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4, 2009

谈人与人之间 的语言交流

谈人与人之间 的语言交流 。林怀龙。

人与人之间靠语言传达知识,沟通思想,进而交融感情,建立亲密关系。普通人凭嘴巴进行语言交流,哑巴则以手势表情达意。

语言的交流靠说话。人生在世,天天都要说话。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些人的个性是有话直说,有些人则有话要说口难开,有些人话到嘴边留半句。这些都是与说话的技巧,经验,和对象的反应息息相关。一个人一生究竟要说多少话,实在无法统计。

说话就是语言的交流。有些人说话简练扼要,但却而意义深长;有些人滔滔长篇赘述,但却不知所云。守信者说话认真,言出必行;因此便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即出,驷马难追等的赞语。有些人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即使唠唠叨叨,喋喋不休,结果听者只觉其声而不理其义,甚至把它当着耳边风。人微言轻者多话无义,不如少说为妙。有些人喜欢多说话以显露自己,也有些人因明哲保身而少开金口。两者都不算正常或理想。最好是该说的便说,不该说的则守口为佳。

有些人生来先天口才好,加上适当的训练,以及本身的努力改进,结果口若悬河,措词简洁轻松,语音清脆明晰,听者如坐春风,深受吸引;即使有提出问题,也将获得明确清楚的回答,绝不拖泥带水,或转弯抹角避重就轻。具有如此口才条件者,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能占尽优势,处处受欢迎。

口才好的人,也得配合实际的行动表现。如果因为口才好,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久而久之,也会受人轻视。某大企业高薪新聘一位高级职员,会议中经常应用英文高深词汇,阐述精辟理论。但与会者经验虽然丰富,对英文的掌握与修养却未必精湛,听起来难免感到吃力,因此经常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而拖延会议时间。加上此君单凭口才好,只注重高谈阔论而忽略实际行动。久而久之,大家都感觉到厌烦。由此可见语言交流,必须根据情况而发挥,而且需要行动的配合,以证明其言论的价值。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道明说话可能惹祸。我们虽然明知说话可以沟通思想,促进感情交流;但是说话也可能引起误会,而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我们可以通过谈话赞扬他人,以博取某人的欢心。但是如果远远超越现实,过分夸张,则将使受褒扬者感到难堪而心生恶感。有时在谈话中,无意间伤害了旁人而不自知,结果造成遗憾。我国政坛上有位名人,多次在公开场合的谈话间,伤害了某些群体的尊严而不自觉,结果受到批评攻击时,才来低头认错道歉。在旁人看来,真是尴尬极了,但他却嘻皮笑脸习以为常。

外交家或政治家,说话总是婉转圆滑,即使回答问题,也很难有针对问题直接了当的答话。有许多答话含义莫陵两可,几乎等于有说话而没有答案。但是我们日常与朋友交谈,则千万不可应用外交辞令,卖弄才华耍花枪,以免令人感到无聊厌恶。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口才拙劣,不能适时展现才华而吃了亏。所以我们奉劝有此缺点者,增强信心,把握机会,自我训练,提升语言发表的能力与技巧。至于自认口才佳者,也应注意环境情况,力求达致沟通交流的最佳效果,使大家感到轻松愉快,开怀舒畅。在遣词用字方面,力求去莩存菁,精益求精,期达尽善尽美。

“言多必失”,这句名言,要我们说话谨慎,适可而止。若要畅所欲言,必须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之内;千万不可口不择言,旁若无人而滔滔不绝,使在场者尴尬难堪而不自知。结果即使不惹祸上身,也会因此而失去朋友。

说话也得省时度势而加以权宜调控,才不致失身份惹麻烦。有些半咸的笑话,在三两位密友饮茶闲聊时,谈谈以博一笑则无妨,如果在生人面前或大庭广众讲述,则未免有肉麻当有趣的低劣形态而失去身份。

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要投机,必须志趣相投,思想一致。有些人知其所好而投其所好,专门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以博对方欢心。有推销目的或有所祈求者,特别擅长这种言谈技巧与策略。花言巧语目的在于引人就范;口蜜腹剑则是心怀不轨的谈话。与这一类的人谈话,必须沉着镇定,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千万不可轻易答应对方的建议或要求,以免后悔莫及。

君子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小人则不但说话不认账,即使约法三章,也可毁约背信。

谈话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文化品位,也能展示他的学问才华。不过,谈话也能引起误会,惹祸上身,败坏人格,甚至毁掉前途。我们不得不时刻谨慎,处处小心,以期收到语言交流的良好效果。

23-07-2003 光华言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