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2, 2010

考 试


2010年11月13日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考试 。林华。

偶尔翻阅孙子的作文簿,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发现了这样的句子:“读书,如果不是为了考试,那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我不知道他的描写,是否有经过老师的提示,或者是出于他内心的感慨。不论如何,我都同意并同情他对读书的感受。因为我是过来人,我现在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因为我不必再参加考试。想当年我在学校,每当考试来临,在日夜探索死背强记功课以应付考试的时刻,总是希望考试快点过去,然后便可以阅读小说、传记或游记等自己喜爱的书本。

我们明知道考试是影响读书乐趣的勾当,是给读书人造成压力的活动,但是我们却不能废除它。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经过程度的评审来决定升级转上另一学习阶段;我们的国家社会需要以资格决定适当人选执行适当职务。程度与资格,必须依赖考试来裁定。虽然这种经考试对程度与资格所作出的评定未必完全标准,但是在还没有更理想的遴选方式之前,考试制度还是不可能被废除。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人民生活简单,没有今日这么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国家政府的部门不多,治理政府事务的人才也很少,但是为了遴选适当人才处理各项事务,也得经过考试来作出裁决。古代的科举制度,便是用以选拔人才的考试。当时的考试科目当然没有像现在这么复杂,所以只要“十年窗下”便可“一举成名”,“无人问”的十年苦读,便可换来“天下知”的美好成果,算来也是值得。因为当时考试一过关(即中举),马上便由朝廷委派出任官职而“衣锦还乡”。升官发财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所以当时鼓励读书的勉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一直实行到近代清朝光绪31年(1905年),前后经过了1300年。在这过程中,历朝考试制度和考到的资格名称不断改变,当时考试除了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曾经有短暂时间停止之外,其余时间延续举行。即使在1905年废除科举之后,也是由其他考试来代替。

在科举考试制度之前,皇帝以“察举制”选拔(由各级地方官员推荐才德兼备人才)来治理国事。结果发现举荐之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弊病。结果还是科举考试选拔较为合理实际。科举考试制度曾经严格到如考官徇私,将可能遭受抄斩九族的严重处罚。

在我们今天文明社会的教育制度,依然重视考试。家长千方百计,学子废寝忘餐,死读恶补,为的是考得好成绩,可以升读名校或分配到理想科目。尤其在教育政策以种族为考量的国家,考试成绩以不同诠释的“绩效”为选拔进入大学科系的准则,使到非土著子弟须挣扎死拼,以最好的成绩才能争到就读理想学科。这种情况使到原本已经可怕的考试变成更加恐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