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关爱国中华文学会

教与育: 关爱国中华文学会

2001/04/01 17:41:33 南洋商报●林怀龙

《南洋商报》推动“关爱华文学会”计划,激起华社对国民型中学华文学会关心与爱护,进而提升国中生学习母语的意念,和华文教育的素质与水平。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运动。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之下,能让学生学习华文的中学大约分为三类型。这三种类型也可算是三个等级。第一等是以华文为各学科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中”,第二等是全收华小毕业生的国民型“改制华文中学”,第三等则是兼容各源流小学毕业生的“国民中学”。

国民型改制华文中学每周上华文课5至6节,同学之间纯粹以华语交流,校内通告及训导方式,以华语华文为主。虽然其他科目以巫文为教学媒介,但学生接触及应用华语华文的机会多,因此对华文掌握的能力也较强。

至于国民中学(过去也称为广博中学),学生来自各源流小学,有15位或以上学生选读,才教导单科华文。课本虽与改制华文中学所用者相同,但每周只上三节课。有些学校将华文编排在课外时间上课,教师也多属兼职。

我在70年代初期,曾在这类中学兼授华文课,当时发现这些来自华小的学生,对华文的学习,特具热忱。他们只能在课余时间与其他来自华小的同学以华语交谈。他们成立华文学会,在顾问老师辅导之下,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多学习华语华文的机会。他们办壁报、油印出版刊物,收集同学作品,分传阅读。这些同学进修至中五,考到教育文凭华文科者为数不少。有些后来进入马大中文系深造,也有些当临教,再接受训练成为华文教师,他们热爱华文,尽量争取机会以多学习华文的精神,令人感动与激赏。

热爱华文

我后来在华文假期师训班讲课时,曾经口头询问调查受训教师来源,发现来源最多的,居然是这些出身国民中学者,真是令人预想不到。这当然有其特殊原因,现暂不赘述,但有一项我们不可不注意的事实,就是热心推动维护华教的华社,甚至华教舵手董教总,对国中华文教学问题,并未多加关注。他们最重视的当然是独中。但独中统考不被承认,有能力兼考政府教育文凭而能当教师者则另有深谋高就,华文教师来源迟早断绝,华教如何赓续维持?

华总署理总会长拿督方天兴表示,华团应给予各国中的华文学会鼓励与支持,让华文学会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及经费,以使学生能通过华文学会所推动的各项有益活动,确定正确的生活方向,并促使学员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促进经验交流。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母语及推动民族文化的承传。”

方氏也表示,国民华文班的开设,向来面对诸多难题,历来只凭着学习母语的坚强信念,不断的自我努力,克服主观困难,才能使华文班获得延续。

这是一项好讯息,我们期望“关爱华文学会”运动,能全面激起华社,对国中生学习华文问题的关心与赞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