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7, 2010

求学


本文于2010年5月8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求学 。林华。

求学是人生中最主要的阶段。我说最主要是因为求学的时间长,对往后生活的影响重大。

求学包括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和在外通过补习或生活中自我学习,以谋求提高资格增加学问。资格高低,学识丰富与否,是决定职位、薪金、以及生活情况的主要关键所在。

40多年前,我曾经在槟城柑仔园的足球场听李光耀演讲。他以伟大政治家的风范,令人望而生畏的气魄,高昂而洪亮的声调,在台上侃侃而谈。他说大马政府要抗拒共产主义的威胁,最重要的是让穷人有翻身的机会。穷人翻身的机会,便是由国家通过教育奖学金的提供,让穷人的下一代有充分求学以提高资格的便利与机会。

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与真知灼见,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求学对一个人前途的重大影响。

在我国独立之前,全国只有一间马来亚大学;中学每州也只有一两间。我们小时候(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学校求学的机会不多,由于书籍及各种学习媒体的匮乏,通过自学求知的意愿也难以实现。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政府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国库以预算案中的大部分资源来进行教育事业的建设与推动。目前全国每个县属最少都有一两间的政府中学,官办大专院校增加到数十间,私立者更是如雨后春笋,到处林立。政府也实行了从小学到大学先修班的免费教育。这种成就,几可比美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这是我国建国政策上值得夸耀的项目。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开放,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到我们新的一代有更多的求学机会;而学习媒体的增加与进步,也给他们提供了为学求知的种种便利。

虽然如此,现在的年轻学子,却在求学方面产生了新的趋向。他们崇尚于高消费的私立学院或私立大学,而不愿意进入政府的先修班或大学。这些政府的大学,学费低廉,并且有许多奖学金的机会,但许多中学毕业生,特别是华裔中学毕业生,多不愿意申请进入求学。他们宁可付出高昂的学费进入私立学院。

有人投诉,政府大学的种族偏差政策,让非土族学生不能获得所要选读的科系。他们甚至连政府中学的大学先修班(包括改制的前身华文中学)也不愿进入就读,说是这些中学的老师教学不力,他们只顾招收补习生,以赚取课外补习费。

这些可能是百中见一的怪现象,其实可以通过政府或管理机构以求改善,不应该成为放弃应享权利的理由。求学靠人而非靠学校,更何况私立学院重点在于商业利益,也未必能全都办得尽善尽美。

谈到进入学费高昂的私立大专院校,如果家长经济情况充裕而能力有余,当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成问题。如果只因道听途说,或是为了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背景,而让父母为难则不应该。我们知道现代父母多不愿意令子女失望,而宁可吃尽苦头去满足子女的要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