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9, 2010

歌 台

(本文于2010年10月30日刊载于《南洋商报》<商余>版<片叶回甘>专栏

歌 台 。林华。

我的童年及少年时代,在晚上时间,曾经跟着邻居同伴,到附近市郊空地上,临时搭起的歌台,去观看歌唱、戏剧及舞蹈表演。当时这些艺人的登台演唱,给地方上的华裔同胞,带来了绝无仅有的娱乐节目,应该可以算是一种值得回味无穷的街边文化艺术。

当时各地除了简陋的电影戏院,提供一些黑白电影节目之外,再无其他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娱乐节目,而歌台便是一种应运而兴的文化艺术活动。歌台除了租用电影戏院演出之外,也有在露天临时搭台演出的。露天搭起的戏台,周围以帆布围起,留一道收票及供观众进出的门。门票是一元几角那么便宜,小童则半价,而且并不流行检查身份证验票,所以我们这些参杂着超龄儿童的观众,总是半价入场。

当时这些歌台提供娱乐节目,不论在戏院登台也好,在露天搭起的戏台表演也好,都是由娱乐公司承办。即使是有组织的歌舞剧团,他们的演出,也是通过娱乐公司的安排,才能安心演出,不致半途出乱子。因为娱乐公司是专业行团,他们不论对于提供执照的政府部门,或是地方上的各方神圣,都有很顺畅的疏通管道。他们不但承办本地歌唱艺术团体的演出,同时也办理外国艺人莅临献唱。我当时在北海就曾听过中国女高音屈云云小姐登台献艺。

大约到了60年代初,在北马一带流行一时的刘冰歌剧团,章氏姐妹歌剧团等,他们除了到各地戏院登台演唱之外,也有应社团神庙的周年或神诞庆典演出。他们的崛起,逐渐取代了神诞及七月中元节受聘于庙宇或街边演出的潮剧班。在北马一带,遇有如此庆典,多数潮剧歌台各半,因为年轻一代很少懂得观赏潮州剧团的古装演出,而多数喜爱歌台的表演。歌台的节目,除了歌唱,还穿插了舞蹈及笑剧等,娱乐性高,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强。

不过,在几年前,这些出街演唱的歌舞团,为了适应一般观众的“胃口”,艺员在台上演唱时,竟然穿着过分省布的新潮服装,边唱边扭,做出不堪入眼的性感动作。

2008年秋,我到印尼坤甸,受邀参加当地一间大伯公庙的开幕礼,场面非常热闹。庆委会安排了歌台演唱节目。受聘前来歌唱的海内外艺人多位,伴奏乐队则是来自山口洋的印尼青年乐团。演唱的全是华语歌曲,伴奏的印尼青年弹奏自如,毫无障碍,只是台湾来的毛毛歌后陈今佩要唱毛毛歌时,伴奏乐队便有点感到为难,后得主办当局出面阻止。毛毛歌后好不识趣,在那偏僻保守的边远乡区,人们怎懂得欣赏那肉麻当有趣的毛毛歌?

歌台艺术,历久弥新,现在基地设在大山脚的“美满娱乐机构歌剧团”,可以自洽生意,不必经过专业的娱乐公司。他们的团圆众多,布景及音响设备完善,在旺季时,可以分成几团同时出动。目前的歌台,台上置放了卡拉OK,嘉宾也可受邀登台献唱或与台上艺人合唱。现在除了社团庆典,神庙酬神之外,在婚礼或生日喜宴,聘请歌台到来助兴已是平常事。除了歌台原本艺员之外,还可另聘著名歌星莅临登台献唱,论价献艺,合理公平。

歌台,延续着街边艺术文化的生命,相信还会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离 婚


(本文于2010年10月30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离婚 。林华。

结婚是喜事。过去婚宴流行恭请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闻人为主持人。婚宴主持人受邀上台致词。致词中必然给予新婚男女美词祝颂与训勉。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爱情永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白头偕老… …新郎新娘,在司仪引导之下,切喜糕,开香槟,饮交杯酒等,全是缔造恩爱亲切的动作,使来宾羡慕不已。

令人失望的是,不少现代青年,结婚不久,一切祝颂美词言犹在耳,小两口已宣布离婚。既然结婚是喜事,离婚自然是相反的坏事。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当然也不是小事。但是,现在听到年轻夫妇离婚好像是很平常的小事。

去年出席朋友孩子的结婚喜筵,今年某日相遇,问他是否已当祖父,他说孩子媳妇已经离婚。离婚的原因很简单,夫妻工作地点,分别在槟威两地,结婚周年纪念日,相约在槟城某酒店餐厅准备烛光晚餐庆祝。当天大桥发生大卡车翻覆,交通阻塞四小时,男的到槟城酒店餐厅已是晚上10时,妻子不高兴,就此翻脸提出离婚,男的认为又不是自己的错,既然连这种意外情况也不能谅解,离婚就离婚,勉强相处,经常无理取闹也不会幸福到那里。他们都还年轻,彼此英俊美貌,又无孩子拖累,不影响任何人,离婚不难,只是长辈面对亲友,难免稍微感到难堪而已。

有一对亲戚小辈,夫妻小两口生活看来美满,又有两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多么令人羡慕。但最近却闹离婚,原来男的另搞一个说是与妻子性情容貌相似,令他起爱心。妻子当然不能接受,理由很简单,既然她还活着,为何需要再多一个?因此离婚,妻儿每月领赡养费,丈夫挑个两头担子,压得喘不过气。不过他们经常大家聚餐,孩子依旧有爸妈,只是爸妈已经离婚。这是时髦而大方的离婚例子。

有些夫妇相处,经常吵闹,或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各怀鬼胎。这种情况,实在有违当年婚宴上主持人的一番祝贺与期望。苦苦支撑,也是徒然辜负青春,只要不是为了负起照顾子女的责任,其实早日离异,各奔前程,也可能比终日吵闹斗气的痛苦生涯更佳。

在过去的年代,离婚的事件没那么普遍,可能是因为男女地位不很平等,女方通常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生活上必须依靠丈夫,所以遇到不公平对待,也得忍气吞声,勉强迁就,不敢提出离婚。

丈夫外遇,妻子发现,即刻提出离婚,绝不妥协,一段美好姻缘,就此完结。也有些同样情形妻子没发现,不久丈夫在某种情况下而回心转意,从此永投旧爱怀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白头到老,相信这种例子确有存在。

夫妻相处,误会争吵或偶而行差踏错肯定会有,能互相原谅,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应该算是美德,不必动不动就闹离婚,那并不是好玩的事。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休闲随笔序



休闲随笔序 林怀龙。

(本文发表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 27-10-2010)

高级拿督林廷佾校长,是我在教育界的老前辈,也是我的宗亲长老。我一向尊敬他,佩服他。他是槟城华社一位孜孜耕耘,从年青到年老,永不言倦的长者。其实,身为早年的一介教育工作者,应该是财力有限,而子女众多,生活可能需要本身的勤劳营运(例如课余兼职以增入息等)方能应付;何况参加社团工作,不但需要出力,同时也需要出钱。而林廷佾校长却能付出如此丰厚的精力时间,去服务于宗社、乡团、教育、公益等团体;并且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不但没有遭遇闲言闲语,尚且深获拥戴嘉评,前后多次受封勋衔,最后荣膺高级拿督。这的确是他的无私奉献,也是他的殊荣。

由于林校长专心致志于教育工作,又有长期服务社会的恒心毅力,所以使他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与观感。这些经历与观感,值得回味,值得记忆,以文字记载宣扬,可作为他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参考、学习与模仿。林校长觉察其中意义,乃将这些资料写成文章,并且编印成书,流传久远。

2004年中,林校长决定出版专辑《廷佾忆往》时,来电要我为他的著作写序文。我当时感激他的盛情错爱,但告诉他我是小辈,岂敢班门弄斧。我建议他找老前辈,他接受我的献议。结果老前辈拿督许伟乾、高级拿督任雨农以及杨泉博士都为他写了精彩的序文。充分表扬了林校长《廷佾忆往》专著的内容与意义。
这次再接到高级拿督林廷佾校长的来电,说是今年庆祝九秩大寿,将出版第二本专辑《休闲随笔》,以赠送亲友作为纪念。他重提要我写序文的事,我再提先前建议,结果无效。鉴于林老前辈如此盛意殷切,我不敢再作多言,只好勉强答应。

林校长是一位重义多情的长者。在他的文章里,充满了对朋友的义气,以及对社会工作的正义感。他表扬槟城文教先辈贤达任雨农、周曼沙对本邦文学教育的贡献,以及同学吕海水对他的情与义。他对亲人华哥的不幸遭遇而仗义呼冤。林校长丰富感情所涵盖的部分有亲情、乡情、友情与宗亲、同学、同道之情。

在以题目为“鸡”的一文中,林校长写道:“我童年时,母亲经常把新母鸡首次所生的蛋留给我吃,母亲说这是儿童最好的补品。”由于母亲的特别关爱照顾,才能使这位年逾九旬的爱儿享受“寿而康”的美好生活。

在“牛”与“椰子树”等篇章里:“。。。回忆儿时在乡下,母亲养了一头健壮的大水牛,周日或学校假期,与邻居童伴一起赶牛到野外牧放。水牛各自吃草,牧童玩各种游戏,或骑牛背赛跑,或采食野果。。。到了日暮黄昏,便骑在牛背上,哼着儿歌回家去。。。。”

如今 林校长回到乡下,回味童年生活情景,看看母亲亲手栽种的椰子树,忆起已离世母亲的慈祥音容,感情丰富的作者,心中难免激起汹涌澎湃的波涛。这便是人与草木之别,也是接受过优秀儒家文化所熏陶过的中华儿女的优美情操。

林校长的海南乡情特别深厚,他不辞辛劳以许多篇幅,详述“海南传统美食”、“海南民间糕粿”、“海南民间甜品”、“海南民俗谚语”、“海南歌谣”等,充分表现作者对海南故乡的怀念与对海南文化传承的决心。这些篇章,都是年青一辈海南同乡不可不读的宝贵资料。

从《休闲随笔》的许多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林校长崇尚儒家思想,着重道德观念,对于他周围的人群,特别是年青一辈,总是苦口婆心,循循善导,警醒切勿行差踏错,以免落得苦命的下场。其效果如何,自然不是作者之所能预测。

高级拿督林廷佾校长,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他在“老人”一篇中写道:“知足常乐,不与人争,自我警醒,自我悔改。人老心不老。心不老,才能享受晚年。”

仁者寿,乐者康。我们恭祝高级拿督林廷佾校长九秩荣寿生日快乐,年年喜今日,岁岁庆今朝!
2010年10月11日

Friday, October 22, 2010

戒 烟


(本文于2010年10月23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戒烟 。林华。

我的朋友说:“戒烟还不容易,我一年戒了好几次;想要戒烟就戒烟,一点都不困难。”试问如此戒烟,有何意义?我们所要谈的戒烟,是完全戒除抽烟的恶习,永远不再吸烟。因为吸烟无益,花钱又危害身体。所以不论医生或保健卫生组织,都在宣传劝人戒烟;政府机构,戏院餐厅,或其他公共场所,也都被政府卫生部宣布为禁烟区。

虽然如此,社会上吸烟的人还是很多。政府为鼓励人民减少吸烟,一再调整香烟税银,使香烟价格不断提升,从30年前一包20枝庄香烟1令吉60仙,提升到今天将近10令吉1包。虽然很多人已经戒了烟不再抽,但是还有很多人乐此不疲,依然沉迷在吞云吐雾,销魂蚀骨的享受里。

吸烟原本是比较有年纪的人的嗜好;特别是有心事、有烦恼、或对生活感到无聊的人特别喜爱抽烟。一根香烟在手,深深吸入心肺,再缓缓地呼出,望着在眼前上升的袅袅轻烟,的确有麻醉心脾,化解烦恼的功用。也有人说抽烟能给写作的人带来灵感。但这可能只是不肯戒烟的写作人的借口,因为我年轻时写作,有抽烟的习惯,认为吸烟才写得成文章。可是现在戒了烟,照样可以写作,照样有灵感。

目前许多有年纪的人都戒了烟,反而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反而喜欢抽烟。过去我到欧洲旅行,在巴黎街头的露天茶座,看见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一面喝咖啡一面吸烟,听说这样才是有形有性格。后来在国外其他地方,也看到同样的情形。她们那种呼出香烟时如醉如痴的形态的确引人注目。

我年轻时患鼻疾,有位持怪论的医生劝我抽烟。我从21岁到56岁,一共抽了35年的香烟。那期间也曾戒过两次烟,但后来在有烦恼时又旧病复发,恢复抽烟。一直到长孙进入幼稚园时,回来见我抽烟,便问我为什么要抽烟。“老师说抽烟不好,爷爷为什么要抽烟?”我被问得不耐烦,对于小小年纪的孙子又不能谈大道理,只好把烟扔了,从此戒了烟。如今孙子已经念中五,十多年来我完全无烟瘾,这全靠孙子的影响力,这也可说抽烟全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生理上的需要。

我过去戒烟后又抽烟时,一位年纪比我大的好友向我祝贺,他说我戒烟又恢复抽烟,证明我有感情而不是绝情的人。可是后来他患心疾,医生警告他绝对不能再抽烟,他只好做个绝情的人,让我讥笑。当年我抽烟时,太太也并不要求我戒烟,她说抽烟才有“丈夫的味道”。不过我后来完全戒烟,太太并不讨厌我,可见“丈夫的味道”并不止于抽烟而已。

虽然有些中医师认为抽烟有杀菌及提神醒脑的作用,但是抽烟肯定害处多过益处,抽烟也令周遭的人感觉讨厌;况且香烟越来越贵,在外国尤其贵得惊人。能戒烟不但节省金钱,可照顾健康,又不会惹人厌,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孝 道


(本文于2010年10月16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孝道 。林华。

2009年11月28日报章新闻报导:年届85高龄的马共前书记长陈平的愿望是回到马来西亚的家乡。记者问他:“你为何要回去那不是你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的马来西亚?”陈平回答:“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的父母埋葬在那里,我要争取回去拜祭他们,以尽人子的孝道。”

陈平是个共产主义者,他18岁离开马来西亚实兆远的家乡和亲人,23岁出任马共书记长,长年为实现理想而斗争。共产党的理想是为主义为国家,而不重视自己的家庭与亲人。但是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在放下武器协议和平20年后的今天,竟然恢复仁慈本性,而期盼有机会回到家乡去奉行孝道。这种思维,代表着东方文化价值观的宏大力量。

孝道是东方圣人孔夫子所开创的儒家道德最高准则,百善孝为先。几千年来,孝道被视为人所应具有的天性,甚至是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孝经》把孝当着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百孝经》中有云“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在五四运动时,也有些人诋毁孝道,认为强调孝道是封建家庭用以限制子女的桎梏。这种理论究竟站不住脚,很快便消失不再流传。虽然行孝的方式与标准,有需要随着时代环境的转变而调整,但孝道肯定是人类生活中最宝贵的道德准则。

周朝时代订立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大教条,及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五伦关系,都是为适应当时社会环境的需求而订立。这种规则全是为了缔造美好家庭,维持安定社会而立下的守则。不过当时所流传的君臣父子关系,有所谓: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为不忠。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为不孝。这种不顾人权,没有法律根据的忠孝规则,在今天看起来根本是太荒唐。

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人民世代靠农耕为生,年轻力壮者才有耕种的能力,年老体弱时便得靠人奉养。所以有“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说法。身为子女的,孝道中最重要的便是尽反哺的责任。但今天的老人,有养老金,有些国家更有对老年人的诸多福利照顾,而没有需要孩子来奉养。虽然如此,并不代表子女已没有需要尽孝道。经常关怀父母长辈,嘘寒问暖,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最重要的是要循规蹈矩,奉公守法,过安定生活,不要令父母担忧挂虑。

古代也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说法,如今为生活到外地或外国工作,已非远游不可。不能与父母相处,便应该尽量设法回家探望父母,平日多通消息,多关怀问候,以使父母开心放心,这样才能算是有尽了孝道。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夕 阳

本文发表于<《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星云>版15.10.2010

夕阳 。林华。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人认为诗中最后两句,意境苍凉消极。其实,夕阳晚霞,光辉绚烂,耀眼悦心,令人陶醉,是实在景色。而诗人一时感到良辰美景留不住,夕阳即将西沉,美景马上便要消失,所以有惋惜感叹的情怀。近代诗人吴兆江,将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名作家朱自清很欣赏修改后的句子,将它收在书桌上的玻璃下,作为勉励自己积极坚强。不要怕老,不要因老而却步止步,要像夕阳一般继续发出绚烂的光辉,留给世人美好的回忆。

太阳一天的经历,有旭阳、骄阳、艳阳和夕阳的各个阶段。旭阳升起,晨曦初放,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骄阳艳阳都给人以强烈炙热的感觉。而夕阳则在暖和温馨的气氛中,把天边云彩染红,让绚烂光辉回赠大地,让人产生无限的留恋与追忆。这便是夕阳所赠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也代表着它最后献给这个世界的美好贡献。

人的一生,也分为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老年人就如即将西沉的夕阳,虽然日子不是还有很长,但却是一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阶段。因为人到老年,经验丰富,见识广泛;并且时间自由,生活安定,是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刻。不论著书立说、咨询开导、授业传经,都会有成熟完美的表现,就像夕阳一样发出绚烂的光辉。有人唾弃老年人,责骂老人,甚至放肆到口出“老而不死是为贼”的狂言。但也有人歌颂老人如晚霞一般精美绝伦坚持到底。老人气质的美、心灵的美、智慧的美犹如晚霞一样令人动情心醉。

夕阳催唤出的晚霞值得赞美,老人经历的晚年值得珍惜。世界上有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到了老年才展现才华。中国古代的姜子牙,年届80,才被周文王所赏识,聘为丞相。丘吉尔75岁重当英国首相,里根69岁出任美国总统,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都是年事偏高的长者。最近去世的98岁中国伟大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的一生,根本就没有退休这回事。他年过八九十,还是继续研究科学,不断著书立说,在他的科学与教育的著作中,有20本以上是在他80岁以后才完成的。他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比夕阳催唤起的晚霞还要光辉绚烂。许多贤达伟人,都是在“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时段,才为世界人类作出更伟大的贡献。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戏曲天净沙――秋思,写出夕阳西下时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的飘逸境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没有“夕阳西下”,整个景色就不能给人以如此飘逸与霞光反照的绮美印象;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景,也不会给人以如此凄切悲凉的感觉。

我们欣赏夕阳唤起五彩缤纷、光辉绚烂的晚霞;我们珍惜老年经历稳健坚强、成熟完美的岁月。

Friday, October 8, 2010

奖 励


(本文于2010年10月9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奖励 。林华。

奖励是激发进步的动力。激发进步的方式有口头赞许、有奖状表扬、有礼物或奖金的奖赏。

我的一个学生Q君,他在小学时成绩表现并不十分特出,升上中学之后,上进心越来越强劲。尤其对于电脑的学习钻研,更是情有独钟。他对于电脑的汉字输入法特别有心得。经过多年的思考研究,他创造了某种改良的汉字输入法。那种输入法原本存在,他只是加以改良创新,使到应用时更加快速方便。他的用心,最初只想方便自己,后来发现对所有应用者都有省时省事的便利,便将这种输入法上网欢迎大家免费采用。他的这项创新,算是对广大的电脑使用群众有贡献。有一家日本公司发现了,便有意给他提供奖励。

这家公司最初通过邮电请Q君提供个人资料,以方便他们给予奖励。起初Q君并没有多加注意,也没回答。过后再收到邮电,于是他便给予回覆。谁知对方是日本一家大企业,他们为做研究而对社会有贡献者提供金钱的奖励,以激励他继续进行研发与创新,以期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Q君前后共收到这家企业马币10 万令吉的巨额奖励金,这是他始料不到的意外收获。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世界上,真有关怀社会进展的热心家,他们在静悄悄的情况下,真心诚意的提供奖励,以奖励对社会有贡献的潜心研究者。这种善举,的确很有意义而值得赞扬。

在我们周遭的社会,也有各式各样的奖励。学校里对学生的奖励,公司里对员工的奖励,社会上的任何活动如体育、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也有通过各种竞赛及奖励,来鼓励进步,精益求精。就文学方面来说,各社团或商业机构有提供出版基金,鼓励写作并出版书籍。这种美举虽然并不普遍,杯水车薪,难起大作用,但也算是对写作人的一种奖励。

各社团每年所颁发的会员子女成绩优良奖励金,是对于努力求学,成绩优良的会员子女的奖励。这种奖励当然是希望在学会员子女不断努力求上进,将来学业有成,贡献国家社会,以免辜负长辈提供奖励的用心。

可贵的奖励应该是出于至诚,而非另有目的。最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及和平奖,所颁发给予的得奖人都曾引起异议。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认为是因其著作反共,攻击中国大陆,迎合美国意愿所以得奖;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世界和平方面还未有机会作出特别的贡献,便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奖励的例子未能令世人感到公平合理。

一般上,奖励与竞赛有着密切关系。奖励发给在竞赛中表现杰出的优胜者。但竞赛的评判必须公正不阿,所发出的奖励才有意义。对于执行任何奖励,都应该认真谨慎,确保不致乖离贯彻激励以促成进步的本意。

Friday, October 1, 2010

退 休



拿督王耔耘颁发长期(超过10年)服务奖给林怀龙(林华)

(本文于2010年10月2日刊载于槟城《光华日报》<新风>版副刊<两言凉语>专栏

退休 。林华。
2010年10月1日是我第二次退休,第一次是在1994年当我年届55岁时从教育界退休。
1994年我从当年全马学生人数第二多(曾经最多),拥有三千多名学生的北海光华学校退休时,即刻和内人到英国去探望儿媳和第一个孙子,心情何其轻松愉快。当时也乘便参加旅行团到欧洲大陆旅行。那旅行团36位团员来自19个国家。在比利时酒店的欢迎茶会上,许多团员过来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那时中国改革开放后已开始强盛起来)我告诉他们我是马来西亚华人。他们问我从事什么行业,当我说是教师时,他们便问我现在是假期吗。我说我已退休,他们都以奇异的目光望我,认为我这么年青怎么就退休了。我说我们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是55岁,他们都认为55岁退休太年轻。查问一下,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以上。
过了几年,我国政府在众人喧闹争取之下,俯顺民意试将公务员退休年龄提升到56岁,怎知翌年便有2万8千多位大学毕业生失业的难题产生,这数目相等于延迟一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原来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的土著学生正等待填补公务员的空缺。当公职尚未增加时,公务员延迟一年退休竟然引起如此严重问题。如今政府部门职位大量增加,所以可以考虑将公务员退休年龄提升到58岁。
从学校退休一年多之后,一天偶遇朋友拿督王耔云,当时他已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其PLB国云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备挂牌上市。他邀我到他的公司任职。当时我曾予婉拒,因其公司专才济济,我一无所长,未敢贸然接受。后来承蒙他一再出于真情的善意邀请,我终于答应担任拿督王的私人助理。后又兼职主理拿督王本人与许世界、许世凯贤昆仲合资而拥有一片200多英亩油棕园的凯云有限公司。从教育界退休后进入商场这十多年来,我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我也领悟到,只要治事有方有系统,任何知识学问都可能在很快的时间中掌握到。
十多年来得到老板友善相待,进餐饮茶,交换心事,坦诚相待。拿督王如此,许氏兄弟也一样。十多年来,温馨亲切,情如兄弟,从来没令我有雇主雇员的感觉。
凯云有限公司的园地已售卖,公司正进行结束业务。我在PLB国云集团也已工作了15年,长期服务的金牌也领过了,所以和拿督王耔云诚恳商量,要求在2010年9月30日聘约期满,不再续约,宣告真正退休。虽然拿督王劝我职位保留,方便才来上班。这种优厚条件,恐怕世间少有,我感激他的好意,但我辞谢,因为我的确需要真正的退休。
带着温馨亲切的感觉,我离开PLB国云集团,离开所有同事,我退休了。我会再回来,回来参加常年股东大会,参加新年开工仪式,参加自由餐会,看看同事朋友。