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5, 2014

黑与黄,西到东

        上: 左起方琇绣、林隽堂、卡麦伦、林逸欣摄于大大山脚2014
中: 林逸航与卡麦伦摄于伦敦1992

  林隽堂与卡麦伦摄于大山脚2014

黑与黄,西到东             。林怀龙.


(本文于15-03-2014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

2014216日下午,我们家来了一位黑人,他是我长孙林逸航婴儿时代在伦敦的朋友卡麦伦。早一天卡麦伦的母亲找到了我儿媳在1994年返回马来西亚时留给她的电话,来电告诉我媳妇卡麦伦目前在槟城实习,希望我们联络他。

我的儿媳隽堂和方绣琇(逸航的爸妈)通过手机联络后便开车到北海某公寓去请卡麦伦出来吃饭,然后载他到我家坐谈。他们翻阅我儿媳所保存,卡麦伦和我当时在伦敦出世的长孙逸航,婴儿时候所合摄的许多照片。照片展示了一个黄种人和一个黑人,在婴儿时代的可爱镜头。这些镜头令人深深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的世界人类,不论肤色,不分种族,本来就是亲如兄弟,情同一家。

我次男隽堂留学英国伦敦,毕业后在会计楼工作,而毕业于马来亚大学的媳妇方绣琇当时则在伦敦一家银行工作,长孙于1992年在伦敦出世时,邻居黑人宝宝卡麦伦也在同一个月出世。半年后他们一起上托儿所,由卡麦伦的爸妈负责载送。因此,这对黑与黄的婴儿约有一年多的时间生活在一起。他们一起跨着鸭步学走路,也呀呀学语,用他们婴儿的语言互相沟通。

儿子媳妇不知卡麦伦的祖先来自何处,也不便探问,因为黑人一般上与我们华人不同,他们并不注重记取祖先的籍贯。他们已经是合法的英国公民,享有和英国白种人一样的生活权力。

人类从落后野蛮的生活,渐渐趋向进步平等文明。人类阶级痕迹的消除,促使我们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贵族平民,共同生活在平等幸福的环境里。从我孙子逸航和卡麦伦婴儿时代一起生活的照片,可以体会到人类原本就是亲切无猜疑、无敌意,可以和平共享世界资源,一起过和平幸福生活的。

孙子林逸航,在1994年尾跟着父母返回马来西亚,后来进入华文小学,升上国民中学(有修读华文并考获特优),在本地学院修完首阶段课程后,到伦敦波士茂大学继续深造,今年修读电脑工程系最后一年的课程。而卡麦伦则在伦敦长大,目前在伦敦某大学修读国际贸易系最后一年,由于进行实习而由所属公司派到马来西亚,与连带公司进行协助推动教育转型的业务,为马来西亚的一些学校提供精明教育设施。他说马来西亚政府重视教育,为教育作出重大投资,是很好的现象。他也说他喜欢马来西亚的天气,虽然稍热。但不很难受。

卡麦伦受的是纯粹英文教育,英语已经成了他的母语,对于英语的掌控已达到精确优雅的境界。他口才滔滔,如水银泻地;并且知识广博,思想成熟,言之有物,令人羡慕钦佩。这可能是英国教育成功的缘故吧!我想我的孙子背负着三种语文的重压,在英语的应用上,自然是望尘莫及。(但绝不自卑或后悔)。

可惜的是卡麦伦这次来到我家,而和他同年的婴儿时代的首位朋友林逸航却在英国,只能见到逸航的爸妈。否则,黑人与黄种人,20多年后从西到东来相会,那种场景将是更加令人感动的。

Thursday, March 6, 2014

宗乡亲会领养国中华文学会



宗乡亲会领养国中华文学会        。林怀龙。
(本文于6-3-2014发表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言路》版副刊)

201432日星洲日报刊载一则新闻:宗乡亲总会会长拿督斯里林振辉表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将领养国中华文学会的工作推广至各宗乡亲州级和县会,确保国中华文学会能全面发展。

上述资讯,关系民族语文教育,应该受到华社的重视与响应。

根据报章讯息,华小毕业生升上华文独立中学的约占10%,有机会升上国民型中学的也只占约10%。这就是说华小毕业升有80%升上国民中学。教育政策规定国民中学虽以国文为教学媒介语文,但华印籍学生可修读母语科,即华人学生可修读华文科。我在退休之前曾经在放学后到国民中学兼教华文。我发现这些学生热爱华文,认真学习,努力进修,令人感到欣慰。他们在初级教育文凭及教育文凭选考华文科,有些考到优等(甚至特优)成绩,最后到大陆或台湾留学的有之,升读马大华文系的也有之。遗憾的是这些热爱华文的学子,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须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加倍努力,才能在华文科有所成就。

所谓困难的环境,便是很多国民中学缺乏华文教师,不能将华文编入正课,只能编排在课外时间,由教育局调派华文小学教师前来兼职。这个问题从来不见华社给予关注。华社只把华文独立中学当成民族命脉而给予全力的照顾,对于国中华文教学问题却一向少理。

一个不受人注意到的问题是我国华文小学教师大部分来自国民中学。过去当我在华文假期师训班讲课时,增经向班上受训的教师(华小临教)查询,结果发现有80%来自这些国民中学,10%来自国民型中学,只有23%来自华文独立中学。再深入探查原因,原来国民型中学在城市,家长经济情况较佳,中学毕业后多数升上大学成为专业人士,华文独立中学也一样,而且独中生没有教育文凭国文科优等的资格,不能被接受成为公务员。因此当年的华小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不受华社关注的国中毕业生。

国内不论大小城镇都有华人的乡会、宗社或校友会,假如这些团体能关注当地国中的华文教学,并且提供补救的机会,诸如在夜间开设华文补习班,协助国中生补习华文,使他们具备政府考试中华文科的应考能力,这对华人子弟学习华文肯定有帮助。

因此,“宗乡团体将领养国中华文学会的工作推广至州级和县会,确保国中华文学会能全面发展”,肯定有帮助到各地国民中学华人子弟对于华文的学习。相信这也是维护华文教学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