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庐山的面目与内涵



2010年12月15日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

庐 山的面目与内涵 。林怀龙。

我们常听人家说,对某人虽然神交已久,但至今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把不曾见过的面孔,说成是庐山的真面目,其中含有神秘、迷茫、高远,难以一见真相的意境。成语源自宋代大文豪兼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诗。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不但是昂然耸立、内涵丰富、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而且是中国在地理、历史、文化与教育方面的显著据点。

庐山在江西省西部的鄱阳湖畔,山青水绿,烟雾弥漫。早在1千8百年前,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描写的便是庐山境内的一处群山环抱,风光秀美的村庄,是陶渊明虚构的乌托邦,也是愤世厌俗者,企图远避尘嚣而退隐的理想环境。9百年后的北宋理学家朱熹,却在此开设了学习兼研究的白鹿洞书院,积极弘扬儒学,成为天下博学鸿儒研究学习的理想殿堂,也是训练治国人才的堡垒。消极退隐与积极求进以图贡献国家社会,两者成为显著的对比。

公元1595至159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将外界的新鲜事物传播给中国学者,成为第一位到中国讲学的外籍人。

公元1894年,虚怀若谷的庐山,迎来了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这位思想独到,生活品味特高的传教士具有经济投资的眼光。他看到庐山风景秀丽,气候凉爽,特向满清政府租了一方土地建设一处避暑山庄,以供外国人夏天避暑的用途。这山庄命名COOLING,是后来庐山上著名的避暑村庄牯岭。

近代来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传教士赛兆祥,其女儿赛珍珠,是名闻世界的中国学者兼作家。赛珍珠对中国近代历史了若指掌。自小在庐山长大的赛珍珠,1922年在庐山开始其第1本著作,此后不断著述,其作品对中国与外界的思想沟通,起了很大的作用。

庐山有特出的奇峰秀景。所谓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所有这些,庐山皆备,所以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兼总统蒋介石自1933年起,为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在庐山筹建三大建筑,1937年修建完成。蒋介石在此召开了11次的国民党高层会议。

谈到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与庐山有更密切的关系。1959年7月,中共在此召开了党政治局的扩大会议,检讨当时所推行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与中共资深领导人兼韩战总司令彭德怀思想言论公开决裂,彭德怀自此失势。接着中共又先后于1961年与1970年多次在庐山召开了党的高层会议。

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设了庐山会议纪念馆。。

现在我们要一见庐山真面目并不难,因为庐山已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