“这座城堡,也叫康华利堡,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当英国到东方来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在1786年占领槟城时,槟城这个小岛还是人烟稀少,到处荒芜,只有一些滨海的村落,居民靠捕鱼为生。英国政府委派官员法兰西斯莱特,前来治理槟城。莱特一方面开设海港,方便商船停泊,起卸货物做生意;一方面建设城堡,驻扎军队,设立炮台,防御海盗,也抵抗可能前来犯境的暹罗海军。城堡上设有灯塔,向海上船只传达讯号消息。

这里是槟城岛上的东北角,也是保护槟岛的关口,所以华人称它为“关仔角”。后来,槟城华人把距离这里约2公里的另一处海滨长堤,称为“新关仔角”,所以原本的“关仔角”,便自然而然的成为“旧关仔角了”。现在,旧关仔角这座古城堡,以及城堡上的大炮,已经成为需有其表的历史古迹,只能摆设供人参观,而没有实际的把关作用了。”

志强一面观赏美丽的风光景色,一面听爸爸讲述古城堡的历史。他内心领略到,在许多名胜地方,都有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值得我们去认识,了解与缅怀。

志强虽然对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关仔角,有着留恋与怀思的心情,但是太阳已升高,天气已炎热;况且爸爸约谈生意的时间已经接近,所以只好拿起照相机,选择角度,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便和爸爸坐上具有槟城特色的三轮车,回到酒店。

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黄保国博士有机农场动土礼


2。动土礼主持人拿督邓诗汉行政议员致词
3。黄博士引导嘉宾作势承接天地浩然之气

1。动土礼前黄保国博士致欢迎词



4。黄博士与主持人等举香恭拜后土以示敬天地


5。主持人拿督邓诗汉挥锄劈土植树纪念


6。黄博士赠送有机水果礼篮予拿督邓


7。来自日本为参加动土礼之EM技术研究所所长,左起上村浩之,
喜屋尚武与黄博士摄于会客室



心愿正延伸,理想将实现
参加黄保国博士有机农场动土礼
。林怀龙。

02-03-2003 南洋商报

癸未年元宵节,也就是2003年2月15日这个日子,对于雄心勃勃,立志为马来西亚的农业发展开拓新领域,为世界人类健康食物建立新机运的黄保国博士来说,真是一个兴奋而值得欢呼庆贺的日子。

这一天,由雪兰莪州政府委托的州农业发展机构,批准租借给黄保国博士所主持的生态纯工业有限公司Ecopure Industries Sdn. Bhd. 属下子公司Eco Murni Organic Technology Park,作为从事有机农业发展的200英亩土地, 于当天上午 11时,举行 了简单而隆重的动 土典礼。

依照古礼而进行的动土仪式,恭请雪兰莪州行政议员,拿督邓诗汉主持。仪式进行时,中国文学修养深湛的黄博士,首先引导有缘前来参与动土仪式的嘉宾们,摊开双手,在腹前向内弯曲成抱大西瓜状,十指相对,两肩松弛下放,以承接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这种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充气补身的动作,原自流传已久的中华民族道家传统修炼学说。仪式接着由黄博士,拿督邓等人举香恭拜后土,然后由主持人拿督邓挥动锄头,挖泥种树留念。黄博士一向提倡“敬天地,顺自然,保生态,护众生”,这项古老的动土仪式,正符合他开发有机农业的理论。

黄保国博士,1950年出生于北马大山脚武吉基舌的农家。小时在当地的侨光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毕业于日新国中。1971年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奖学金,主修农业工程。1976年取得农业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即回国担任农业大学讲师两年。1978年再次获得康乃尔大学奖学金,修读博士课程。主修水利工程学,副修行政学和国际发展经济学。1985年考获博士学位,并创立了独特的水利处理公式,成为水利问题专家。

从1985年开始,黄保国博士即专心致力于国际农业发展,环保及扶贫工作。先后在联合国属下国际机构包括国际水利灌溉管理研究所、联合国农粮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计划服务办事处、以及世界银行等机构服务。他走遍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穷困偏僻的大小国家,为解决各地穷困人民的粮食问题而奔劳效命。

黄博士于1997年从联合国申请退休,返回大马后,开创“生态纯工业有限公司”,根据日本比嘉照夫教授所钻研成功的EM有效微生物技术,生产有机EM富生堆肥;再应用EM富生堆肥,进行改善土地,生产对人体有益的高能量有机农作物。经过数年来的试验,已证明有关技术在大马的土地及气候条件之下可以行得通。

过去7年来,黄博士为实现理想而孤军独战,艰辛奋斗。以从联合国所领到的退休金,除了设厂研究生产富生堆肥之外,并在雪州万扰地区,租用两片规模不大的土地,作为有机农业试验场。试验虽然成功,但规模不大,发展有限,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期间虽然有很多大企业家,大机构,甚至各州政府官员与他联络洽商,希望大规模开拓有机农业天地;只是商家或官员,与黄博士的抱负与理想,总有一些距离,所以一直以来,都未见有任何成果。

老天不负有心人,世上人间事,只要有恒心,耐心与苦心,最终必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局面出现。黄博士的精神与用心,受到一些人,包括雪州行政议员拿督邓诗汉的认同与支持。拿督邓希望黄博士能够与雪州政府积极推动发展农业的决策互相配合,因此向州政府推荐黄博士发展有机农业的愿望与计划,结果得到州政府的支持,而获得租用上述200英亩的土地。

黄博士在动土礼上致欢迎词时,其心情之愉快与兴奋溢于言表。他非常感激拿督邓诗汉能将其协助国家发展有机农业的愿望与志向传达给州政府,而得到州政府的支持,批准他的申请。他将通过其所主持的公司Eco Murni Organic Technology Park,来展 开有机农业活动 计划。除了种植有机蔬菜水果,他将应用有机食物及技术饲养鸡只与淡水鱼。同时也计划将该有机农场发展成为度假旅游及进行有机农业教育的中心。

黄博士认为通过有机农业教育的推展,可以向群众灌输抗拒农药的知识。都市人应该认识和支持农业,都市居民人人皆可成为农民。假如每一家人都能应用花盆或箱子等工具,在庭院种植健康的蔬菜、瓜豆、辣椒等农作物。以少量的EM富生堆肥,渗入花盆或箱内的泥土,便可在都市里进行农耕活动。从而减少依赖充满农药毒素的蔬菜。

雪州政府批准给黄保国博士开发有机农场的地点,是在万扰通往瓜拉雪兰莪的旧路边,离开煤炭山入口处,只有约2公里路程,可以说交通便利,十分理想。从道路两旁茂盛的树木看来,当地土质必然十分肥沃,适合农耕活动。

出席黄保国博士有机农场动土礼的嘉宾,虽然大约只有50名,但其中包括了养鱼专才,食品公司董事,生态环保机构负责人,热爱大自然的学者,文人等;同时更有远道而来自日本的EM有效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上村浩之,喜屋尚武等。大家都抱着愉快的心情,到此深山荒野,来见证这个别具意义的农场动土仪式。

雪州行政议员拿督邓诗汉受邀致词时指出,该地区可作为农业发展的土地,有数千英亩之多,如果黄博士的计划顺利成功,而需要更多土地的话,还可以再提出申请。这项透露,引起在座嘉宾报以热烈掌声。大家希望政府与专才技术的配合,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将能为国家及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黄保国博士的心愿正在延伸,其理想即将实现。我们祝愿黄博士在其同事的合作努力,以及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之下,这片占地200英亩的有机农场,开发顺利,尽快开花结果,为马来西亚的健康农业,建立起稳固的发展根基。


图片说明:1。动土礼前黄保国博士致欢迎词
2。动土礼主持人拿督邓诗汉行政议员致词
3。黄博士引导嘉宾作势承接天地浩然之气
4。黄博士与主持人等举香恭拜后土以示敬天地
5。主持人拿督邓诗汉挥锄劈土植树纪念
6。黄博士赠送有机水果礼篮予拿督邓
7。来自日本为参加动土礼之EM技术研究所所长,左起上村浩之,
喜屋尚武与黄博士摄于会客室

黄保国博士与EM技术有机农场


EM1 黄保国博士欣赏着自己以EM技术培植出来的嫩绿蔬菜



EM2 以EM技术富生堆肥渗入泥土在塑胶袋中栽种蔬菜


EM3 共同维护提倡EM技术有机农业,昆虫只吃老的叶子不吃嫩的叶子


EM4 有机农产品适宜生食,苦瓜味鲜美有如苹果




EM5 大马名作家马汉(穿白衣者),坚决认为有机农作物对人类健康有益




EM6 陈松宪在黄博士办事处弹奏古琴之前,先讲术古琴演变过程。
(左起文学批评家陈雪风,作家马汉,本文作者林怀龙)





EM7 黄保国博士认为农业改革,须依照敬天地爱众生的理念进行




黄保国博士与EM技术有机农场

。林怀龙。

本文发表于14-04-2001 光华日报

在这次农历新年期间,我应邀南下,到靠近吉隆坡的万绕镇,去参观黄保国博士所主持的EM技术有机试验农场。
改革农业造福人群

当我们南下的车子驶出高速公路万绕收费站时,是正午十二时半。我们先到万绕综合工业区,去会见黄保国博士。黄博士在这里设有专供有机农场用的富生堆肥料制造厂。我们受到黄博士的热忱招待。首先是在工厂楼上参观各种图片。这些图片多数展示黄博士这些年来从事高效有机富生堆肥生产过程的记录。也有一些是黄博士在联合国担任要职时,到世界各地贫穷国家去协助穷困的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提高产量的记录图片。黄博士的办公室内也有多种与有机农业相关的专书及杂志等。有些杂志图文并茂,详细报导专访黄博士,阐述从事农业改造,谋求广泛造福人群社会的鸿图壮志。

因为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四,又是周末,黄博士的“生态纯工业有限公司”的职员都还没有上班。黄博士亲自招待我们。他从冰箱里取出他的有机农场所出产的农作物,有黄瓜,有苦瓜,有长豆及杨桃等。然后带领我们到附近的餐馆去招待我们享用一顿不算很丰富,但却是很有特别风味的午餐。

午餐过后,我们便到离开万绕市镇六公里的根登去参观黄博士的EM技术有机试验农场。

EM技术试验农场

试验农场占地约10英亩,依附着山丘斜坡向下伸展。农场中间开僻一条小径,供人行走,同时运输肥料及产品。小径两旁开辟了形同梯田的种植场地。每处田地种植同类的农作物。其中有辣椒,有黄瓜,有苦瓜,长豆,青菜,芥兰,玉蜀黍等。这些农作物全部不用化学肥料,也不施放农药;只采用“生态纯工业有限公司”根据EM技术所研制生产的富生堆肥。所谓EM,便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有效微生物 群)这些EM富生堆肥,不但用以刺 激农作物快速茂盛生长,同时 产生改造泥土的作用。一般上泥土经过多次施用化学肥料及杀虫剂之后,已经受到严重损坏,农作物在此土地上生长,病虫害问题严重,很难有好收成。但如采用
EM富生堆肥,渗入土地多次,则将能使泥土恢复健康,重新适宜生长农作物。

黄保国博士的历履

黄保国博士,1950年出生于北马大山脚武吉基舌(蔗巴)。小时在当地的侨光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毕业于日新国中。1971年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奖学金,主修农业工程。1976年取得农业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即回国担任农业大学讲师两年。1978年再次获得康乃尔大学奖学金,修读博士课程。主修水土工程学,副修行政学和国际发展经济学。1985年考获博士学位,并创立了独特的水利处理公式,成为水利问题专家。

从1985年起,黄保国博士即专心致力于国际农业发展,环保及扶贫工作。先后在联合国属下国际机构包括国际水利灌溉管理研究所、联合国农粮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计划服务办事处、以及世界银行等机构服务。

1990至1992年,他在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扶贫基金会担任专家顾问时,负责农业发展扶贫环保计划的评估与设计。工作范围遍及亚非国家。其中包括设计由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赞助在中国山西省太行山推行的5千万美元综合农业发展计划。

1992至1994年,他受委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项目管理官,掌管亚洲4个国家12项农业发展扶贫计划。有关计划贷款和施工运作,总贷款额1亿7千万美元。

1995至1997年,黄博士再受聘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计划服务办事处和世界银行,专注考察、分析和设计农业、扶贫及环保计划,包括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赞助中国四川省西北西藏高原扶贫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世界银行赞助柬埔寨的国家环保行动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赞助东北亚(蒙古、中国、韩国)区域性扶贫计划等。

都市农民庭院耕作

黄博士于1997年返回大马后,开创“生态纯工业有限公司”,根据日本比嘉照夫教授所钻研成功的EM技术,生产有机EM富生堆肥;再应用EM富生堆肥,进行改善土地,生产对人体有益的高能量有机农作物。三年来的试验,已证明有关技术在大马的土地及气候条件之下可以行得通。

经此试验的成功,黄博士向抗拒农药,爱护健康的都市群众,提出了“都农不二”的口号。所谓“都农不二”是指都市跟农业不分为二,都市人要认识和支持农业,也可成为都市农夫。都市居民人人皆可成为农民。每一家人都可以应用花盆或箱子等工具,在庭院种植健康的蔬菜、瓜豆、辣椒等农作物。以少量的EM富生堆肥,渗入花盆或箱内的泥土,便可在都市里进行农耕活动。

敬天地爱众生,共存共荣

参观了在万饶根登的试验农场之后,我们又回到黄博士的办公室。在黄博士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书法家尊照黄博士的理想,为他写出的条幅:

“敬天地,爱众生,和而合,共存亦共荣;
顺自然,保国土,生态纯,人间即天堂。

所谓敬天地即不以化肥污染大地;爱众生即是不用毒药杀虫灭草。原来黄博士所推行的EM技术农耕法,即不污染大地,也不杀虫灭草。而是让昆虫及所有生物,与人类共存共荣。因为以EM富生堆肥培植的蔬菜特别健康,并有自卫免疫系统。昆虫只吃老的叶子,而不吃嫩的叶子。将嫩绿甜美的菜叶,留给人类享用。虫人不争吃,便可共存共荣。这样一来,人类顺从大自然生态运行的规律,保护泥土的纯洁,让土壤、作物充满生机,充分发挥大自然所蕴藏着的一股力量--即是”浩然之气“,从而产生出质量兼优的农作物,给人类带来新希望。人间也即将成为幸福善美的天堂。这便是黄博士敬天地,爱众生的哲学理念根据。

希望创设世外桃园度假村

黄博士曾经向我们透露他的理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不受污染的郊外地区,拥有一片土地。他将应用EM技术,在此开设不用化学肥料的有机农场,以不用抗生素,不含化学品的饲料养鸡,生产含低胆固淳的鸡蛋。并建设宿舍餐厅,让久居城市的人到此短住休息,呼吸新鲜空气,食用不含化学肥料及杀虫毒剂的高能量蔬菜,鸡蛋等。并学习如何以EM技术自种蔬菜,以便回去之后能自耕自供。此外,画家可在此作画,音乐家可在此弹筝弹琴,作家可在此写作。。。让大家重新享受纯生态的大自然天地,呼吸纯洁新鲜的空气。。。。。。因为他曾经在欧洲,如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郊外地区,看过这类有如世外桃源的度假村。

我们到来参观黄博士的有机农场的第二天,有更多的朋友到来一起参观,并共同享受高能量的有机农作物。来者当中有作家,有画家,有书法家,有音乐家等。我们去参观黄博士以EM技术培植的杨桃园,并当场采食甜美多汁的杨桃。同样的,黄博士与他的同事们热忱招待我们,以他们农场的蔬菜,瓜豆水果招待我们吃午餐及晚餐。这里的餐馆主人,对黄博士已经很熟悉,并且对如何协助煮炒其所自备的瓜豆蔬菜,已是驾轻就熟,习惯成自然了。

恢复远古,回归自然

其实,这些通过EM技术所培植而生产出来的瓜豆,蔬菜,玉蜀黍等,特别适宜生食。这些食物生吃十分酥脆,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并且含有免疫功能及高度营养成分,对促进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晚餐过后,我们回到黄博士的办事处,听黄博士讲解应用EM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神奇效力。之后,我们更有难得机会,欣赏古琴家陈松宪先生,以古琴弹奏“良宵引”,“梅花三弄”及“普庵咒”三首古曲。并讲述数千年来古琴的演变历史。讲述古雅生动,琴韵清幽逸远。再回味白天在有机农场所经历的自然之旅,真令人感觉有如置身于古雅自然,纯净清幽的境界。

有人说廿一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参观了黄保国博士的农场,听了陈先生的古琴演奏,令我遐思,廿一世纪应该是体现东方哲学,是远古时代“天人合一”文化的复兴,也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世纪吧!


谈谈人际关系

谈谈人际关系 。林怀龙。

人生在世,少不了人际交往。即使出家当和尚,也还得应酬施主,关怀善信。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各有不同,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就随之而异。从事政治工作者,每日周旋在广大群众之间,握手微笑,问候关怀;或登台演讲,牵动人心,发挥影响力,争取共鸣与支持。朋友越来越多,支持力量越来越大,政治地位也就越爬越高。政治家从寂寂无闻,到广受支持而出类拔萃,最后登峰造极,便是靠着人际交往的一套功夫来打造成就。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政治工作者的打拼过程,几乎完全是靠着人际关系;有了基层的支持,还要上头的看重。如果一味搞基层,培养个人势力,而不巴结上头的势力,结果还没达到目的,已经人头落地;不但本身功败垂成,还要连累到许多支持者受人刁难奚落。

人际关系的奥妙高招在于慧眼识人。最怕是把人当魔鬼,巴鬼当靠山,结果花费多少时间心力,到头来不是一场空,便是四面楚歌,落得悲惨的下场。

在人际的大海中,我们应该向谁靠拢打交道,那得看你本身的处世哲学及生活目的而决定。假如你个性内向又不求闻达,何须跟随人家熙熙攘攘;假如你喜欢文学艺术,只要志趣相投的三几位朋友,已经足够使你生活充实满足。假如你是寿险招徕员或是直销商,那就得天天拜访新朋友,扩大人际来往范围,以建立起更广阔的业务网络。有位学者从政,口才平平,参加议席竞选,拜访选民,到处握手,有些选民热忱有加,有些恶作剧,握手时大力紧握,结果竞选胜利了,右手盘则臃肿得象一个面包,用左手扶着向我诉苦。我劝勉他忍受不必埋怨,因为既然有心为民服务,就得承受广大群众的热忱交道。

我们看书知道40年代,当中国人饱受列强欺辱时的上海,歌女舞女的卖笑生涯,强装起虚情假意的笑脸,来应付洋霸或土豪青面獠牙的狂妄动作,那种恐怖的人际关系,是勉强保持在事非得已的局面之下;万一走局,这些卖笑的弱女子,便得忍受辱骂痛打。生活在如此情况中,人性情操都走了样。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人治轻法治,人的谋事求生,处处都需要依靠人际关系。如果没有人牵引举荐,很难谋得一官半职;即使侥幸受聘,也很难有升级的机会,甚至受排挤而出局。即使时至今日,中国人还是很难摆脱人治的权威枷锁。

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国度里,做人做事,也还是无法完全摆脱人际的纠缠。诚心待人者,贵人总会比较多;存心欺诈蒙骗占人便宜者,如果遇到困难,相信会比较难有出面相助的真心朋友。不过,这一类的人通常懂得讲现实,谈利益,以钱财或其他利益来疏解困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可贵的是情和义。有情有义皆兄弟,无情无义不相干。有些人以朋友的问题当着自己的问题,专心诚意协助解决,这样的朋友比自己的亲兄弟还要亲密。有些人虽然是兄弟,但是缺乏手足亲情,不但遇事不肯相帮,对于财产的争夺却一点也不肯相让,对博公堂,闹得天翻地复,种下深仇大恨,使到后代不相往来。这种关系,那里比得上多情重义的朋友呢?

在多人共事的环境里,同事关系宜保持和谐亲切。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是培养同事之间亲切感情的基本因素。有些人生性孤僻,凡事闭关自守,即不帮人也不求人;也有些人惟恐天下不乱,总爱搬弄是非,甚至搞小集团,掀风作浪,搞到整个工作环境乌烟瘴气,鸡犬不宁,直到最终碰壁离开,才算心甘情愿。这种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信去到新环境,恐怕还会旧病复发。

大机构设有人事部,专门协调人际关系,通过电脑网络祝贺生日快乐,同事家中若遇喜丧事,集资致贺或慰挽;如有同事发生误会或起纠纷,人事主任出面拉拢言和,维持欢愉和谐的气氛,大家感到环境舒适,工作愉快,效率也就提高了。

态度与涵养,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做人不必高傲自大,不可霸道固执,要虚心诚恳,和蔼亲切;并且乐于助人,受恩莫忘,施恩勿记;对于他人一时之过,要宽怀原谅,对于自己的过失,则要认错改过。所谓待己严,待人宽,便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要达到相同的修养,的确难以办到。不过,如肯同意这种道理,时时自我检讨,自我调适,去劣存优,以他人为典范,择其善者而学之,最后即使不达炉火纯青,也必然会有所改进。有些人离别了一断时间,再见面时态度完全改善,前后判若两人;也有些人10年无改进,依然故我。

人类生活,如能不断改善本身的行为态度,又能容许他人有同样改善的机会,世间的人际关系,必然会更加理想。

29-07-2003 光华言论

谈宗教信仰

谈宗教信仰 。林怀龙。

最近遇到一位已经三两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当他叫我时,我几乎认不得他是谁。最大的原因是他剪了短发,脸色又略呈白嫩,所以需要经过仔细注意,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洪君。

洪君受英文教育,但在良好家庭教育熏陶之下,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并且熟悉华人文化礼节及风俗习惯。与其他一班十足洋化的受英文教育者,态度不同,行为有异。

由于许久不见,并且彼此没事,便相邀茶肆品茶去。言谈之下,知他短发,是因皈依藏传佛教;脸色白润,可能是长期斋食所致。在我启口询问之下,他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向我讲述藏传佛教的玄妙神圣,以及他本身所得到的多次启示。使到原本并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他,诚意虔心,在藏传门下皈依佛主。

从他口述当中,让我了解到佛教除了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分以外,还有藏传佛教。每种宗教都有不同派系,各派系都有其独特之宣扬方式及信从的规矩,藏传佛教当然也不例外。我不是该宗教的皈依信徒,不便随意扬此之长而贬彼之短。我们相信任何宗教都是导人向善,并且各自拥有感化其信徒的道理与力量,使信徒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正如洪君一样,他不但对于自己未来的一切充满信心,而且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舒适满足。所以他尽力宣扬,希望他人领悟其中道理,而皈依藏传佛教,分享他所得到的美满与幸福。

诚然,宗教的宣扬,都是为了布道阐理,使人正觉醒迷,明心见性,弃恶从善,证果立功;最后得登永生之路,去永享天国之乐。

宣教者认为,教之宣化,未必能使人尽归于善,但肯定能使人少于为恶。那些没有受过宗教感化的人,才会做出邪恶不轨的事。听洪君阐述藏传佛教对他所发挥的感染力量,我们可以肯定过去曾经有过邪念恶行的洪君,不但从此不会再做坏事,尚且可以弘法阐理,引导别人弃恶从善。

不过,无论如何,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必须抱持理信态度,不应怀有私心而沉迷不醒,一味祈求神明作出益己损人的庇佑。例如求真字以便押注而中万字票,或走私贩毒者祈求神明庇佑助他平安过关。如果所求应验,则神明已偏私不正,如何能称得上神圣呢?我们也知道世间常有巧妙的事情发生,让你感到神明真的是对你情有独钟而有求必应。如果你因此仰赖于神而贪得无厌,那最终吃了大亏时可别责怪神明,应该责怪你自己迷信误事而害了自己。

有位江洋大盗,被警方包操击毙时,身上搜出几道由不同神坛所发出的灵符。灵符当然是护佑大盗平平安安,以便顺顺利利的干案。灵符如果灵验,则良民不幸矣!大盗也算是有宗教信仰,但他迷信,最终误事丧命。

我们信仰宗教,如果不怀布施的善心,不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天天要求神佛保佑,神佛便成为人类的依赖者。神保佑你而常常遂你心愿,则最终反而误了你,使你懒惰不求上进;同时也显示出神明对其他信徒的不公。因此,信仰宗教,必须明理智慧,从宗教教义的启示,领悟人生哲理,如洪君一般,过积极充满信心的生活。

中国大陆共产党政府所承认的五大宗教是耶苏教,天主教,佛教,回教与道教。其他宗教不受承认也不准许公开宣扬,因为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曾经吃过迷信的大亏。中国政府了解到对于民智尚未十分开化的13亿人口,约束与引导对于避免或杜绝迷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回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但人民宗教信仰自由。马来人都是信奉回教;印度人多信奉兴都教,佛教,也有信仰耶苏教与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最为复杂的,要算华人。华人除了信仰佛教,耶苏教,天主教,道教之外,还有膜拜其他神祗,地方神与历史人物等等。大宗教有经典,各大宗教之外的众神明,也多有历史记载,并且圣迹昭彰,传说纷纭。各地立庙宇,设金身,以供众善信膜拜。神明必然神圣,必然教人修身行善;惟膜拜者是否怀私心,沉迷私利而作出逆理苛求,则求者自知。外人不能知晓,也不必知晓,更不能批评或干涉。这便是宗教信仰自由的特点。

在马来西亚来说,宗教课题是敏感课题。如有任何影响到宗教信仰的举动错施,便会遭到激烈的反应。也因为如此,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是否趋向迷信或秉持理信心境,真是界线迷糊,难解难分。没有人敢随便追究或批评,政府更是无从立法干预。惟有依靠各宗教信徒好自为之!

18-05-2003 光华言论

择善教育,适当处罚

择善教育,适当处罚 。林怀龙。

教育工作者经常谈论有关处罚学生的问题。处罚方式,其实无须争议。首先须视受处罚者的个别情况,来决定所应采取的处罚方式;其次是应该注意到适度,适量与合情合理。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自然有异。在个别家庭中,家长对于孩子行为的要求,尺度标准各有不同;对于教导子女所持的观点态度,乃至所采取的方式,也是见仁见智,各行其是。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家中爬高爬低,或者奔跑跳跃,认为是天性使然,不足为怪,因此不加以阻止纠正。等到跌下来头破血流,或是折骨脱轮,受伤啼哭时,才来紧张施救。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加以约束,稍有陨越,则劝阻警戒,甚至严加处罚。我曾经在朋友家中,看到他的3个当时大约5岁至10岁的子女,在沙发椅上跳来跳去,旁边有玻璃橱,电视机等,如失足跌撞,后果不堪设想。我看了非常不习惯,问身为父亲者为何不加管束,而让他们任性放荡至此。朋友答以孩子性格天生,应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应该训练自己如何履险如夷,不能经常依靠父母长辈的荷护或约束,否则将永远长不大。这话听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我始终认为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他们的行为到底潜伏着多少危险,意外一旦发生,恐怕后悔已经来不及。倘若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身为父母长辈者岂非要一辈子内疚自责。

当时身为孩子们的婆婆者,曾私下向我摇头诉苦。她与我有同感,只是媳妇坚持不同意家婆的见解;儿子又不敢与媳妇表示不同意见,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们的行为态度,就是在这样毫无约束的情况之下不断延续。后来他们3个子女中的唯一男儿,在留学外国时骑马戏枪走火自毙。这当然是非常不幸的意外,但却很自然地令人联想起,孩子从未被灌输以危险动作的不良后果,可能也是导致意外发生的原因之一。

有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受到严格的约束,不被允许越出家门一步;当别的孩子在屋外跑动游戏时,他们也只好从窗口张望羡慕,而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户外的经历知识脆弱缺乏。如果被人呵责一声,可能便全身颤斗而不知如何应付。

以上这两种对于孩子活动行为的处理方式,都是各走其极,都未达理想。最好是采长补短,平衡协调,择其善者而教育之。要保持一个孩子的行为动作,既活泼又守规律,不冒险也不畏缩。这种情况的协调规划,一般上需要依靠学校教育的执行。

学校师长,面对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行为习惯的儿童,将如何根据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慈怀雅量,更需要爱心,恒心与耐力。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被冠以“神圣”两字的原因与道理。

一间小学高年级课室里的学生欢呼跳跃,大喊大叫,老师一见,心里自然兴起一阵激动的情绪,马上决定处罚班上学生。于是下令全班每位学生罚抄课文十课,班上即刻鸦雀无生。看来老师的行动快速,收效宏大。但是老师却忽略了他是一人意愿,一人决定,一人行动;而班上的学生40多位,却是不同个性,不同心理,不同行为。一场大乱,可能只是其中10多个学生的事,守秩序者对于捣乱者根本无法劝阻,进行劝阻的声音也可能加强喧嚣吵闹。实际上这些可能是占大多数的好学生,根本对整个事况的形成无能为力。他们有不同的表现,但却须要承担相同的处罚。抄写10课的课文,大约需要40面的纸张,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写完。在考试来临的时刻,学生需要牺牲所有温习功课以应付考试的时间,去完成数十面的罚写,以满足老师严格管教(其实是情绪冲动)的需求。结果造成儿童心理恐慌,失眠啼哭,严重损害了好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却未必能纠正捣乱者的顽劣行为。捣乱者可能不抄写,让老师鞭打,然后两手摸摸屁股,望着老师笑嘻嘻,下次有机会再来捣乱。

以上处罚行动,老师的出发点当然是教育,但却未必能收到教育的效果。以教育为出发点,而又希望收到良好效果的适当处罚,应该是适度,适量,合情合理。应该注意个别情况,给予适当的启导,先让学生明白为何受处罚,最好让学生有申诉自辩的机会,然后心甘情愿接受处罚,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效果。

教师劳苦功高,教育工作神圣伟大,须经常思索揣摩,以求取最佳的教育方式。

25-05-2003 光华八方论阵

Sunday, September 27, 2009

责任完毕,告别杏坛

林怀龙从1960年1月4日开始在教育界服务.1994年7月5日在北海光华学校退休.1994年7月4日学校举行欢送仪式,7月5日同事设宴祝寿并欢送光荣退休.以下所录乃部分欢送场面之图片。



1. 马来西亚槟城州北海光华董事部,建委会,家长教师协会及校友会联合赠送牌匾




2. 退休时在欢送会上致谢词



3. 在董事家长校友陪同下检阅学校童子军


4. 退休时与女同事握手道别



4. 退休与男同事握手道别



6. 同事设宴为林怀龙校长庆祝生日并欢送光荣退休(一)






7. 同事设宴为林怀龙校长庆祝生日并欢送光荣退休(二)







































最高元首封赐PPN(PINGAT PANGKUAN NEGARA)勋衔1978



















膺颁威北威中县模范教师1998


责任完毕,告别杏坛




林怀龙从1960年1月4日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94年7月5日年届55岁在北海光华学校光荣退休。


数十年献身教育,桃李满门,责任完毕,告别杏坛。谨录欢送退休图片,以留纪念。图片为:


1.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纽西兰皇后镇是旅游天堂






















纽西兰皇后镇是旅游天堂 。林怀龙。

位于纽西兰南岛西南部谷地哇卡底布 Lake wakatipu 湖畔的皇后镇 Queenstown, 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旅游城市,这里再向西南方伸展,有常年积雪的山峰,有范围广阔的原始森林,有寻幽探密的山道,有垂钓或游览的湖泊,有溜冰滑雪的场地,有吊索锁身高空跃下的惊险玩意,有乐龄静养的湖山村舍,有骑马奔跑的马径。。。。各种有组织的旅游项目繁多,是一处可以满足各种年龄,各种兴趣游客需求的旅游胜地。如果说皇后镇是旅游天堂,应该是很恰当的。

皇后镇的市中心集中在湖畔南面的一片小平原上,背山面糊,其他房屋街道散布在山坡上,南面的湖畔公园附近,全是各种等级的酒店旅舍。皇后镇人口只有约十万人,但每年到此旅行的游客则超过百万。每日熙熙攘攘,大家相遇只是笑嘻嘻的“嗨”一声。你可别问路,十问九不知,因为大家都是过路游客。

我们在皇后镇住宿的是芭芭拉女士与慕礼先生伉俪的私人别墅。他们是退休的护士与会计师。他们在布里斯本路的湖畔别墅居住,把剩余的几间卧房作为B&B 旅舍。B & B 就是Bed & Breakfasr 提供住宿及早餐的旅舍。这所房子,屋内房间清洁雅致,屋外环境清静优美,鲜花盛开,微风阵阵,令人感到舒适愉快。主人热情友善,让客人感到温馨亲切,真是宾至如归。在此住宿两晚之后,彼此感到有如亲人老友,临别依依,相期后会,

我们驾车来到芭芭拉与慕礼的别墅时,已是下午4时。办完简单的入住手续,洗澡过后,便步行到缆车站,乘缆车登山观看皇后镇的全景。

山上有售卖纪念品的商电,有餐厅,还有供游客询问的旅游资讯中心。我们在走廊上观看皇后镇的湖光山色,然后步行登上山后小经,更上层楼(山),以穷千里目,观赏千里外的雪山景色。等到夜幕低垂,皇后镇万家灯火,金光银光闪烁灿烂的时候,我们才登上回程缆车,下山到湖畔码头附近的文华餐厅用晚餐。

在皇后镇的第二天早晨,我们用过早餐之后,便步行到哇卡底布湖畔码头去乘船游湖。游船是由烧煤炭的蒸气机发动而开行的。蒸气机是最古老的机器。这艘在湖上载客航行的轮船,于1912年在南岛东南海岸的睹呢町Dunedin 建造,然后用火车运载到湖的北部装配下水,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船可载客数百人,为保存原来面貌,依然采用烧煤发动蒸气机的古老方式。船舱内以数名劳工用沙铲输送煤炭进入火炉燃烧,发出蒸汽以推动机器而使轮船跑动。轮船行驶时,船上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造成空气污染。这是为保存轮船的历史原貌而付出的代价。

轮船在湖上行驶,全程1小时45分钟。船上有钢琴师弹奏世界民歌名曲,乘客点歌随唱,不能随唱者拍手配合,热闹有趣。

依靠船的栏杆,向外眺望,可以看到光突突的山峰,以及街上山腰的楼房屋宇,倒映在深蓝色的湖水中,波光山影,染成一幅幅清雅的风景画。

我们回到码头附近用午餐,然后随心所欲在街上溜达。一般上物品价钱昂贵,值得看而不值得买。一些街道或为满足游客需求,茶桌摆在街上。这些街道不让车辆经过,只供游客漫步观光。其实,我们在皇后镇那两天,租来的汽车闲置没用,只是步行便已满足。

晚上,我们上卡西诺(赌场)去走走,也试试运气。在纽西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赌场,并且出入方便。赌场中有很多华人。华人是世界公认的好赌民族,一点没错。

皇后镇的另一处旅游胜地是鹿野园 Deer Park. 鹿野园是在皇后镇对面哇卡底布湖另一边的山顶上,山高路险,我们的汽车绕着斗斜的小山道盘旋而上,不见人影或其他车辆。我们在想,假如车辆在此发生意外或故障,岂非无人救援。如此旅游胜地,只有好寻刺激者才会光临。我们经历了这段惊险的旅程之后,便离开皇后镇,继续我们的行程,向西南方的帝安脑Te Anau进发。

图片说明:
1. Queenstown 1a 纽西兰皇后镇供游客漫步观光购物饮茶的街道景色
2. Queenstown 2a 皇后镇哇卡底布湖景色。远处行驶中的蒸汽船冒出黑烟
3. Queenstown 4a 皇后镇湖边另一景色
4. 纽西兰古建筑
5. 纽西兰北岛乐多拉温泉浴
6、 纽西兰北岛毛里族文化表演

走过纽西兰崎岖险峻的雪山公路






















走过纽西兰崎岖险峻的雪山公路 。林怀龙。

10月是纽西兰的春天。20日清晨醒来,天气十分寒冷。开门外出,发现汽车门的把手处居然结了冰。车门一开,冰片纷纷落下。这种情景,在常年皆夏的马来西亚是没法见到的,但是在纽西兰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平常事。春天犹如此,冬天更不待言了。

我们在屋里准备早餐,厨房用具一应俱全。我们自备早餐,并非只为省钱;其实纽西兰人生活满足,乐天知命,这时刻他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谁来开店卖早餐?

早餐过后,我们在堆纱小镇Twizel的山庄度假屋前摄影留念,然后开车出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南岛南部最著名的旅游城市――皇后镇 Queenstown. 我们选择经过拥有著名迷宫的哇那卡 Wanaka。哇那卡离开堆纱小镇140公里,需要2小时的车程。我们循着8号大道前进。半小时后,经过奥玛拉玛小镇,然后再前行80公里,向右转入8a 大道。 一路上依然是远处雪峰,近处草原。太多美丽景色,便显得平常;太多的惊奇,最后的效果是使车上的人都低头瞌睡――当然,作为司机的我,是不能享有这种权力的。

迷宫 Puzzling World 是在进入哇那卡镇之前4公里处的左边。我们将汽车停放在停车场后,先到迷宫外摄影留念,随后便购票进入迷宫参观,每人需付纽币6元(折合马币约16令吉)。收款人在付款者手背盖个 A 字,算是门票。迷宫后部厕所外,画了许多蹲身如厕者的图片,虽然不雅观,但却有许多游客偏要在这里摄影留念。

进入迷宫之后,发现十分简单。只有一处令人感觉晕眩产生要跌倒的感觉,其他只是平常小室。游后感觉受骗,但却不敢出声,因为游客那么多,也许有我们领略不到的奥妙,如果埋怨不值,恐怕被人讥笑,沉默算了。

我们从迷宫出来,便到哇那卡的市镇和湖边去游玩。进入市区,鲜花处处,房屋优雅别致。再转入湖边,景色更是清丽宜人。湖畔设有桌椅,供游客休息。凉风吹来,虽然寒冷,但却感到很舒服。我们在这里饮一杯自备的热咖啡,并在湖边摄下美丽景色。

离湖不远,有路标指明前往皇后镇,路程只有67公里。与来时在另一边所见的108公里,相差了41公里。我们深感庆幸,于是决定操捷径而行。

后来才知这条捷径盘旋上山,路窄又弯曲,越前行越是险峻。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行驶。一弯一拐,经过数十次的拐弯抹角,登上了早些时候所见到的雪山峰顶,后来才知道这条山路登上纽西兰公路的最高点,即1172公尺的高峰。所幸路上干净没有积雪,否则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怪不得路上车少,几乎有“此路我独行”的感觉。后来听皇后镇的人说,如果走108公里的平坦大路,将会早半小时抵达皇后镇。走完这段险峻崎岖的山路,让我们领悟到“凡事莫贪便宜”的哲理。

汽车在高峰盘旋下山,一边是高峰白雪,一边是千仞深谷。车行速度,慢如蜗牛。再经过数十个转弯抹角,终于来到山下的箭市 Arrowtown.

箭市 Arrowtown 在皇后镇北面21公里处,是一座典雅清静的历史市镇。这个在1862年创立的市镇,沿着箭河 Arrow River 而建设。相传这里是盛产金矿的地方。英国人在这里开矿后10年,中国人也到这里来开采金矿。因此,这里是纽西兰最早印上华人足迹的地方。目前,这里已经见不到华人社会的踪影,但是华人所居住过的传统小屋,却还在市镇上保存着。博物院中也保存着华人开采金矿的历史资料,

我们在一间泰国餐厅进午餐。午餐过后,我们到市镇后面的河边散步,摸触一下冰冷的河水,把玩一下圆圆的石卵,石卵上呈现金光闪闪,相信其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金矿吧。

黄昏时刻,我们抵达目的地皇后镇QUEENSTOWN,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



图片说明:


1 : 纽西兰南岛基督城山上林怀龙夫妇,黄汉雄夫妇合影。

2: 从哇那卡到箭市的山路穿过高山峻岭

3: 纽西兰南岛雪山

4: 纽西兰南岛帝安脑花园

5: 纽西兰皇后镇鹿野园

6: 纽西兰小桂林米福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