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9, 2010

著 书


2010年11月20日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著书 。林华。

一般上,文人写文章,除了在报章杂志发表之外,便是累积作品编印成书。在先进国家,名家写作,如无立约,文章经过发表,版权便归发表其作品的报章杂志所拥有,作者没有权利再将之编印成书。即使要出版成单行本,也是有关报章杂志的权利。外国名作家著书赚大钱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国则不同,尤其是华文作品,市场根本不大,出版书籍一般上都是赔钱蚀本,所以即使你将发表过的文章再出版,也没有人去管你,除非你是很有名气的作家,事前有立约规定。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有一家名为“艺美图书公司”的出版社,为了提拔鼓励东南亚华文写作青年,而为许多青年作者出版单行本的短篇小说或散文集。当时马来西亚便有很多青年作者受惠而出版专集。出版人志在奖掖后进,而非图利。当时本人初期发表过的作品,也被编辑出版短篇小说集《不再倔强的人》。

在科技进步,电脑网络发达的今天,许多好书名著都可在网络里找到读到,看书的人不多,买书的人更少。著书打字排版印刷等需要费用,著书须负担成本,但卖书则不容易。除了赠送朋友,剩下的只好置放在书商的架子上迎接灰尘,等待偶尔有人翻阅光顾,再不然便是堆积家中,过几年后交给收旧报纸的贩商处理。

我有一位写作朋友,其作品如短篇小说、散文及哲学论文等,公认有相当水准。如果不编印成书以保留长远,未免可惜。他经济能力许可,自掏腰包出版三本集子。他住在高级公寓,又时常到外国子女家小住,不方便推展发售其著作,又懒得找书商协助,除了送朋友三几百本之外,其余两千多本书留在家中,占地不少。其夫人纯受英文教育,看不懂无法欣赏而以此为患。她上巴刹总把丈夫一些著作置放菜篮中,遇人便问:Do you read Chinese? (你懂华文吗?)凡懂华文者便获赠书。

著书在我们这片文化沙漠既然是如此的可悲可怜,还是有很多作者趋之若鹜,原因据说是为了纪念,纪念自己曾经有过这番兴趣与用心,希望子孙后代知道他们有这么一位有文学造诣的长辈。

许多华团商业机构,为了鼓励华文写作而提供出版基金,让作者出版书本,实现“出书”的愿望与理想。也有些写作朋友,出书后东拜托,西讨情,要人买上10本20本去送朋友,或是代他发售,以期捞回多少出版成本。也有人向好友征求赞助出版费用,奖励办法是将赞助人的照片印在书中,以尽表扬责任,而令赞助者获得热心慷慨赞助文学出版的美好声誉。

爱护我的文坛朋友,多人多次鼓励我将发表过的文章出版成书。写马华文学动态及文学史篇的马仑先生,甚至告诉我他乐意协助我将剩余书本发送到全马各华文独中,不必担心存书占地方而防碍住家的舒适感。他们的一番好意令我感动,但我始终还在三思而未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