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谈 孝 亲 敬 老

谈 孝 亲 敬 老 。林怀龙。

华人社会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所谓孝亲,当然是指孝敬家中的至亲长辈,诸如父母亲或祖父祖母等是;敬老则是尊敬年纪比我们高的长辈。孝敬的标准,可分为内心表现及行为(行动)表现。前者代表真诚恳切,后者则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或行动,使长辈直接受惠。

中华民族一向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道德修养的准则,而孝道居八德之首,由此可见其受重视的一斑。自从帝制封建时代至到中华民国,孝亲敬老的道德价值观鲜少受到质疑或挑战。

这种价值观的受到挑战与摧残,是在共产中国极端左派所掀起的文化大革命时代
(1967至1976年)。当时在四人邦假借毛主席令箭以发号司令之下,全国儿童红卫兵有如洪水猛兽一般摧毁传统道德,蹂躏儒家思想;并且六亲不认,目无尊长,呼父母兄姐为同志,对父母长辈强烈指责批斗。世间温馨,人类亲情,备受摧毁,乃至荡然无存。短短十年的浩劫,已使五千年传统文化支离破碎。所幸浩劫终告结束,如今总算雨过天晴,民族道德,重现光明。最近中国主席江泽民,尚且大力提倡“以德治国”;时移运转,天理循环,传统中华文化,庆幸起死回生,获得延续,继续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进步,生活形式改变,人类道德标准也有重新调整的必要。就以孝道而言,应该随着社会的民主及思想的改变,而产生新的准则。至于敬老的范围,也应该缩小为礼貌的表现,与物质的支持。至于思想行为,则不能倚老卖老,一味强要年青者遵照父母长辈之意愿行事,尤其是对于择偶谈婚,更是不能勉强。

在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今天,年青人所要追求的是最新科学技术与资讯,是具体而现实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长辈不应该坚持己见,强将自己的意愿加诸子女身上。无可否认,年青一辈,也不应该凭着时代进步,社会文明为藉口,而否定了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两代各具诚意,方式共同调整,代沟可以缩小,道德价值观念,仍旧可以保持。

家婆对媳妇的要求,如果还要坚持过去的端水盆送面巾,捧茶装饭夹菜,看来已不合时宜,同时也没有需要,根本不实际;儿媳出门,向父母长辈交代一声,确是应有的礼貌。媳妇在外工作,婆婆在家协助兼顾孙子,长辈有亲切爱护的仁慈,小辈有感恩图报的心理,可算是美满天伦;如果长辈冷漠无情,斤斤计较,小辈存心责怨,目无尊长,传统美德,便受到摧残蹂躏,家庭生活,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一般人认为,即使长辈略有欠缺,或有所疏忽,小辈也得保持孝敬的美德,给长辈一条退路,才是道理;而非得理不相让,搞成尴尬局面。

其次谈到敬老,在现今民主法治的社会,老少权力相等,意见各受重视。绝非只有老人的意见才受遵从,年青人照样可以提呈观点意见,只要符合现代法理标准,任何人都不能倚老卖老,而强将意见加诸年青人身上。倘若不合理,年青人绝对有拒绝的权力。但是拒绝他人意见,不一定要展示仇敌的态度,对于长辈,更应礼貌陈词,恭敬婉拒。给老人家“留一点面子”,便算表现了敬老的美德。

最近马华闹党争,马青两派斗争尤其激烈。623特别代表大会,在收购报业的争论上,通过与马华母体相左的议决案;803的代表大会上,又上演全武行,情势十分紧张。过后两派互相指责,争执不休。马华原本设有纪律委员会,照理,任何纷争应由纪律委员会解决。但因纪律委员会主席即署理主席林亚礼,是反派领袖,马华母体当权派可能担心纪律委员会作出不公平的判决,乃弃常规不用,而另委六位元老组成调查委员会,结果作出了符合当权派意愿的“公平”判决。华社从敬老的角度来看,当然认为马青应顺从判决;当权派甚至有人以元老“对党贡献大,其功不可殁”来加强判决的力量。但是支持团长翁诗杰的派系却认为判决不公,而不卖党元老的账。遵从党章是法理,顺从元老是情理,是美德,应该以何为标准,势力强大者可作最后裁决。在政治的历史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已成贯例。甚至在帝制封建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袭杀兄弟建成,元吉,逼退其父唐高祖李渊而自登帝位,只要大权在握,孝亲敬老的标准,可以重新拟定。因此,政党所提倡的“孝亲敬老”运动,难免令人怀疑具有特殊意义。六元老倘若不幸沦为权势工具,又将如何赢取另一方人马的敬从呢?

时至今日,华人社会,既要维护传统美德,又要兼顾现代法理,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出平衡点,来维护及延续五千年优秀文化中孝亲敬老的美德,确是一项不容易解决,但却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20-12-2001 光华言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