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泰马诗人雅集的历史回顾


泰马诗人雅集的历史回顾
。林怀龙。
(本文于2012919日及20日连载于槟城《光华日报》副刊新风版)

当今旧诗词创作风气鼎盛

我最近接到两张诗人雅集的请柬。其中一张是怡保山城诗社发出的《壬辰中秋海内外诗人山城雅集》请柬,雅集日期是2012106日;另一张则是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发出,将于20121117日,在马六甲举行的第38届马来西亚全国诗人“唱天声”壬辰重阳雅集。请柬照例附上主持人的诗、词和对联各一,接到请柬的诗友一般上都要有所回应。回应的诗可以步韵,也可自韵;词可依照柬诗的词牌,或自选词牌填谱。对联亦可自选冠首文字。

各地诗社及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除了主办雅集,如端午节雅集、中秋雅集、重阳雅集等之外,平时还有主办各种提倡鼓励诗词创作,发扬诗教的活动。

目前在全马各地都有诗社的组织,而且社务相当活跃。诗词作者也很热闹,几乎蔚成一股炙热的风气。在半个世纪之前,旧诗词几乎只是一般受过古文教育,来自中国国内的老学究的玩意,而如今则是老中青男女皆有参与的普遍文艺活动。这种风气并非起于一朝一夕,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旧诗词创作及雅集的发源地

也许不会有人想到或相信,诗词创作风气起于雅集,而雅集风气则起自泰南合艾及槟州大山脚。这已经是几乎被人遗忘的旧事。

我于1960年到1969年在大山脚侨光学校担任校长,课余到国际书局饮茶座谈。初时书店老板是来自中国,曾经参加抗日武汉合唱团的洪志辉,另一位股东是擅长写作旧诗词的叶蔼园。叶老平日唱酬的诗友是蓝田玉和叶福源。他们三位都是年达古稀的老前辈,有很好的旧文学根底。我在196324岁时加入他们的吟唱行列。有人说文人相轻,但我们当时不但没有相轻,甚至互相标榜。蓝田玉是诗翁,叶蔼园和叶福源是诗伯,我则被套上才子的谬誉。后来加入了郑志明、孙少卿,以及来自北海的洪钦敬、巴东色海的陈重丕、陈夏火、双溪大年的许峥嵘、太平的梅连科等,阵容逐渐扩大。我们常有诗作在当时的报章副刊发表。在相同副刊发表诗作的,还有泰南合艾李荫桐、李慕轼(MR.BLACK)、郑国旗、曾德华等。偶尔也互相步韵酬唱,促近诗人感情上的联系。

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的首创者

当时在报上的新闻以及副刊诗作上,知道1965年及1966年一连两届,在合艾及宋卡有诗人中秋雅集的美事和诗作。雅集的盟主(主持人)是李荫桐和李慕轼,他们两位都是南益树胶有限公司合艾分行的重要职员。当时大山脚的这些诗友曾经受邀参加,蓝田玉应邀出席,并受促于翌年(1967年)在槟城主办第三届中秋雅集,命名为《丁未年泰马诗人中秋雅集》。

蓝田玉在返回大山脚之后,便联络诗友,包括一些槟城的诗友如黄晚香、陈习庭、杨自牧(永谦)、李典谟、沈高标、张少宽等人进行磋商筹备工作。“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由年老诗人领导筹办一项跨国集会,不免感到任重心焦;况且,主办雅集。招待来自泰马两国诗友嘉宾,虽然旅费宾馆开支,由参加者自行负责,而宴会、纪念品、请柬刊物印刷等需要一笔开销,所幸在筹备过程中,获得吉打州南部巴东色海儒商陈重丕慨然答应负责宴会开销,于是雅集经费已无问题。家居大山脚的蓝田玉,以兴奋的心情、坚毅的魄力,经过一番领导功夫,筹备顺利,丁未年第三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终于在槟城丹绒武雅,山坡上依山面海、风景优雅的怡园酒家顺利举行。主办当局以柬诗相邀,参与者步韵奉和,诗作丰富,白雪阳春、珠玑锦绣,美不胜收;编印成册,传阅吟咏,弘扬诗教,传承文化,意义深长。

雅集当晚,美酒佳肴,鸥盟相聚,宾主联欢,纸笔相传,联吟赓句,酬唱之声四起,交杯雅兴频传,极尽雅集之崇高兴致。这是马来西亚诗人雅集的首创。马邦中华旧文学,诗词对联之文风就此掀开序幕。

丁未雅集当晚,怡保有多位诗友前来参与其盛,深受诗兴文风熏染,回怡保之后,与当时怡保诗人沈亭、王光国、张英杰、吴起陛、彭士麟、赖甲贵、何继昌。白瑞祥、白成根、麦衮华等商议,乃决定主办第四届(1968年)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怡保,并公推儒商白成根与麦衮华为主持人。第四届雅集在山城怡保顺利举行之后,原本决定第五届在柔佛麻坡举行。当时麻坡诗人李冰人、苏和生、周庆芳、李怀德、吴金谷、林心青等人皆乐意筹办第五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麻坡,只因当年不幸发生513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影响了筹备工作,而不得已放弃主办。结果改由泰南合艾再次主办。因此,合艾的李荫桐和李慕轼,总共主办了第一、二、五三届的泰马诗人中秋雅集。

第六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在泰京曼谷举行,由陈广深主持。当时马来西亚有众多诗人前往参加,并且答应承接主办辛亥(1971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于槟城。
                                           
图片说明:1 泰马诗人中秋雅集第一至第七届主持人
            由上而下  1.1    李慕轼(左)、李荫桐 (第一、二、五届)
1.2              陈重丕(左)、蓝田玉  (第三届)
1.3              白成根            (第四届)
1.4              陈广深            (第六届)
1.5              许平等(左) 竺摩上人(第七届)

                      (上)
第七届中秋雅集阵容浩大

1971103日假槟城安顺律树胶公会礼堂所举行的辛亥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是自雅集创办以来,阵容最浩大,范围最广阔的一次。参与者除了泰马诗人之外,还有来自日本的何本休三郎,以及来自香港、台湾、菲律宾、新加坡、澳洲、印尼等国诗友如易君左、胥端匍、郑鸿善、王素琴、陈心彬、许统正、何文廉、陈宝书、刘楚才、蒋长安、黄景荣、宋崇基、神州客、逸尘、许清思、黄大可、张肇仁、杨震田、张直端、萧瑟风等大雅,投诗响应或亲身莅临参与盛会。其他诗友参与者计有泰国各地共111人、马来西亚114人,其他20人合共245人,加上文教界及艺术界嘉宾总共约400人。当年最杰出的前辈诗人兼书法家教育家任雨农、周曼沙、萧遥天、湘江才女彭士麟等均有出席。是晚宴开40余席,场面热闹,盛况为历届之冠。是次雅集盛会主持人为槟城儒商兼艺术协会主席许平等,及佛教高僧竺摩上人。槟城著名诗人杨自牧(永谦)在其雅集诗中写道:
词田大有又丰收,泰马诗人喜聚头。结社无忘明月约,飞笺满看秀囊稠。凌云气压旗山兀,吐凤才高鹤屿秋。六届赓盟今第七,更期届届比前优。

是次雅集盛会节目前后共有三天,首日迎宾,第三天是招待远地诗友观光槟岛名胜。雅集高潮,当然是在中秋夜,即阳历103日晚上假树胶公会礼堂举行的联欢宴会。宴会司仪由本人担任,当时我年方32岁,风华正茂,且声音清晰洪亮、思绪敏捷、口齿伶俐。对节目的宣布及场面的操控,可谓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陈习庭前辈不顾我的尴尬,当众高声盛赞,并乘机自炫我操控场面的情况,与他早年在中国向数千军人训言时的效果一样。只是他当时是十分严肃,而我则是亦庄亦谐,轻松又活泼。过后出版的雅集特刊中对当晚司仪的表现也有所表扬(我当时那种满足愉快的心情至今仍旧感觉到飘飘然,余韵未了―哈哈!)。

辛亥年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并非只是作诗填词、联吟酬唱而已,而是节目丰富精彩,富有文学与艺术韵味、多彩多姿前所未见的盛会。在丰富精彩的节目当中,包括由陈君玉、陈火炎领导的槟榔屿平社京剧演唱、竞猜谜题文雅高尚巧妙的谜语、各籍贯诗人以其乡音吟诵诗词、历届雅集主持人致词、名士致词者包括诗书画三绝的五四运动健将、当代杰出文学艺术家易君左,来自法国的汉学家高世石龙宝氏亦以华语致词。

主持人许平等致词时倡议各地区成立诗社,并且将泰马中秋雅集扩大至东南亚中秋雅集。第一、二、五届主持人李慕轼提倡“旧瓶装新酒”,献议将旧诗词内容涵入新事物、新思想、新名词,以符合时代潮流,使生动有活力。竺摩上人在其致词中表扬诗教与佛理的亲密关系。上人认为诗的无邪情趣,是表现高度艺术的真境,与佛学上的荡执成智、迁恶为善,亦可息息相关。诗词是汉粹之一,是华族传统最优良美善的文化,更涵有人生高度的意义与价值。

薪火相传蔚成风气

在第七届泰马诗人中秋雅集,来自各地的诗人,深受诗词艺术美善效果的影响,响应主持人许平等的献议,而接着纷纷在各地区成立诗社,甚至已成立了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并且每年轮流举办中秋雅集,号召各地欧盟鹭侣相聚联欢,疆界不再限于泰马,甚至来自世界各地诗人亦在所欢迎。而雅集也不只限于中秋节,端午、重阳也都被各地诗社选为举办雅集的节日。除了雅集之外,诗社也主办讲座会,定期举行诗课创作、诗词对联创作比赛等等,并且编印成册,分赠各地诗友。

至于各地诗社领导人以及雅集主持人,也经过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演进过程。例如原本由许平等领导的槟城艺术协会诗词组,先后由周子善、刘作云继续领导推展诗教活动,并且力求发扬光大。槟城其他诗社及各州各地诗坛组织亦然,虽然经过时光冲击,人事变迁,但是马来西亚各地的诗人只见增加不见减少,因为诗词创作的活动,已是薪火相传,蔚成风气。

                                                                 (下)


图片说明:
        
 1.泰马诗人第七届辛亥中秋槟城雅集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