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教师资格与教学精神

教师资格与教学精神 。林怀龙。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素。人类虽然可以通过累积经验,改善生活形式及求生技能,但是教育却可提高效能,缩短达致上述目标的时间。

教育最原始最基本的实行者便是教师。早在人类还没有创设学校的时代,便有教师在推动教育工作。比如东方圣人至圣先师孔夫子,早在2千5百多年前,中国还没有开设学校的时代,便已招生授徒,进行神圣的教育工作。孔夫子设帐授徒,远近闻名而前来拜师求学者多达3千人。当时的孔夫子有学问而没有文凭;有教材而没有课本;有科目(礼,乐,射,御,书,数)而没有课程。他的教育特点是因才施教,有教无类。

当教育事业进入正规化的时代,便有学校的设立,有教材的编纂,有课程的编排,有教师资格的鉴定等等,以使人类教育事业渐趋完善,从而收取更优良的教育效果。

我国在独立之前的殖民地时代,英国统治者最强调的是英文教育。当时的英校拥有较优秀的师资;至于巫校,印校和华校,对于教师资格的要求较为宽松。北马巫校教师,少数毕业于丹戎巴林的马来师范学院,其他与印校教师一样,多数只有小学毕业的资格;华校方面,有来自中国,拥有较高资格的教师,也有本地初中毕业或简师毕业的教师。

与现在的教师相比,他们的资格低,学问基础参差不齐,但是教学态度却认真严谨。他们敬业乐业,言教身教,备受学子的尊敬。这批教育界的先驱前辈,曾经为我国培育人才,克尽厥职,鞠躬尽瘁,如今已作古成为历史人物。但是,他们所栽培的人才,正是我国当今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

在我国独立之后,国家教育部为初中毕业及高中毕业者提供师资训练,使他们成为小学及中学教师,以便担负起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责任。当时大学毕业生不多,即使有,也很少乐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这些教育工作者绝大多数胜任愉快,并且不断进修,跟上时代,有者通过函授进修而考获大学文凭,不曾有辱使命。

遗憾的是,社会进步,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水准提高,教师待遇少有改善,难以应付日益加重的生活负担,乃致部分教师从事副业,开设补习班等等,以便增加收入,应付生活需求。他们对于教学工作,难免分散精神;加上生活压力影响情绪,致使教师犯错事件时有所闻。造成公众人士对于教师,产生错误形象,认为师道日微而有所感叹。

我国教育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资格,希望所有教师,都能拥有大学资格;至于小学教师,也要求达致专业文凭资格,再将其中部分逐步提高到大学资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沙莫哈末最近表示,教育部有计划在2005年期间,提升中学教师的资格至持有大学学士学位;在2010年期间,使半数小学教师拥有大学资格。

提高教师资格的计划,其目的当然是要提高教育素质与水准,以配合国家发展的需求。问题是教师素质的提升,并非只决定于教师学位的拥有。更重要的是精神训练,以及终生求进步的为学态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其效率决定于工作态度是否积极;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是否能敬业乐业,是否能集中精神全力以赴?而政府方面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配合;提高待遇改善福利,乃是对教师最实际的激励与奖赏。如果单靠提高教师资格,而忽略其他福利措施,效果恐怕未必能达到理想。

12-06-2002 南洋言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