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爱心课室与教育效果

爱心课室与教育效果

2001/06/18 18:10:33 南洋商报 ●林怀龙

教育部今年开始,在一年级试验推行“爱心课室教学计划”,据说广获佳评,因此决定从明年起全面推行。

根据报道,这项“爱心课室教学计划”,是在一年级开学首3个月内推行。其特点是课室的布置,强调如幼儿园般,即地面铺漆席,备鞋架,课室内设阅读角落,挂生动图片,置放立体教材,让新生得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上课。

而推行这项计划的过程,则是首2星期让新生认识环境,其余2个多月则在游戏,或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即非正统的读书方式,也不必面对考试的压力。

上述计划,其实就是幼稚园教育的延伸。本来,从教师专业的角度来考量,教室布置与教学方法,原本属于教师的专业范围,不必另加规范。而教学上的课程编排,则是各科课程小组,配合既定教材,规定计划。

3个月后才来开始正规教学,是否能在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教育部所规定的一年课程,这种变动是否引起其他问题,教育部未知是否已曾经周详考虑?

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自古以来,经过各国教育家的多方试验与探讨,各有千秋,惟无绝对的优劣定论。就以中国古代的背念强记课文,谁敢低估效果?有识之士说,学习中华语文,只要选出精读课文30篇,先理解,后死背强记,脑中有物,下笔自有文章。早期曾背过书者,相信必能认同此说。

近代的分组教学,寓学习于游戏,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学习,自由发挥,符合儿童天性,能收到更佳的效果,却不能一概而论。须知极大多数儿童天性好动,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事务的吸引而分散注意力;也有的好动好玩,一有自由,便只顾玩而忽略了求知识的成人意愿。所以,这种自由性质的学习方式,必须事先做好完善的设计,否则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日本战后能迅速在各方面恢复元气,主要便是人民生活学习均拥有良好的纪律。日本小学生自小从学校教育中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他们做机械式的早操、模仿军事训练、上食堂列队循序购物、上课守秩序、说话先举手等等,都是西方教育家认为违反儿童天性而死板的教育方式,但日本儿童却从中受益。

以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效果,一味宠爱、放纵、姑息,最后可能影响儿童的责任心与学习态度,进而削弱未来的应变能力。学校教育越放松,家庭教育便得相应的调整,这便是目前我国教育方式的走势。

爱心教育必须受到提倡与坚持,但不应忽略正规教育的严肃规则。我国儿童既然已经有了充足的学前教育机会,进入正规学校,便应该准备适应新环境,而不是一味期待环境来适应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