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4, 2009

华教问题一大箩

华教问题一大箩 。马龙。

华教问题在我国,似乎总是没完没了。

华校董事部不准签署学校支票,改制华文中学从原名国民型中学改为国民中学,华小师资缺乏,华裔青年不热心担任教师,师训华文组征招学员反应冷淡,华校书记不谙华文,华校高级行政人员不谙华文,华校教师对升级不感兴趣,华校校舍维修不受处理,华校建校没有得到合理的津贴,华校申请迁移校址久久未获批准,华校扩建须向教育部策划组请准却受到拖延,华校。。。。。。

我国自从独立到现在,华教问题一萝筐,有些无法解决,只好照单全收。例如华校书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谙华文者。董事部签支票问题一再发生,一再交涉,问题暂时搁置,悬而未决。何时“卷土重来”,指日以待。华校维修,当年华小接受全部津贴,条件列明,学校经费全由政府承担,校舍算是政府向董事部借用,政府负责校舍的维修。过后公共工程局处理华校维修工作,没有固定规格,说是该局只负责政府学校校舍的维修,后来连校地校舍属政府的华校,工程局也没有积极处理维修工作。而华社热心教育,关心华校,一有问题,即刻筹款应付,绝不任其腐朽倒塌。

有关迁校或原校扩建,须向教育部申请准证事宜,是最近几年来才有的事。过去华校自费扩建,只需要州教育局及地方政府在图测方面的审查批准,并不需要教育部策划组发出准证;至于迁校问题也是一样,过去许多华校迁校,也没有需要像现在这样麻烦,不但要向教育部申请批准,还要大官来颁发证书。过去单就槟城州内,便有很多学校迁移校址,如明德从六条路迁到日落洞,高渊培德从街场迁到郊区,北海励华从双溪浮由迁到巴东丁雅,北赖中华三校,甲抛巴底华文学校从街场迁到郊区住宅区等等,全部都不曾听说需要向教育部申请准证。如今不但要申请,而且还需要劳动政治人物的协助“争取”才能成功。这些繁文缛节,造成我国华教问题越来越多,永远没完没了。

谈到华校老师对升级不感兴趣,以及华裔青年不热心申请受训当教师的事,更是一个令人怀疑而值得探讨的问题。

记得在1987年,槟城及马六甲州教育局,派遣多位不谙华文的老师,出任华小副校长,下午班主任,及课外活动主任。当时华社极力反对,教育部说是没有合格申请者,所以才派遣不谙华文者出任华小行政高职。当时华社,包括教总主席,均埋怨华校老师不争气,没有顾全大局。其实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单单槟城一州,合格申请而不被录取的华文教师就有69位,证明此说并非事实。

这起事件发生后,华社包括在朝在野的华基政党,表现了最高度的团结精神,发挥了最大的团结力量。当年天后宫林吉祥,李金狮等人的激昂行动与慷慨陈词,通过充满正义正气的呼唤,全国各地华小罢课抗议,终于成功保住护卫华教的城墙,展示了华族捍卫母语教育的坚决意志。虽然,茅草行动曾令华教先知先觉承灾受难,入狱坐牢。他们为华教所背的十字架,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意志与情操,换来了处理华小行政高职的四一方案,即正副校长与下午班主任四个职位,必须由拥有教育文凭华文优等者担任,课外活动主任则不必拥有上述资格,但须懂得讲流利华语。

华文假期师训班,原本是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的办法之一,但是政府对于有关师训班,时办时停,宁可让师资短缺问题日见严重,其中原因,无人知晓。

最近几年来,师训征招学员,传说华文组反应冷淡,应征者少。华社埋怨华裔青年嫌弃待遇差,不肯为民族教育作贡献。但是其中可能还有暗藏玄奥,不为外人所知。我有个亲戚的女儿,教育文凭甲等,有兴趣当教师,但应征后全无消息,别人受招笔试,她却没有收到通知书。我为她去电教育部师训组查问,对方回答电脑中没有她的记录,如有不满,可去函投诉。去信多时,全无消息,只好放弃。从报上得悉:砂劳越州有位女生,遭遇同样问题,她亲身到教育部死缠穷究,官员表现对她不满。最后她找到马华副教育部长办事处,多方周折,最后才实现愿望。近来吉打州也有相同的例子,副教育部长秘书出面协助,才找回资料,解决问题。不久之前,看报知道马青总团教育局,要向教育部师训组索取名单,以便协助解决师训华文组征招学员的问题。这项行动最为正确,相信从这份名单中,可能会发现很多玄妙的问题。

总而言之,华教问题一大箩,虽然一时无法解决,却已成为激励华人团结的良药。

25-04-2001 光明言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